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

投資理財的一些小小心得分享(好吧!我是薪水不多的小資族)。


一事無成 wrote:
所以大部分的人【矇】對進場時間又抱的夠久,大致上都是能獲利的。
這個我同意,在08年台股崩跌到4千點時進場的,隨便買,放到現在,除了極少數買到HTC、TPK等的,獲利幾乎都是倍數以上。

小時候台股剛開始飆漲時,我媽就已經是菜籃族了,隨著股價飆漲,當然是賺飽飽,因此也越投越多,老爸的存款也陸陸續續被挖過去,因為有賺,老爸當然沒意見,可是好景不長,泡沫破裂後股市崩盤,後來又上一次萬點,然後又崩盤,這期間父母間的爭吵也越來越於多,我一直記得我老爸對母親說過的一句話:"做股票有什麼難的,不就等到崩盤的時候買,等到一萬點再賣就好了,妳怎麼這麼笨,不會做股票,每天在號子看盤有什麼用"。

對呀,做股票有什麼難的,崩盤時買,萬點時賣,八字真言,為什麼很少人能夠做到呢?

不可諱言的,"運氣"是投資賺錢很重要的因素,尤其是賺大錢,然而價值型投資者,孳孳不倦的研究,目的就是在於消除"運氣"在投資過程中所佔的比重,當然,消除運氣之後,賺大錢的可能性就降低了,不過有失就有得,賺大錢的機率低了,賠大錢的機率也低了。

一事無成 wrote:
在股市中我們就像【盲人摸象】中的盲人,摸到什麼,就覺得它是個什麼樣。
這句話應該可以套用到所有以人的行為所交織而成的市場,譬如股市、房市、金融市場等,甚至企業的經營也是,因為企業生產的最終消費者也是人,人的行為就會影響整個消費市場。價值型投資者主要在研究個別公司,而公司的公開資訊有限,我等外圍投資人只能就這些片段資訊來進行盲人摸象,實在是有限的很,不過隨著長時間的拼湊,跟著一間公司夠久,還是可以慢慢得到一個較完整的拼圖。巴菲特的波克夏是個超大咖投資者,他可以取得的公司經營資訊遠非其他人可比,可即便這樣,波克夏還是有投資失利的時候,像近期的Tesco跟IBM,所以波克夏即使不是盲人,也是近視眼,摸象仍是會有誤差,所以我等散戶也不用太妄自菲薄了。

時間複利的力量前提是選對公司,進場時間影響的是超額利潤的多寡而已,而超額利潤靠的是運氣,與其花時間去等待運氣(還不見得會實現),不如花時間去研究公司,公司的經營總是會有好時機跟壞時機,每年的配息再投資時,你就可以選擇去加碼那些股價比較低迷的持股,幾年下來,一旦壞時機變成好時機,就會有超額利潤,這是時間複利的力量。
感謝樓主的分享,樓主的想法與我不謀而合,我也非常認同樓主的投資觀念,只有一點小小建議,就是不必局限於股價而不買100元以上的高價股,因為有些績優股就是因為獲利好又穩定且有護城河,所以股價才會那麼高,如果因為股價超過一百但其實它本益本不高就不買還蠻可惜的,既然樓主會買零股,那其實高價股也是可以用零股分批來買喔!

p.s補充一點,有些卷商並沒有手續費最低20元的限制,很適合零股買賣的投資人

jye0622 wrote:
版大是對的小弟我也...(恕刪)


看著自己在此樓2月份的貼言,再看看自己存款由股市裡多了53萬,只能告訴自己,一是紀律,一是運氣
別亂了自己的紀律,導致運氣容易變到差的那一邊

不殺短,工作更能專心!

當然,每月薪資小額捐款給公益團體依然繼續著,只是多了一項,股市差價獲利有萬字就再捐一筆小額捐款,股息發下時再捐一筆.

老農夫的書, 不Buy教主的書, 羅傑斯的書, 窮查理的書, 反覆閱讀, 繼續堅持開始存股~
好文
jye0622 wrote:
看著自己在此樓2月份...(恕刪)

azsxkee wrote:
感謝樓主的分享,樓主的想法與我不謀而合,我也非常認同樓主的投資觀念,只有一點小小建議,就是不必局限於股價而不買100元以上的高價股,因為有些績優股就是因為獲利好又穩定且有護城河,所以股價才會那麼高,如果因為股價超過一百但其實它本益本不高就不買還蠻可惜的,既然樓主會買零股,那其實高價股也是可以用零股分批來買喔!
p.s補充一點,有些卷商並沒有手續費最低20元的限制,很適合零股買賣的投資人



小弟100元以上不買,是因為對小弟而言,這是很大的負擔了,應該說要量力而為。
小弟不會勸朋友們說100元以上就不要買。
而是要看自己的經濟能力狀況。
對小弟而言,100元顯然形成我的負擔了。
所以小弟就不碰了。

投資千萬不要造成自己的負擔。

ejan1969 wrote:
這個我同意,在08...(恕刪)


感謝ejan1969大大幫我解釋,我要表達的意思大概和大大你差不多。
時間是複利的好朋友,當然也是負利的貼心知己。

投資回到本質,就是我們利用股權參與公司的經營活動。
然後公司賺錢,分派盈餘給我們。

所以選擇好公司是重要的。
並且好公司未必等於好股票,必須要好公司好價格才等於好股票。




「散戶買股票就是要住套房呀!不然要幹嘛?」

以上是小弟的心得,分享給大家。


小弟開始慢慢買鴻海的零股開始,就是秉性著「我是肯定住套房」這個原則。
所以小弟部落格文章也說過「價值型投資人專長,就是住套房。」

http://blog.youthwant.com.tw/yan3/yen0320/2/

所以現在股市這樣跌,其實我也不知道是所謂大跌還是緩跌。
呃!反正就是一直跌跌不休。

我該怎麼辦呢?

