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4

美國有可能輸掉中美貿易戰

economic wrote:
拿出來你們又扯別的
我幹嘛浪費時間
泡茶去了

一次次叫小弟多讀書,說小弟無腦.
現在叫你亮出你傲人的學經歷,以及財力,卻又顧左右而言他.
一樣都拿不出來.

網路上臥虎藏龍,不知道你哪來的自信.

我不會扯別的,一翻兩瞪眼.

我剛才不是說過了?
你的學歷與財力都勝過我,我自爆帳號,不再上01.
你也比照. 我等著看圖.

Katong wrote:
一次次叫別人多讀書...(恕刪)


噗哧 ~ 說理說不過人 , 還嗆自爆帳號 ?
你這種階層爆一百個帳號又怎樣 ~~ 別人又不痛不癢 ...
這年頭網路上 摳腳大叔自稱美少女 , 肯亞黑人自稱美軍上將的多著哩 !

你不是一直說中國即將崩潰 ? 那我舉這那麼多外商大幅投資中國案
例 , 你也舉幾個貿易戰以來外商大額投資美國例子給大家看看呀 ~~

你該不會到時又要嗆那些外商 也要自爆帳號吧 ??





piwu0540 wrote:
不對吧 ?
明明是那些跨國公司根本不甩台灣媒體及網路黨工所宣稱洗腦中國即將崩潰 ,
紛紛大舉投資中國 , 所以才造成資金排擠效應的吧 ??

事實上單單過去兩個月 , 就有美國特斯拉宣布在上海投資50億美元設廠 , 德
國巴斯夫宣布在廣東湛江投資100億美元建廠 , 韓國LG Display宣布7.4兆韓
圜(折合65億美元)在廣東設廠 日產汽車87.5億美元 艾克森美孚一百億美元
廣東設廠 BMW宣布30億歐元增資等這些大型投資案哩 !!


這真是把台灣媒體及網路黨工的臉打腫得像豬頭呀 .... ...(恕刪)
piwu0540 wrote:
噗哧 ~ 說理說不過人 , 還嗆自爆帳號 ?

P大:
你覺得現在躲起來的人是我嗎?
現在說要去 "泡茶"的人不是我.

就像是說
隆新高鐵與亞投行有關,馬來西亞要賠錢給亞投行.
說ZTE罰款新聞日期相近,內容都看不懂,就說只被罰兩次,


說理說不過人,當時躲起來的人是你P大,還是我呢

piwu0540 wrote:
你這種階層爆一百個帳號又怎樣 ~~ 別人又不痛不癢 ...

我只有一個帳號,用了幾年了.

不像P大您,兩個月用了五個帳號,
帳號對你來說,才真的是像免洗筷一樣,隨用隨丟.


P大:你又是什麼階層的呢?
從早到晚上01發文,假日也沒休息的五毛階層嗎?

新聞張冠李戴,又沒有勇氣承認的階層嗎?

英文內容看不懂,只看得懂日期,還急著上網酸人的階層嗎?

需要我舉證嗎? 我不會只貼一則沒有出處與作者,只有 "據指出"的假新聞,
我有截圖喔!
piwu0540 wrote:
這年頭網路上 摳腳大叔自稱美少女 , 肯亞黑人自稱美軍上將的多著哩 !

你說得很對.
學經歷見不得人, 上網叫別人多讀書的也有,
自稱這幾年看法都對的.但口袋裡又沒有什麼錢,卻上網說別人無腦的也有.

這個世道真奇怪.
piwu0540 wrote:
你不是一直說中國即將崩潰 ? 那我舉這那麼多外商大幅投資中國案

P大:你妨舉出一篇我寫的上述言論來看看.
我相信你一定不會無的放矢.

