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吃準宏碁買庫藏股到2/20,而在先前先買的人,在2/20就有人先跑,然後最後宣怖沒有買庫藏股,經過了一個月的籌碼沉澱後,該賣的都賣了,那外資群的成本我說過就在14.5上下,我想外資不會不理的,一定會守住這個價格的,了解這一點的人我想跌到14.15你應該不是賣而是建立核心持股。我也趁機加碼到1/2,平均成本約13.3X左右,接下來就是開財報的日子,我想只要做好資金配置,不要太過期望或是失望。對策如1、除非真的太差,不然1/2是不會賣了,就是核心持股。2、如果真的太差,又可以有14.5以上可以賣,也許我會出掉1/4。3、如果財報平平大概賺0.12~0.15這種水準,大概1/2也不會動。4、財報稍微不錯,有0.18~0.25, 再加碼1/45、如果財報有0.4以上,那就不用說了,all in以下看得出來2/20到今天,外資又轉總共買超640張了,之前因為庫藏股的因素,現在完全消除了,外資在開財報前這樣買,我想也是押寶宏碁未來會不錯,我說真的,外資一定是跑不了了,所以大家不用怕在宏碁這重傷,因為再怎麼樣,在13.x盤一陣子後又會拉上來14.X, 因為外資二十x萬張的成本就在這。我和大家說,均價的觀念,看一下自營商從2/20到今天共賣了705張,外資共買了640張,從2/20到今天你看一個月平均成本線是14.5,所以意思就是只要你是自營商輩的,"平均"就是被教訓了,因為這705張一定是平均賣在14.5元,而外資這640張一定平均買在14.5.外資戰自營商,此局外資獲勝~~~
Acer_kewei wrote:之前吃準宏碁買庫藏股...(恕刪) 想請問A大兩個問題1. 2/20~3/23 外資合計買賣640張,為何估計持股會增加了4137張呢?(783361-779224)2. 為何自營商與外資的"平均"成本一定在14.5?雖然月線在14.5,但自營商的705張賣超也可能集中在遠高於或遠低於14.5之處吧外資同理當然這次是在平均值附近但似乎不可當做必然通則吧? 尤其若是遇到妖股?謝謝~
lilsix0731 wrote:想請問A大兩個問題1...(恕刪) 想請問A大兩個問題1. 2/20~3/23 外資合計買賣640張,為何估計持股會增加了4137張呢?(783361-779224)=>嗯,果然看的夠仔細,應該是有買宏碁哦,贏錢後記得匯10%到我戶頭~~我的資料只從2/20開始,所以你要從前一個交易日3/18的外資餘額來算,共有780,485張,到今天有783361,所以780,485-783,433=2948張,嗯~~還是多了2308張,外資持有比例是一個總數,騙不了人,那我們來看一下2/18~2/23的借券賣出餘額,3/23 236,148,726股,2/17 232,424,619股,所以借券賣出多賣了3724張,所以囉,這3724張中有2308張是外資借出去賣的,了解了嗎?即然都說到借券賣出這個點了,目前借券賣出的餘額還有236148張,23.6萬張,如果未來宏碁逆轉勝,這等於就是融券賣出的,這需要回補的,有23.6萬張的潛在買盤。2. 為何自營商與外資的"平均"成本一定在14.5?雖然月線在14.5,但自營商的705張賣超也可能集中在遠高於或遠低於14.5之處吧外資同理當然這次是在平均值附近但似乎不可當做必然通則吧? 尤其若是遇到妖股?=>所謂的均線就是平均的意思,如果每天的成交量愈平均,你參加的天數愈多,那你就會落在這平均價格中,也就是平均的意思,你注意看2/20~3/23其實外資,自營商都有你丟有撿,我丟你撿,所以當然自營商的均價會很接近均價,但不是很精確就是了。這一點上我們可以推出一個有趣的事,就是如果你天天買賣或是兩三天就買賣,你的成本就是會很接近平均,如果你偶而買賣一次而且下重注,你有可能買到的價格就是要嘛很高,要嘛很低,以外資的操作法來看,外資天天都會買賣,外資群的一年成本就會是年線,那你會說外資群中有特例買的特別低,或是特別高,那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專業外資要怖局某一檔大型股的外資,他會平均的怖局,不會買在特別高也不會買在特別低,這種外資他的總持有量會特別高,所以特別有影響力,因為他要長持怖局遇到營收或是財去好或壞調整,所以平均成本容易落在均線上。
Acer_kewei wrote:想請問A大兩個問題1...(恕刪) 外資及法人的成本有可能不到13塊喔!! 從去年5/13開始底部10塊多起漲後, 日交易量經常破2萬張, 所以這些法人的成本並沒我們想像的高吧?想想看, 從10塊多到目前價格已有4成的漲幅, 萬一大盤不好, 法人會不會先獲利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