• 3801

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特殊件螺絲專業廠力翰全球總經理吳宗翰說,美國通膨、升息,銀行利率幾乎從零快速走高,房貸利息壓得購屋者喘不過氣,房市低迷是可以預期的,連動新屋開工率大降,台灣銷美很多都是建築螺絲,訂單量明顯減少。

上市鋼廠主管指出,市況真的壞到不行,長期合作的波蘭客戶從去年第4季至今已經連續八個月沒有下訂單了,詢問的結果說「庫存賣不掉、還很多」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7275994

===================

高雄岡山 東徵 螺絲幫, 之前花 50億,投資友達10年,最高持股曾達 39萬張的樣子...大約2020年出清後,就沒有出現了.

不知 岡山螺絲幫 這波有沒有受到 全球不景氣影響?
Eric Lin1106

螺絲幫如果這時候投入友達,應該有機會大賺。

2023-07-04 18:37
達運(6120)股東會比友達晚很多天,都立馬宣佈7/20除息,8/14發息,友達千呼萬喚,就是不宣佈,難道有什麼事情還沒處理好嗎?區區60億,也要多凹幾天股東的利息嗎?
叭叭抖勒咪

在等群創手牽手一起公布阿 [XD][XD][XD]

2023-07-04 20:09
陀螺不打轉

我是樂見晚一個月除息 XD,那時就有另一檔股票發息入帳,就能投入友達,繼續生息![rock]

2023-07-04 20:53
AI熱潮不墜 輝達等科技巨擘排隊搶下單SK海力士HBM記憶體
SK海力士正忙著處理客戶索取HBM3E樣品的要求。據報導,輝達是最先向SK海力士申請樣品的客戶


2023/07/04 18:12:31
經濟日報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

南韓媒體BusinessKorea報導,半導體業界人士透露,包括輝達、超微(AMD)、微軟及亞馬遜在內的全球科技巨頭,已陸續向DRAM大廠SK海力士索取其第五代高頻寬記憶體(HBM)「HBM3E」的樣品,實際上意味等著下單預購,顯示這家公司繼輝達(Nvidia)後成為AI市場最新的矚目焦點。

報導指出,申請樣本是下單前的必要程序,以確保該記憶體與客戶的GPU、其他晶片、雲端系統及記憶體半導體是否相容。這顯示HBM3E的良率已相當穩定,能進入量產;量產是交貨前的最後階段。

SK海力士正忙著處理大批索樣要求。據報導,輝達是最先向SK海力士申請樣品的客戶。而這些索樣的公司可能最快在今年底就可收到樣品。

HBM3E是第四代「HBM3」的新一代產品;SK海力士則是目前全球唯一量產HBM3的企業

隨著市場對HBM3E的需求飆升,SK海力士已擴大生產這款記憶體,也決定在明年進一步擴產,並將採用最先進的10奈米等級第五代技術(1b)技術來生產。
..........
台灣的DRAM 也跟著炒 愈炒愈熱
緯創指出,若以NB與DT來說,第2季出貨都會較第1季成長雙位數,第3季不論NB或DT都與第2季持平,全年仍維持逐季成長的預估,然上下半年的出貨比重卻從原本4比6,調整到45比55。

從4比6調整至45比55,也等於原本下半年NB出貨會較上半年的成長50%,下降至22%,其實下降的幅度不小。緯創對此指出,不論消費或企業採購力道都疲軟,下半年即使有新處理器平台加持,恐仍難敵整體市況疲弱。

仁寶預估,第3季NB出貨將會較第2季成長個位數,而第4季有機會再往上攀升,然全年較2022年將會衰退雙位數,且仁寶也指出,目前客戶都僅願意以急單方式下單,能見度偏低,主因客戶對後續市場需求仍充滿疑慮。

=================

電子業下半年能見度 仍舊偏低, 歐美市場恢復緩慢....但緯創股價已經從30元,炒高到 105元, 說不定股價還要 爬到鴻海頭上撒野...
julian0903

老共的卷也不能完全說是壞事,至少把韓國逼出市場,台灣仍保有20%的份額。以後大概也沒有什麼國家會想投入面板產業。印度比較特殊,他們可以用種種手段限制他國的面板進入印度,不過印度的面板大概也賣不出國。

2023-07-05 9:44
jerry040161

印度...

