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yLee731 wrote:早一點看到樓主這篇文...(恕刪) 不用太難過,我多年前買了一張生技股40元,買完沒幾天就給我一直跌,一度跌到剩下10多點。我還一度懷疑會變壁紙。還好最近漲起來,但才小賺一些又被大户洗下去,80點趕快下車。結果下車後現在漲到120多點。當初散戶除非像我這樣完全放棄任他跌,應該很多人還沒等到漲就先被坑殺了,何況當初有人有更高價就買了:我們散户平常還要工作,也沒時間看盤,不要買到地雷股沒虧就好了。
566645 wrote:別傻了 台灣大主流一(恕刪) 【公告】中裕 2020年8月合併營收5458.5萬元 年增-36.11%中裕(4147)愛滋病新藥Trogarzo的行銷夥伴加拿大商Theratechnologies公司通知,已經完成德國衛生主管機關相關申請程序,正式開始上市銷售,此為Trogarzo在歐洲地區第一個上市銷售國家,未來將陸續加入其他國家進行銷售。德國銷售初期藥價與美國淨銷售價格相當。(編輯整理:龍彩霖)
ambitiously wrote:『生技股』是未來10(恕刪) 韓國生技業「彎道超車」甩掉台灣,我們為何追不上?https://www.google.com/amp/s/www.cw.com.tw/amp/article/5102402Celltrion賽特瑞恩魯蛇翻身故事,除了創辦人性格,政府「飆速」也是關鍵。明明起跑時間差不多,為何台韓產業結果差很大?背後正點出韓國做到、台灣錯過的事。●接續前文:一個失業魯蛇創業,窮到抵押器官籌錢 竟10年內打造出生技界鴻海苦撐了3年,直到2005年,賽特瑞恩才拿到第一張2億韓圜的訂單,為必治妥施貴寶(BMS)生產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產品原液;2008年,再和法國藥廠Sanofi-Aventis簽約生產抗體藥。代工策略成功帶進了大筆營收,讓賽特瑞恩得以於該年股票上市,獲得更充裕資金投入生物相似藥的開發。關鍵1:抓住機會之窗李根由劍橋出版社在2019年發行的英文著作《經濟趕超的技藝》,歸納了韓國產業彎道超車(detour)、追趕先進國家的祕技之一,就是「抓到稍縱即逝的機會之窗(window of opportunity)。」機會通常發生在重大技術變革,或商業模式典範轉移時。當時既有的歐美領導廠商,與亞洲後進者站在同一個起跑點。韓國在2G時代,成功藉著抓住全新的CDMA技術,扶植出稱霸全球的手機產業。而台灣也因此成功切入,並稱霸了晶圓代工產業。李根認為,生物相似藥便是韓國切入生技業的「機會之窗」。這是一個全新產業,幾種極為昂貴、單劑上萬台幣起跳的生物製劑,從5、6年前開始,陸續專利到期。天下雜誌政治社會 政策韓國生技業「彎道超車」甩掉台灣,我們為何追不上?賽特瑞恩魯蛇翻身故事,除了創辦人性格,政府「飆速」也是關鍵。明明起跑時間差不多,為何台韓產業結果差很大?背後正點出韓國做到、台灣錯過的事。曾經抵押器官籌錢、一度要跳河的賽特瑞恩創辦人徐廷珍,現在已是韓國第二大富豪。圖片來源:Celltrion提供曾經抵押器官籌錢、一度要跳河的賽特瑞恩創辦人徐廷珍,現在已是韓國第二大富豪。圖片來源:Celltrion提供文 彭子珊 文 黃亦筠 文 陳良榕 天下雜誌709期2020-10-19●接續前文:一個失業魯蛇創業,窮到抵押器官籌錢 竟10年內打造出生技界鴻海苦撐了3年,直到2005年,賽特瑞恩才拿到第一張2億韓圜的訂單,為必治妥施貴寶(BMS)生產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產品原液;2008年,再和法國藥廠Sanofi-Aventis簽約生產抗體藥。代工策略成功帶進了大筆營收,讓賽特瑞恩得以於該年股票上市,獲得更充裕資金投入生物相似藥的開發。關鍵1:抓住機會之窗李根由劍橋出版社在2019年發行的英文著作《經濟趕超的技藝》,歸納了韓國產業彎道超車(detour)、追趕先進國家的祕技之一,就是「抓到稍縱即逝的機會之窗(window of opportunity)。」