不瞞朋友說,最近我還去綠島台東五日遊哩。(台東卑南肉包真的好吃)
沒什麼把股市不停跌放在心上。
其實有放在心上拉,放在心上的是鴻海股利還沒領到,我無法加碼進場拉。

對於長期持有者而言,或是價值型投資而言。
我們在意的不是股價的漲跌,而是公司的營運狀況。
如果投資的公司不停的賺錢,那股價多跌些當然是件好事。
不是嗎?

就鴻海為例,最近不是也跌嗎?
但第二季才報出來,半年報出來,它還是賺錢的呀。
因此,小弟根本不需要擔心鴻海怎麼了。
安安穩穩住套房領股利就好。


當然有朋友會說這一季電子財報都很難看。

其實要問問自己:

一、當初為什麼投資電子公司?顯然的電子業本來就是競爭激烈。如果你投資中華電,會有這困擾嗎?
二、財報帳面很難看,是屬於經常性損失(本業獲利下滑等等)還是非經常性損失呢(匯損等等)?
三、當初朋友你買進的理由在哪呢?


什麼反彈點,小弟不是這方面專家,每次隨興猜測都失敗(好險小弟沒花錢下注)。
籌碼、波浪,小弟不太懂,因為看不懂,乾脆不看不參考了。
線型、內線消息,小弟最後結論是我會脫線,所以也不看不追了。


合理的價格買進一間好公司,年年注意它是否有變壞?如果年年持續穩定獲利,小弟就年年穩定領股息。
如是而已。

不小心有賺到價差,可能就是小弟上輩子修來的福氣。
股價一直跌,反正要住套房領股利,小弟倒沒那麼緊張害怕。
應該說反正也住好幾年了。




yen0320 wrote:
小弟100元以上不...(恕刪)
沒講我還沒特別注意到,這10年來,我持有不少股票,發現超過100元的只有2檔,陞泰跟華擎,其實都放不久,陞泰不到2年,華擎不到1年,都是基本面轉差後出脫的,結算起來大致都小賺小賠出場。

我選股並沒有設定股價,然而卻很少百元以上的股票入選,只能說,大多數時候,百元以上的股票都不夠"便宜",所以都進不了我的篩選名單內,樓上也有人提到,百元以上的也有很多好股票,這個我同意,像統一超、台達電、研華等,我也很喜歡,但就是價格不討喜,我有做過一個報表計算,統計5年來這些公司給股東的回報(現金回報+股東權益增加),除以現在買入的股價,得到的5年年化報酬率大約都在5%上下而已(台達電高一點、統一超低一點、中華電就是5%),後來我讀到21世紀資本論裡的一個數據,皮凱提統計美法兩國百年來的資產報酬率大約是5%,到此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些外資偏愛的好股票,人家都有唸書而精算過的。

ejan1969 wrote:
沒講我還沒特別注意到,這10年來,我持有不少股票,發現超過100元的只有2檔,陞泰跟華擎,其實都放不久,陞泰不到2年,華擎不到1年,都是基本面轉差後出脫的,結算起來大致都小賺小賠出場。
我選股並沒有設定股價,然而卻很少百元以上的股票入選,只能說,大多數時候,百元以上的股票都不夠"便宜",所以都進不了我的篩選名單內,樓上也有人提到,百元以上的也有很多好股票,這個我同意,像統一超、台達電、研華等,我也很喜歡,但就是價格不討喜,我有做過一個報表計算,統計5年來這些公司給股東的回報(現金回報+股東權益增加),除以現在買入的股價,得到的5年年化報酬率大約都在5%上下而已(台達電高一點、統一超低一點、中華電就是5%),後來我讀到21世紀資本論裡的一個數據,皮凱提統計美法兩國百年來的資產報酬率大約是5%,到此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些外資偏愛的好股票,人家都有唸書而精算過的。


看E大發表內容就知道很有深度,其實價格也不是我的主要考量,看公司的基本面財報,能夠預期度越高的當然越好,

對定存股的概念來說,持續大成長的公司固然好,但穫利和穩定的股息也是考量重點,另外就是機會成本了,金融股雖然也是很好的定存股,但總覺應該買在景氣谷底,

現在看似大風暴要來了,許多金融股穫利還在創高中,所以很多的存股達人在鼓吹買金融股,並且效法巴菲特要勇於去接正在掉落的刀子??也許他們觀點是對的,因為長期投資本來就是定時定額買,不論漲跌,但己經預期趨勢向下時,何不等刀子掉到地上.
小小花農 wrote:
看E大發表內容就知...(恕刪)


重點來了,大家都說要等到落到谷底。
請問誰能真的猜到谷底?

巴菲特說:「預測是神的事」,貴為「股神」的他依舊猜不到。
那落入凡間的我們,憑著哪一點能猜到呢?

布達佩斯交易所(Budapest Stock Exchange)俚語:「走下坡時,身上沒有小麥的人,在上坡時,仍然不會有小麥。」
在股價下跌不敢進場買股票的人,那真的落底往上漲,也一樣不會買進任何股票的。

投機大王 安德烈·科斯托蘭尼(André Kostolany):「對於猶豫不決的人來說,行情不是太高就是太低;而決定不是太早就是太晚。」投資如果沒有自己的想法,只會對趨勢猶豫不決,那他永遠都只能後悔。

就小弟而言,一但我關注的股票落到我設定的價格,我就會開始買進。
至於整體趨勢,小弟就隨便他了。

請記得我們是在投資公司,與公司共享利潤。
而不是對趨勢投機。

  • 4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