對了,記得有人說過:中國市場很大,ZTE可以只做中國市場就好,根本不怕美國制裁.
我有截圖下來喔!
結果劉鶴去了兩次美國求饒,ZTE又再多罰了14億美元,才取得美國許可,重新開始呼吸.

piwu0540 wrote:
你也舉幾個貿易戰以來外商大額投資美國例子給大家看看呀 ~~

台商前去美國投資,就有好幾例了.
因為我不是專業的五毛,不是靠發文吃飯,因此沒太大關注世界各國誰去美國投資.

https://udn.com/news/story/11316/2807348

鴻海(2317)董事長郭台銘今(9)日預定搭機前往美國,並於周六(11日)與威斯康辛州政府簽署100億美元(新台幣約3,000億元)投資面板廠協議。同時,威斯康辛州經濟發展公司(WEDC) 今日也順利通過投資補助獎勵,但為了確保鴻海落實計畫,也設下追討政府補助的條款。
=============================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919001556-260410
大成鋼已公告將與大國鋼在美國投資成立新公司,擬投資10億美元。美國去年底以大陸商用鋁捲板涉低價傾銷為由,限制大陸商用鋁捲板產品輸美,致美國國內該產品價格飆升,大成鋼決定與關係企業大國鋼合資在美國設立新公司,希望在美國總統川普「美國優先」產業政策下,爭取在美國市場營運獲利。
==================================================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3105716
台塑化與美國路易斯安納州州長愛德華茲(John Bel Edwards)昨(24)日宣布,台塑化在路州的石化園區計畫案啟動,共投資94億美元(約新台幣2,782億元),年底前完成環評,首期預計2022至2024年投產乙烯、丙烯,主要供應美國市場。
============================================

對了,P大您說小弟是軍盲, 你懂軍事雷達.
你還沒說說您畢業自哪一所軍事院校,就職與哪所軍事單位,
或者是在哪個軍事雷達站工作過?
可以張貼一下你的軍事專業資格嗎?

難不成轉貼幾張網路照片,自己鍵盤打幾個字,就成軍事雷達專家了?
請別迴避.

piwu0540 wrote:
你該不會到時又要嗆那些外商 也要自爆帳號吧 ??

我很珍惜帳號的.
話說近一年沒被刪過文,光是昨天與今天就被刪了五則,包括上週發的文也有.

我絕對不會與P大您對賭帳號的,
你的帳號是拋棄式的,兩個多月已經用了五個,
我只有一個.

對了,中國這麼強,美國叫中國不准向伊朗買油,中國超聽話的.



我知道你可能會說我被媒體帶風向,或者是媒體在洗腦.

不過,不要緊,P大的為人,小弟與大家是清楚的.
你不相信也不意外.

以上這篇一定是洗腦文,因為顯示中國示弱的,一定是假新聞嘛!

Katong wrote:
你覺得現在躲起來的人是我嗎?
現在說要去 "泡茶"的人不是我....說理說不過人,當時躲起來的人是你P大,還是我呢



哇,論證精彩,電得P大閃閃發亮....

K大,佩服,給你讚

潛水多發言少+1 wrote:
哇,論證精彩,電得P...(恕刪)


K大真厲害,上次電的屁無消失一陣子,可能太久,皮又癢,跑來討打,都沒看到友軍都藉著泡茶閃人
樂高CEO倪志偉:對中國未來的市場潛力充滿信心
央視網

2018-10-31 17:58


央視網10月31日消息,“樂高”是一個大人、孩子都熟悉的品牌,這家創辦於1932年的家族企業致力於推動兒童的發展,目前是全球領先的玩具製造商之一。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樂高集團的展區有377平方米,他們會帶來哪些讓人耳目一新的產品,對於進博會和中國,樂高集團有哪些想說?我們的記者在丹麥專訪了樂高集團首席執行官倪志偉。
樂高上半年收入中國市場增長強勁

樂高集團的總部位於丹麥比隆,該集團同時在美國艾菲爾德、英國倫敦、中國上海和新加坡均設有地區總部。

2018年上半年,以固定匯率計算,樂高全球零售額同比增長1%,營業利潤同比增長4%,這其中中國市場份額貢獻巨大。

根據樂高集團公佈的官方統計數據,樂高2018上半年在西歐市場的收入呈低個位數增長,在北美市場因整體零售行業的劇變,收入下降,而中國市場則保持了強勁增長勢頭,取得兩位數收入增長。

這令樂高對中國市場前景充滿信心。

樂高集團首席執行官倪志偉:樂高集團進入中國市場已經有30多年了,而事實上,我們是在過去五到十年間,逐漸擴大了對中國的投資,同時加快了在中國的發展速度,尤其是最近的三四年間,我們已經在中國呈現兩位數的高速增長,這讓我對中國未來的市場潛力充滿信心。