機會通常發生在重大技術變革,或商業模式典範轉移時。當時既有的歐美領導廠商,與亞洲後進者站在同一個起跑點。韓國在2G時代,成功藉著抓住全新的CDMA技術,扶植出稱霸全球的手機產業。而台灣也因此成功切入,並稱霸了晶圓代工產業。李根認為,生物相似藥便是韓國切入生技業的「機會之窗」。這是一個全新產業,幾種極為昂貴、單劑上萬台幣起跳的生物製劑,從5、6年前開始,陸續專利到期。廣告李根在越洋電話採訪時,告訴《天下》,韓國的戰略,還是希望跨入新藥、醫療器材等,產品週期較長的「長循環」產業。因為像資訊科技這樣的「短循環」產業,很容易被中國企業追上取代。先做生物相似藥、代工,「是跨入長循環領域的墊腳石(stepping stone),」李根說只不過,這個「墊腳石」,可沒那麼容易入門。台灣規模最大、也最被看好的生物相似藥公司,是國發基金、台杉創投等政府資金持股近1/4的「生技國家隊」台康生技。台康的第一個乳癌生物相似藥EG12014/EGI014,已授權諾華(Novartis)旗下的Sandoz AG,是台灣第一個成功授權國際藥廠的生物相似藥,今年3月剛完成第3期臨床試驗收案。台康營運長張志榮解釋,做生物相似藥,較學名藥複雜許多,「需要很扎實的逆向工程。」廣告一般開發學名藥,只要參考美國FDA出版的橘皮書(Orange Book)記載的各個藥品專利和活性成分,「但大分子(的生物相似藥)沒有,就做不起來,大分子太複雜了,」他回憶,無法從文獻回推成分的摸索期,只能買藥回來逐一分析拆解。光是一次購買4、50批原廠參考藥品回來研究,成本就可能上億台幣。張志榮是台灣生物相似藥先驅。他2005年在美國參加會議,首次聽到生物相似藥的概念,隨即帶回台灣,在當時的東家——東洋製藥嘗試研發,「Celltrion當時快我們3到4年,但是他們一開始走的路,跟我們現在很像。」台康現在主要營收來自接單代工,接受藥廠的委託開發與製造(CDMO),一邊用代工賺來的資金,研發生物相似藥,的確與10年前的賽特瑞恩很類似。廣告但現在,賽特瑞恩已有多樣產品上市。類希瑪(Remsima)、妥力希瑪注射劑(Truxima)、赫珠瑪凍晶注射劑(Herzuma)3種生物相似藥,更已在台灣納入健保給付,數量之多,在藥廠中排名第一。用接單代工的獲利,滋養生物相似藥的研發,這是台康生技的營運模式,也是其與賽特瑞恩的相似之處。(王建棟攝)關鍵2:政府給力,加速扶植無可否認,徐廷珍個人的獨特際遇,與其敏銳的商業嗅覺,是讓韓國早於世界各國進入生物相似藥產業的起因。韓國安進總經理盧尚慶認為,政府隨後的大舉跟進,也很關鍵。「2010年左右,政府開始布建基礎建設和體系,來扶植生技和醫療照護產業的長期發展,」他說,包括減少法規的阻礙,來加速產業進步。廣告也就在2010年,韓國知識經濟部推出了「生物相似藥全球出口產業化策略」,政府誓言,要在10年內創造出全球第一的生物相似藥產業,將投入35%的醫藥研發經費於該產業。目標是先以南美、亞洲市場為跳板,再用低價策略打進歐美市場。當時的韓國知識經濟部長崔炅煥強調,「企業應把握機會,瞄準海外,從學名藥無法成為出口產業的經驗中記取教訓。」因為反財閥的民意蔚為主流,李根表示,韓國近10年產業政策的模式已有所調整,從過去直接扶植財閥企業,轉變為建立制度,扶植新創企業。「不再有國家冠軍了,」他說。這個新方向,對中年創業的徐廷珍有利。然而,過去韓國的生技政策多半「雷聲大、雨點小」,因此2010年又宣布新政策時,「剛開始很多人都不相信做得到,但是政府照樣推,後來人們慢慢看到成果,」盧尚慶說。廣告2012年夏天,賽特瑞恩的類希瑪取得韓國食品醫藥品安全處(MFDS)核准上市,成為全球第一個單株抗體的生物相似藥。當時,台灣業界不少人質疑韓國食藥處是不是在審查中放水,甚至數據造假?台灣前衛生署食藥局(現改名食藥署)局長、陽明大學副校長康照洲,曾經到賽特瑞恩位於松島的廠房考察,「我看是沒有(放水),他們很認真在做,」他說。他認為,重點是韓國食藥處會深度協助廠商加速審查流程。要做到這點,食藥處能否有足夠的專業人才,判斷哪些項目該鬆、哪些該緊,是一大關鍵。但韓國食藥處,成功完成財團法人化,薪資、待遇不受公務機構的限制,因此可以高薪雇用藥廠出來的資深人才,甚至海歸專家,增加審查品質。