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usePig wrote: 這十年印鈔,瘋狂稀釋老百姓的存款,
等於把購買力集中有錢人手裡。
名目看上去,薪資、存款屢創新高。
但是薪資和存款越來越薄,中產階級消失更快。
這一段話,可能有點疑義。
這次印鈔並未導致通膨
而通膨應該是稀釋有錢人的購買力。
名目薪資創新高,在通膨不高的狀況下,要推導出購買力向有錢人集中,似乎有點勉強。
QE是好是壞,或者對誰有利,我也說不清楚,如果你能解釋得更清楚一點,懇請賜教,願聞其詳.....
goodtrustman wrote:
想請教三子父大大 ...(恕刪)
HousePig worte:
用1930年代的經濟...(恕刪)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這一段話,可能有點疑...(恕刪)
HousePig wrote: 但人民和富豪有共同硬需求的商品,顯得特別明顯。
修法之後,投機炒手減量的條件下,
豪宅建案占地依然遠比民宅多。
與其說是炒房,
不如說是一群老百姓,競爭輸給少數富豪。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這部分似乎又把美國QE...(恕刪)
HousePig wrote:
以我為例,
政府計算我的年收,
僅有薪資和股息,並且課稅。
假設我進入股票市場賺取價差,
資本利得的部分,政府並不算入年收。
以這份資料做出來的吉尼係數準確嗎?
個人持懷疑態度。
HousePig wrote: (QE後)一般消費者的物價沒有大幅膨脹,
個人認定幾個原因:
1.生產力過剩是其一。
2.頁岩油出現,舒緩了這個現象。(個人認為這點比重很大)3.鈔票進入富豪口袋,百姓收入並沒有幾倍成長。...(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