海外企業對中國市場發展有信心

抱著對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期待和對未來中國市場發展的信心,樂高集團積極籌備參展,期待通過樂高的方式讓參觀者印象深刻。

樂高集團首席執行官倪志偉:在樂高的展區,孩子和父母將可以現場動手玩樂高積木,並在這個過程中懂得如何通過遊戲來學習,這是樂高積木的元素之一。我們將在進博會上宣布一些與中國相關的新產品消息,當然,我今天不能說,但是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把這些產品帶到中國。當然,我們也會做相應的分享,我們將在進博會的不同論壇和會議上分享我們的想法和經驗。

樂高集團在中國新開兩家旗艦店,分別是2018年9月在上海開業的旗艦店以及2019年初將於北京開設的旗艦店。同時樂高集團還將與中國企業合作推出樂高視頻專區。

倪志偉表示,是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讓海外企業堅定了來中國投資的信心。他堅信未來會有更多的企業選擇來到中國。

樂高集團首席執行官倪志偉:中國的改革開放經歷了一個非常有意思且清晰的過程,讓中國成為了跨國公司成長和發展的沃土。舉個例子,我們在中國有一個大型的工廠,按照最嚴格的國際標準生產最高質量、最高安全標準的產品。目前,樂高在中國生產的產品能滿足中國乃至整個東亞市場的需求,這是我們的競爭力所在,也是將來發展的路徑。我對進博會的期待就是,更多的公司可以藉此機會看到像樂高這樣的公司是如何在中國運作和發展壯大的,從而吸引越來越多的公司到中國發展,給中國帶來更多的投資。

(原題為《樂高集團首席執行官倪志偉:對中國未來的市場潛力充滿信心滿信心》)
經濟日報刊文:外資撤離論以偏概全,中國依然是吸引外資熱土

周明陽/經濟日報

2018-10-31 07:21


我國利用外資總體仍保持平穩增長,主要投資來源地對華投資持續增長。

經濟日報10月31日消息,近來,有人從三星等外資企業關閉位於中國某處工廠得出片面論斷,妄稱外資開始撤離中國。然而,這一論斷與事實明顯不符。實際上,我國利用外資總體仍保持平穩增長,主要投資來源地對華投資持續增長。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利用外資結構進一步優化,逐步從低端加工製造業轉向高技術製造業。隨著我國實施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我國依然是吸引外資的熱土。

今年以來,我國對外合作領域的好消息接踵而至——特斯拉與上海有關部門簽署諒解備忘錄,將在上海設立一家“超級工廠”;德國化工集團巴斯夫發佈公告,將在廣東省建造一體化化學品生產基地,總投資額達100億美元,這是巴斯夫迄今為止最大的境外投資項目。此外,通用電氣、霍尼韋爾等一大批外資企業不斷在華開設先進工廠,深化在華供應鏈。

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我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5922家,同比增長95.1%。值得一提的是,引資結構持續優化。前9個月我國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1992.6億元,同比增長9.6%。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6.8%。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647.4億元,同比增長22.5%。

外商在華投資實現穩健增長、行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凸顯出外資對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信心。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報告指出,中國在中端高科技產業占主導地位,其全球份額在過去十年間幾乎增長了兩倍,達到了32%。

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對外資進入中國的幾個階段做了分析。他認為,外國公司最早進入中國市場是“Made for China”(為中國製造),通過貿易形式把產品帶入中國;之後是“Made in China”(在中國製造),把技術帶到中國;今天,很多外國公司開始轉換角色,進入到“Made with China”(與中國共創)階段,把創新帶到中國,與中國同創新、共發展。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不僅僅因為其龐大的市場,還因為中國經濟的增長動力和市場活力得到了外資企業和機構的廣泛認可。

越來越多的外資選擇中國作為投資目的地,看好的是中國持續擴大開放。近年來,我國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大力推進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改善投資營商環境,加大外商合法權益保護,各項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今年4月份,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宣布了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開啟了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此後,我國大幅放寬了服務業和製造業的市場准入。在服務業方面,保險行業開放進程持續加快,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逐漸放寬、在華業務範圍不斷擴大。在製造業方面,汽車行業外資限制進一步放開。

