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電子報 · 9,420人追蹤
方歆婷╱台北報導2 days ago
工商時報【方歆婷╱台北報導】
時序將進入9月底,大陸十一長假緊接著在中秋後登場,歷年此時,包括餐飲、觀光、通路、食品、民生消費等族群迎來商機,營運表現空間大,今年雖遇貿易戰干擾,但分析師認為中概內需股仍有可為,如大洋-KY、王品等上周已先收紅表態。
每年9、10月在大陸有所謂「金九銀十」行情,意指9月逢各級學校開學,開學潮商機熱,之後大陸10月再迎十一長假,成為各行各業的「金九銀十檔期」銷售旺季。
在這黃金消費期中,相關族群如食品、原物料、百貨等可望受惠,可留意中概內需股包括貿易百貨的大洋-KY、益航、潤泰全、統一超、遠百,餐飲業的王品,影劇文創的VHQ-KY,食品業統一、大成,造紙的榮成及製鞋業豐泰、寶成等。
2018年09月20日 09:59 時報資訊 【時報記者沈培華台北報導】
在大陸經營大洋百貨的大洋-KY(5907)今年營運績效轉好,加上業外改善,上半年獲利年增逾2倍,第四季為傳統百貨旺季,下半年營運獲利仍可期,今年業績可望比去年成長。
大洋-KY近幾年導入線上線下(O2O)及電子支付,降低成本且坪效增加,第二季在傳統淡季中守住獲利成績,單季EPS為0.89元,比去年同期轉盈。大洋-KY上半年營運轉好,周三帶量拉長紅棒,今早量縮整理。
大洋-KY上半年營收31.68億元,年增9.38%,本業的營業利益5.85億元,年增28.29%,業外方面因為持續降低外幣負債,業外損失較去年同期大幅縮減,稅後淨利3.25億元、年增290%,EPS為1.78元。
第三季為百貨淡季,第四季則是傳統最旺一季,整體下半年可望有獲利成果。全年營收及獲利均比去年成長可期。
業外部分,過去大洋外幣部位較大,在2017年,業外因為匯率波動因素,就出現約5億元的損失,不過大洋已持續降低外幣負債,去年底歐元借款部位達8000多萬元,目前降至約1660萬歐元,今年上半年匯兌損失約1090萬元,比去年同期的匯兌虧2.2億元明顯降低。
大洋為大陸百貨零售業者,目前旗下有16家直營據點。分布於福建、湖北以及南京據點占營收5成以上,另有衡陽、湘潭、重慶、合肥等據點。目前旗下據點中,有六間虧損,公司考量蘇州店因為商圈已轉移,營運較難改善,計畫明年2月關店;蘇州店閉店損失已於今年第2季認列,未來不會對營運有所影響。
另外,今年2月初開始營運的十堰店「大洋摩登購物中心」,營運表現優異,今年有機會賺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