2023-07-06 18:04
TCL科技(000100)機構舉辦內部交流會議

疫情期間航運高成本應影響尺寸銷售,顯示面積下降,疫情放開后隨著航運價格下降,現在回歸大尺寸,且廠家有了促銷空間,可觀測到618銷量增長明顯,未來大尺寸化趨勢明顯


庫存&供給:現在陸系電視面板去庫存,即使市場需求下降,公司庫存仍很健康,華星是0庫存,庫存健康的情況下,控產也會動態,產能最高降到70%,訂單回暖的話產能回到80%。 現在一邊漲價一邊提高稼動率,三季度到10、11月訂單旺盛,三季度供給無法滿足需求,會繼續漲價,是定價權最好的時候

需求:供給健康的同時,需求比預期修復要好,銷量在弱復甦增長4%,需求面積增長明顯達到18%,尤其今年一季度平均尺寸60寸+,突然大幅躍升。 相對比,北美的平均尺寸為50吋,全球是48吋,每多2吋的增長能消化兩條八代線的產能。 目前是尺寸增加帶來的增長,電視回暖很快。 後續經濟復甦,消費能力增長,銷售量增長

展望和建議:今年看好電視面板的趨勢,華星光電 60%營業收入來自電視,20%來自手機和IT,以電視方面的營收為主。 去年是虧損的,今年因為大尺寸價格漲價多,我們收益隨之上漲,預計三季度要釋放利潤了,

Q:後續是否還會控產?
A:三家控產是因為需求低,經濟復甦銷量起來了就不會控產,目前65吋產能滿了


Q:現在的目標是否是搶佔市佔為主?
A:現在不是目標,因為韓國退出,經歷十年只剩三家,所以量不是首要目標,臺灣20%份額沒有必要搶,沒必要為20%份額去降價
,主要目的是盈利三家份額穩定,要看各家的盈利能力,看各家成本。 華星獲利率最高,高了幾個點,並不想投更多產線,畢竟現在都在控產沒有滿產,應該沒有哪家願意再收一家

Q:面板價格周期的影響
A:面板價格趨勢波動率減少,現在是歷史上最好的競爭格局,需求端不會再差,平均尺寸從48到51寸,全球產能就滿了,1寸的增加會消耗一個8代工廠的產能

Q:生產線折舊情況?
A:大尺寸生產線有六條線,折舊為7年。 T1產線折舊到期,競爭力很強; T2今年陸續到期,八代線都折舊快完了。京東方也差不多了
,也進入折舊到期的時間點,這個時候新進入者完全沒有優勢

Q:產業凈獲利率?
A:凈利潤10%過去十年大部分時間是可以的,有定價權就不容易虧損了,如果遇到旺季,電視面板獲利率最高的時候20%

Q:世界競爭格局?
A:印度面板技術弱,即使不考慮兩國之間補貼的差距,單憑目前陸系折舊的結束,印度作為新進入者競爭力不強

Q:上游供應商的情況
A:LCD上游材料有玻璃(主要來自進口,京東方主要和康寧合作,TCL主要和旭硝子合作,同時在扶持國內廠商彩虹,爭取國產替代,面板玻璃比建築玻璃技術高),偏光片(也是按面積計價不是按光區),晶元(進口,國內較強的有傑創北方),pcb板。

Q:日本設備禁止出口的影響?
A:是禁止對半導體行業的出口,對面板沒影響,確實面板很多設備是日本進口的,但面板的加工在微米級別,不在限制出口的管控範圍,另外我們不在擴產週期不需要進口設備所以不受影響
frank1253

希望老共真的不會再卷了,韓媒有篇報導,擔心老共控產的方向是,提供老共人民優惠面板,對外出口提高面板售價,因為面板話語權在老共。中大尺寸的LCD DDIC,目前老共技術還不行,聯詠/瑞鼎還可以活幾年。

2023-07-05 8:07
julian0903

再搶台灣20%的份額對老共來說也不見得是件好事。現在已經是全球最大了,若再更大,引起美國戒心,到時又會被美國搞。養著台灣,讓老美知道至少還有其他的面板來源,不易被搞。

2023-07-05 10:08
大陸BOE 和 TCL的10幾座LCD大廠, 即將完成折舊,負債率會降低, 財報的獲利數字會大增... 台灣和印度 LCD很難再玩下去.

TCL表明,韓國2大廠已經被淘汰出局,TCL 已放棄擠壓性競爭戰略,無意為了搶占,台灣所剩不多的幾%市佔率,再去擴產玩殺價搶單犧牲獲利的割喉遊戲.