同時,中國不斷降低外資准入門檻,外資在華營商環境逐步改善。9月30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通知,明確擴大境外投資者以分配利潤直接投資暫不徵收預提所得稅政策適用範圍,由外商投資鼓勵類項目擴大至所有非禁止外商投資的項目和領域。專家認為,這一政策有利於提高我國吸引外資的競爭力,進一步鼓勵境外投資者持續擴大在華投資。

此外,商務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修訂《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放鬆外資戰略投資上市公司規定,擴大外資進入的規模和速度。這些舉措都標誌著中國正在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營造更加公平便利可預期、更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外商投資方式已從過去單一的中外合資逐步發展為外商獨資、中外合資、外商投資股份制和中外合作四種方式並存。例如,廣東的巴斯夫新基地將由巴斯夫公司100%所有,“如果中國近年來沒有逐步放寬對外資的限制,這原本是不可能的”。德國總理默克爾說,“這表明中國在這些領域開放市場不是空談,而是行動。”中國正在用實力展現巨大吸引力,用行動表明開放決心,更多的境外投資者成為了新政策的受益者。

(原題為《“外資撤離”論以偏概全》)
中歐班列開行突破1000列西安“造港開埠”初見成效

2018年10月31日  07:00    21世紀經濟報導   李果  


10月30日,中歐班列(長安號)宣布今年運行班列數突破1000列,由此西安成為繼成都(蓉歐)和重慶(渝新歐)後,國內第三座中歐班列年運行量突破千列的城市。

但西安國際陸港集團總經理助理翟若鵬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與其他中歐班列相比,長安號的“千列”運行數據更有亮點,其中包括實際開行總量、重載率、貨運量“均位列全國第一”。

事實上,西安在2008年成立國際港務區之初,便提出“造港開埠”計劃,即利用內陸港的建設,推動西安對外開放力度的增長。

10月30日,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汪鳴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在中歐班列開行數量達到一定規模後,西安的下一步應該對相關產業佈局加強研究,“這是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關鍵”。

長安號“逆襲”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註意到,與其他中歐班列相比,長安號在過去數年的運營數據一直排名靠後,而“逆襲”的過程則來自2018年。

來自西安國際港務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底,長安號全年開行194列,運送貨物總重約23.2萬噸;而到了2018年10月30日,長安號在今年的開行數量達到1030列,運行數是去年的5.3倍;貨值14.9億美元,是去年全年的7.8倍。

10月30日,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港口局局長白秦濱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儘管西安在2011年便開行了首列中歐班列,但過去幾年的效果一直不明顯,“最大的問題是西安外向度不夠高,沒有足夠的貨物支撐班列開行”。

上述因素也直接反映到運行數據上,直到2017年,在開行中歐班列的45個城市中,西安194列的運營量僅列第17位。

但隨著陝西省貿易形勢、經濟增長方式發生變化,“長安號”被地方政府看作是推動陝西省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動力。

“當時政府對我們提出的要求是2018年開行1000列,這與2017年僅開行194列的現狀相比,是一個非常大的跨越目標。”白秦濱說。

為了能完成上述目標,長安號的管理方——西安國際港務區開始從兩個方面尋找突破口。

第一方面是運營機制的調整。西安國際港務區通過對全國的中歐班列貨代模式進行調研,總結出三種模式,即貨源組織完全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負責的“義烏模式”;由地方政府自己成立平台公司的“鄭州模式” ;以及與地方鐵路局成立合資貨代公司的“成都模式”。

“可以說上述三種模式都各有特點,在實際的運營過程中,都發揮了各自的優勢,但也存在相應的弊端,如鄭州模式主要存在成本負擔大的問題。”白秦濱說,“最終西安結合三種模式的優勢,推出了三個平台公司分包運營的思路,即每個公司分別包攬一條班列線路,各自開展攬貨業務,獨立運行。”

第二個方面則來自回程貨源的組織上。“目前國內大部分中歐班列依然需要政府補貼運營的原因,是在於回程貨源少導致成本過高。”白秦濱表示,“而長安號主抓的正是回程貨源,沃爾沃的汽車,俄羅斯的松木,中亞的糧食、綠豆等,都是長安號回程班列上的貨品。”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亦注意到,與其他中歐班列相比,長安號還存在兩個明顯的區別。第一是規定“空箱不補”原則,即班列若掛空箱運營,則不予進行財政補貼。第二是規定“按需開行”,而非成都、重慶等中歐班列使用的“五定開行”(即定點、定線、定車次、定時、定價)。

