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無成 wrote:這個我同意,在08年台股崩跌到4千點時進場的,隨便買,放到現在,除了極少數買到HTC、TPK等的,獲利幾乎都是倍數以上。
所以大部分的人【矇】對進場時間又抱的夠久,大致上都是能獲利的。
小時候台股剛開始飆漲時,我媽就已經是菜籃族了,隨著股價飆漲,當然是賺飽飽,因此也越投越多,老爸的存款也陸陸續續被挖過去,因為有賺,老爸當然沒意見,可是好景不長,泡沫破裂後股市崩盤,後來又上一次萬點,然後又崩盤,這期間父母間的爭吵也越來越於多,我一直記得我老爸對母親說過的一句話:"做股票有什麼難的,不就等到崩盤的時候買,等到一萬點再賣就好了,妳怎麼這麼笨,不會做股票,每天在號子看盤有什麼用"。
對呀,做股票有什麼難的,崩盤時買,萬點時賣,八字真言,為什麼很少人能夠做到呢?
不可諱言的,"運氣"是投資賺錢很重要的因素,尤其是賺大錢,然而價值型投資者,孳孳不倦的研究,目的就是在於消除"運氣"在投資過程中所佔的比重,當然,消除運氣之後,賺大錢的可能性就降低了,不過有失就有得,賺大錢的機率低了,賠大錢的機率也低了。
一事無成 wrote:這句話應該可以套用到所有以人的行為所交織而成的市場,譬如股市、房市、金融市場等,甚至企業的經營也是,因為企業生產的最終消費者也是人,人的行為就會影響整個消費市場。價值型投資者主要在研究個別公司,而公司的公開資訊有限,我等外圍投資人只能就這些片段資訊來進行盲人摸象,實在是有限的很,不過隨著長時間的拼湊,跟著一間公司夠久,還是可以慢慢得到一個較完整的拼圖。巴菲特的波克夏是個超大咖投資者,他可以取得的公司經營資訊遠非其他人可比,可即便這樣,波克夏還是有投資失利的時候,像近期的Tesco跟IBM,所以波克夏即使不是盲人,也是近視眼,摸象仍是會有誤差,所以我等散戶也不用太妄自菲薄了。
在股市中我們就像【盲人摸象】中的盲人,摸到什麼,就覺得它是個什麼樣。
時間複利的力量前提是選對公司,進場時間影響的是超額利潤的多寡而已,而超額利潤靠的是運氣,與其花時間去等待運氣(還不見得會實現),不如花時間去研究公司,公司的經營總是會有好時機跟壞時機,每年的配息再投資時,你就可以選擇去加碼那些股價比較低迷的持股,幾年下來,一旦壞時機變成好時機,就會有超額利潤,這是時間複利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