市場平均尺寸每增加一寸,就會消耗一座新廠的產能,這幾年需求量雖沒增加,但市場大尺寸速度飛快,加上大陸政策性停建新廠的後果,就是後續全球LCD產能不足,報價飛漲.

市場需求量暫時還沒恢復正常,但大尺寸化速度太快....

打個比方, 65吋到75吋,一般人覺得不過增加10吋,但對面板廠來說, 面積要用數學平方來算, 就要多 1/3 的玻璃消耗. 要增加1/3 的產能,那要多蓋很多座新廠才夠用,但大陸現在偏偏就故意停建新廠了.
陀螺不打轉

每多一吋要多消秏一座8.6代廠的產能

2023-07-05 0:11
pqaf wrote:
大陸BOE 和 TC...(恕刪)

面板寡占市場成形,產業結構已與過去不同

面板報價以電視面板連漲數月之勢邁入第三季,資訊面板價格也頗具支撐。IDC全球專業代工與顯示產業研究團隊資深分析師陳建助表示,主要是面板產業已經逐漸形成寡佔市場,尤其中國大陸業者對面板價格的控盤能力越來越強,產業結構已經與過去大不相同。

其中,電視面板已經形成高度寡佔市場,前三大中國大陸面板大廠包括京東方、華星光電、惠科合計就佔全球電視面板市佔率達60%以上,再加上位居於第四的台灣群創光電(3481),總市佔率更超過75%;若僅計算中國大陸面板總市占便超過65%,對於電視面板供應的影響力驚人。

IT資訊應用面板的寡占態勢雖與電視面板不同,但基本上少數幾家大廠也拿下全球極高市佔率。買家對於面板供應商的選擇性看起來較多,實際上也只能在中、台、韓三地之間選擇。

以筆記型電腦面板來說,累計至今年五月,京東方、友達光電(2409)、群創、LGD就囊括超過87%市占率。監視器Monitor面板包括京東方、LGD、友達、華星光電、惠科、群創等前六大廠市占率更突破9成5。
5月全球TV出貨盤點:備貨提前帶動全球TV增長4.4%,TCL首次佔據榜首

DISCIEN迪顯 2023-07-04

海外市場:5月東歐跟北美以20%+的增幅領漲市場,其中東歐主要是疫情+戰後的需求漸進恢復,更具長期性。

北美終端需求雖然也同比表現增長,但美國現在經濟下行壓力巨大,經濟衰退的拐點或許並非線性而是脆斷式的到來,在此環境下,需求衰退像是達摩克利斯之劍。況且,美國當下的TV零售價格尚未調價,但品牌跟渠道已經在協商談判漲價事宜。

下半年零售價格上調+需求受下行氛圍氤氳,零售表現將承受壓力。 5月北美出貨超預期增長,除需求影響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面板價格逐月上漲的趨勢下品牌和渠道都在積極備貨,黑五備貨的提前還將支撐6-8月北美市場的部分TV出貨。但備貨結束後,北美市場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品牌表現:

TCL:5月出貨2.4M,同比增長27.1%,排名首次來到榜首。


需要注意的是,本輪規模增長具有迷惑性,主要是面板漲價下的備貨提前,實際終端的需求拐點尚未到來,是屬於貼現式的增長。這為下半年的TV出貨埋下了隱患,若終端需求跟不上+渠道庫存水位上升+備貨結束,TV出貨增長則更具壓力,可謂是曙光乍現,但隧道很長,徹底穿越週期還尚待時日。

====================

飽受戰亂和物價衝擊一年多的東歐市場,遞延消費, 現在終於開始報復性採購...
北美客戶看到面板報價持續大漲,為了壓低採購成本,往年 8~9月才開始為黑五備貨,今年提早到 5~6月就瘋狂拉貨.

低價品牌 TCL 和 海信 出貨量大增, 高價品牌韓國三星和LG 卻出貨大減.
TCL 的TV出貨量已經超車 三星, TCL 暫時取代三星14年的 TV市場龍頭地位.