對此,白秦濱回復稱,“空箱不補”避免了對有限鐵路資源的佔用,同時降低了政府的負擔,對於中歐班列的健康穩定發展有好處;而“按需開行”則是現階段中歐班列最好的解決方式,“五定班列的運營模式肯定是未來中歐班列的發展方向,但問題是現在大部分的中歐班列不能做到滿負荷運載,若使用五定方式開行,則勢必造成大量的空箱運行”。

對於2019年,白秦濱稱,不會盲目地提高發車量,“穩字當先,將進一步理順機制體制”。

“造港開埠”擴大開放

根據西安市統計局數據,2018年前三月,西安實現進出口總值2433.86億元,增長32.4%,在已公佈三季度數據的副省級城市中排名前列。

作為內陸城市的西安,在2008年西安國際港務區成立之初,便提出“造港開埠”計劃,希望通過打造內陸的口岸開放高地,推動整個西安市乃至陝西省的外向經濟發展。

長安號的開行,則是實現上述規劃的關鍵一步。西安國際港務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首先,隨著長安號開行量不斷增大,其規模效應不斷凸顯,減輕了外貿企業物流成本壓力;其次,長安號切實解決了內陸地區聯通國際市場的物流通道問題,使得東部外貿加工類企業更加青睞於在陝西、西安設廠投資,為承接產業轉移創造了有利條件。

“現在中歐班列已經成為西安招商引資的一塊招牌。”翟若鵬說,“長安號使得西安從過去的內陸城市,變為在物流時間上和效率上都領先的前沿城市。”

然而,長安號突破千列大關,僅僅是開端。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的多位分析人士指出,西安若要進一步擴大開放,推動現代產業發展是更關鍵一步。

10月30日,長安大學副校長王建偉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稱,在中歐班列開行已突破千列的城市中,西安依然處於“追赶超越”的過程中,“西安市最大的問題是在產業方面,如與成都相比,西安尚沒有完整的現代產業體系。”

王建偉認為,“依靠開行1000列火車,拉動百萬噸的貨物,並不能支撐產業的發展,西安應該借助中歐班列的發展契機,不斷擴大西安的經濟規模,並依靠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推動整個城市影響力的提升。”

汪鳴持有相同的觀點,他認為,在開行規模上去後,應該注重質量的提升,即基於長安號的運營能力,研究合適的產業和商品在西安佈局與交易,“只有這樣才可以提升西安的經濟影響力,即變通道經濟為產業經濟。”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同時獲悉,目前日本相關物流公司有意與長安號合作,以海鐵聯運方式開通日本貨物經西安至歐洲市場的新通道。

翟若鵬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日方選擇長安號的原因,基於西安在“一帶一路”中的區位優勢,也基於長安號目前所體現出的平穩運行態勢,“我們正在研究測試班列的開行細節”。
中國手機品牌一加進入美國運營商T-Mobile銷售渠道

澎湃新聞記者周玲

2018-10-30 20:44 來源:澎湃新聞

一加宣布與美國運營商T-Mobile合作。

中國手機品牌一加科技在美國市場取得突破。

美國時間10月29日上午,一加科技CEO劉作虎在紐約舉辦的一加新品發布上宣布,一加與美國運營商T-Mobile達成合作,11月1日起,一加新款產品6T將正式進駐T-Mobile在全美超過5600家的線下門店。

劉作虎表示,美國是一加最為重要的市場之一,與T-Mobile合作是一加最為重大的一步。

這對創立不到五年的一加來說,借助與T-Mobile達成戰略合作,一加手機可以進入美國主流市場,有助於拉動其在美國的銷量,也會增加美國消費者對一加手機的了解。

一加的口號是只做旗艦機,每年只做1-2款旗艦機。產品定位上一直都偏高端,走精品路線。

10月29日,一加發布了新款旗艦手機一加6T。新機器採用6.41英寸AMOLED屏幕,水滴屏。亮點是搭載了屏幕光學指紋,支持最快0.34秒解鎖,支持一鍵支付。一加稱,這是全球最快解鎖的屏下光學指紋,而且還加載了算法,指紋解鎖使用越多,打開越快。