廣告「我們就很僵化,」康照洲說,台灣食藥署甚至變成業界「補習班」,新鮮人經常受完2年訓練,就被民間企業挖角。關鍵3:無知無畏的顛覆者走進台康以16億台幣打造、去年初啟用的竹北新廠,一整層樓寬的產線,關鍵就在位於中心、閃閃發光的不鏽鋼發酵槽。從上游的細胞株培養,到下游純化生產,兩條生產線如全數啟用,產能可達2萬4千公升,是目前台灣最大規模的生物製劑廠。但與韓國同業相比,根本就不是同一個量級。賽特瑞恩一開始就蓋了5萬公升的發酵槽,2012年再加9萬公升,目前規劃中的第三個廠房預計每年產能20萬公升。這樣的規模,讓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美國FDA核准其臨床試驗及上市申請的機會大增。因為過去不少藥廠在研發階段小規模試做,結果拿到上市許可後,卻因為擴充產線的變動,導致藥品生產品質不穩定。然而,為何連有政府支持的台灣企業,都將本求利,穩扎穩打逐步擴充規模,起初沒有政府金援的賽特瑞恩卻一步到位,一開始就蓋出世界級的產線?徐廷珍的創業家精神,是一大關鍵。出身汽車業的他樂觀地認為,汽車業的技術每4、5年就會更迭,但醫療技術卻穩定許多,因此比較「簡單」,「人體沒有那麼多器官,但汽車卻有3千個零件,」他對《金融時報》說。「無知者無畏」,這是許多行業顛覆者的共同特質。他們睨視該行業的既有常識、潛規則,一開始都被嘲笑,最後卻引導變革。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也屬於這類別。一開始創業,徐廷珍其實也沒想要玩這麼大,他想先介紹韓國財閥投入生物相似藥,再收取顧問費,結果卻沒有人願意投資這個新興領域,徐廷珍便決定自己來做,而且要做到世界第一。「這是典型的韓國模式,有時候你還不是很了解狀況,就先衝,」盧尚慶解釋,「三星就是這樣成功的。」而徐廷珍可以衝大規模,除了超前的遠見和策略之外,還有韓國資本市場的支持。2008年8月,賽特瑞恩股票公開發行後2個月,就碰上金融海嘯。但在政府及時推出生物相似藥政策的加持下,賽特瑞恩仍在2012年拿到上市許可前,股價就漲了將近3倍。讓徐廷珍可以無後顧之憂地砸錢研發、做臨床。各國都想做,台灣還有機會?因為,生物相似藥雖然是仿製藥,但是臨床程序仍極為複雜,須砸大錢。台康的張志榮表示,該公司的一款乳癌生物相似藥,就在全球找了807個案例做臨床試驗,砸了20億元。「台灣很少公司願意出這個錢,」他說。只不過,這個「機會之窗」是一瞬即逝。現在包括印度、中國、日本等各國都爭相投入生物相似藥產業,甚至連原廠都投入,例如世界第二大生物製劑公司安進,也大力投入生物相似藥。台灣還有機會嗎?台灣安進總經理李宜真表示,現在整個生物製劑產業,其實還在發展初期,未來昂貴的生產成本會再下降,全球用量也會倍數成長,專利期過後的生物相似藥會更多。「台灣還是有些優勢,政府有決心要快速追趕的話,還是有機會,」她說,「台灣生技產業應該要好好把握。」只不過,踩著「墊腳石」的賽特瑞恩,已經再上了一個台階——投入新藥研發。該公司實驗性的新冠病毒抗體治療劑,已在今年10月進入第3期臨床試驗。這已經是該類療法在全球進度最快,與川普用的Regeneron產品一樣。(責任編輯:王儷華)立即購買《天下雜誌》709期:不能只有台積電【延伸閱讀】台韓比較》0 vs.7家新產業|台灣市值前十大都老面孔,韓國為何換血成功72歲vs.59歲|台韓十大富豪平均年紀差一輪,是誰年輕又有錢?生技製藥》一個失業魯蛇創業,窮到抵押器官籌錢 竟10年內打造出生技界鴻海韓國生技業「彎道超車」甩掉台灣,我們為何追不上?網路服務》以前韓國人生老病死離不開三星,現在換Kakao!這個新財閥是誰?社會現況》《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看韓國:年輕一代愈來愈絕望
ambitiously wrote:【公告】中裕 2020(恕刪) 【公告】中裕 2022年6月合併營收2740萬元 年增-41.07%【公告】浩鼎 2022年6月合併營收50.4萬元 年增-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