面板廠近期 TV急單湧現,但研調認為這番榮景是假像, 美國經濟非常不好,等通路低價備貨滿足後,可能8月之後就會砍單.
frank1253

只要不賠錢賣,就大賺和小賺,股價就不會再這麼劇烈波動了。

2023-07-05 10:24
阿陀陀

面板產能大都用在電視,但電視是消費產品,只有在經濟很好時,大家有錢才會買大尺寸電視,否則沒錢32吋也能看

2023-07-05 10:25
廣達市值超越國泰金、聯電躋身前八強! 「一哥」林百里手上股票價值增逾400億元
葉憶如|Yahoo財經特派記者
2023年7月5日 週三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全球掀起生成式AI(人工智慧)旋風,電子代工大廠廣達(2382)受惠伺服器訂單大增,股價5月開始驚驚漲,帶動市值昨天攀升到6585億元,一舉超越國泰金(2882)、聯電(2308)成為台股市值第8強公司。電子五哥中的「一哥」林百里手上持有41萬張,股票價值短短七個月也飆升400億元之多。

廣達昨天飆上新高價175.5元,不過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喊全面封殺陸AI應用,白宮準備限制陸企使用亞馬遜、微軟等美商提供的AI雲端運算服務,今早廣達股價受壓震盪,一度收斂昨天一半漲幅下跌逾3%,但隨即也見買盤進場支撐,跌幅未擴大。

不過廣達受惠生成式人工智慧熱潮興起,帶動AI伺服器需求激增,下半年開始出貨,今年股價一飛沖天,從去年底的72.3元,一路漲到昨天盤中最高175.5元,漲幅將近143%,雖然沒有緯創(3231)的2.4倍高,但廣達的股本更大,「大象變飛象」成為近來市場熱門話題。


股價也帶動「電子五哥」中的「一哥」市值大增!從去年底市值僅2700多億元,一路攀高到昨天收盤的6585億元,短短7個月左右增加超過3800億元,幅度相當驚人。
..
「電子五哥」名稱由來是鴻海的創辦人郭台銘在2003年6月主持「鴻海股東會」時賦與,他特別推崇廣達,稱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為「一哥」,仁寶總經理陳瑞聰為「二哥」,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為「三哥」,明碁董事長李焜耀為「四哥」,自己家的鴻海則自謙為「五哥」

隨著廣達市值急速攀高,創辦人及董事長林百里手上持股41.57萬張,到昨天為止市值已來到708億元,意即短短七個月就增加超過400億元以上。4月14日除息6元後他也從廣達一年收獲將近25億元的股息入帳。
.................
廣達 很多人 賺了大錢 足堪 應付通膨
林百里董事長 下次舉牌 標 張大千 畫作時 應沒人搶得過他
集邦科技(TrendForce)今(5)日發布7月上旬面板報價,受惠於品牌採購動能走強,電視面板全面續漲。另IT用面板,監視器及筆記型電腦用面板,部分尺寸也出現小幅調漲走勢。

TrendForce研究副總范博毓表示,時序進入第3季,TV面板採購動能持續增強,除了中國品牌客戶外,其他主要品牌客戶也開始增加採購,針對下半年的促銷旺季開始預做準備,整體採購動能預計季增7~8%。

范博毓指出,在需求增長下,面板廠也將適度調高稼動率,但供需會維持在平衡狀態,有利於TV面板價格延續漲價態勢。目前預期7月TV面板價格32吋漲2美元,43吋漲3美元,50吋與55吋分別漲6美元,65吋漲7美元,75吋漲8美元。

另外,監視器(MNT)面板延續前幾個月的價格的微幅上漲,面板廠在7月依然釋放持續調漲價格的想法,不過目前商務機種市場需求依然疲弱,只有消費機種市場需求較活絡。因此預期,價格上漲的幅度仍小,不同面板廠在不同客戶與不同尺寸之間調漲價格的策略也不一。預估7月MNT面板價格,Open Cell產品各約調漲0.2~0.5美元不等。模組產品上,21.5吋調漲0.2美,23.8吋調漲0.1美元,27吋仍維持持平。

NB面板價格在經過長時間的持平穩定態勢,進入第3季後,面板廠亦開始釋放調漲面板價格的想法。品牌客戶雖然在庫存逐漸去化下,需求有漸趨好轉的趨勢,但對於下半年的需求仍保持較謹慎的態度,因此預期與面板廠在價格調整上將持續角力。

范博毓說,現階段可以觀察到低階TN機種的需求較高階IPS機種需求好,因此品牌客戶對接受TN面板價格微幅上漲的態度較鬆動。目前預期7月NB面板價格,主流尺寸14吋與15.6吋 TN機種價格,可望微幅上調0.1美元,至於IPS機種則仍維持持平水準。


  • 380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0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