一加在6T上搭載了高通驍龍845芯片組,運行內存分為6GB和8GB兩種規格;內置3700毫安時電池,會是一加史上續航最好的手機。

拍照方面,一加6T後置2000萬像素+1600萬像素雙攝,搭載索尼IMX519傳感器,支持雙核對焦。一加6T還可通過AI算法進行防抖以及人像背景虛化拍攝。

一加6T海外市場分為三個內存版本,6+128GB版為549美元,8+128GB版為579美元,8+256GB版為629美元,將於11月1日在當地正式開售。國內市場將於11月5日發布。

11月1日起,一加的產品在T-Mobile 全美5600家門店銷售。

美國手機市場的銷售渠道目前主要由運營商主導。有關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四大的電信運營商AT&T、Sprint、T-Mobile以及Verizon的實體渠道佔手機總銷量約72%,公開渠道佔比很小。

T-Mobile是美國第三大運營商,平均每季度增長100萬用戶,是繼Verizon 運營商後在超過160萬用戶下第二家成長最快的公司。
據劉作虎透露,早在2016年一加3T上市時,便有用戶在Twitter上詢問,希望一加能與T-Mobile合作,以便能在T-Mobile渠道購買到一加產品。

T-Mobile CEO John Legere表示,“一加只做安卓旗艦的堅持,以及一加在社區用戶中積累的好口碑,都讓我印象深刻。這次合作,相信能充分發揮我們雙方的優勢,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

美國、印度等都是一加的重點市場。2017年,一加銷售額突破14億美元,增長了1倍。

第三方數據調查公司Counterpoint的報告顯示:在2018年第二季度,一加進入全球高價位安卓手機品牌銷量前五,是全球400-600美元價位市場銷量增速最快的品牌之一。
全球最大主權財富基金CEO:將逐步增加對中國的投資

澎湃新聞記者孫銘蔚

2018-10-30 19:41 來源:澎湃新聞

全球最大主權財富基金稱,將逐步增加對中國的投資。

據路透社報導,10月29日,挪威主權財富基金CEO Yngve Slyngstad稱,未來必然會與其他全球主要基金一起增加在中國的投資,這一過程可能會持續10年,而非在一兩年內結束。

Slyngstad在接受路透訪問時稱,該基金在中國的投資有250億美元左右。“我認為大型指數提供商和大型投資機構會把中國、把亞洲逐步納入其主要指數,因此像我們這樣的大型機構可能將增加對這裡的投資。”

“這將是一個持續10年以上的過程,而非一兩年。不過,對中國的投資肯定會逐漸增加。” Slyngstad對路透社說。

挪威主權財富基金——挪威政府全球養老金(NGPFG)由挪威銀行投資管理公司管理,規模在全球位居第一,其2018年三季報顯示,該基金的市值增加了1400億克朗,達到84780億克朗,約合9279億美元。

該基金持有超過72個國家的超過9000家公司的股份和全球大約1.4%的上市股票。這使其投資基礎十分廣泛,同時業績表現緊密追踪全球經濟形勢。

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該基金的股票投資佔67.6%,非上市房地產投資佔2.7%,固定收益投資佔29.7%。

從1998年挪威銀行投資管理公司成立到2018年第三季度末,該基金的年回報率為6.0%,以基金的貨幣籃子計算。在扣除管理成本和通貨膨脹之後,回報率為4.0%。

其三季報顯示,中國市場的股票投資占到其基金投資組合的3.7%,與2017年底相比,上升了0.1%。

Slyngstad稱,相比之下,美國的投資則佔該基金投資組合的將近一半,該基金也是美國科技業的主要投資者。不過,Facebook、谷歌等企業因用戶數據處理問題,已遭歐美監管部門關注。Slyngstad預計核心業務為信息管理的企業將會受到監管。“我認為問題不在於會否受到監管,問題在於當局將會採取何種形式(進行監管)。”

在被問及該基金是否已處理了其直接投資公司的問題時,Slyngstad舉出Facebook為例,稱該基金主要已經通過年度股東大會上的投票解決。

今年該基金支持了管理層反對的股東提議,要求Facebook就”假新聞”重大爭議給出報告。路透社的報導顯示,據Refinitiv的Eikon數據,該基金是Facebook的第九大投資者,持股比例為0.91%。
  • 39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