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面板業正經歷十年來最大規模減產,繼台灣和南韓面板廠減產後,6 月中國面板廠也開始減產,預估整個產業約減產 20%,凸顯疫情紅利消失,地緣衝突與通膨又抑制需求。
群智咨詢總經理李亞琴說:「這是十年以來(2013 年之後),面板產業首次如此大規模和全世代線的減產,對面板價格下滑有平穩或減緩作用。」
Omdia 大中華區顯示面板 & 生產首席分析師吳榮兵也表示,面板廠 6 月都開始減產,減產幅度大概介於 15%-20%。
隨著面板廠減產,6、7 月面板價格有望在底部持平,但 7、8 月面板價格能否回升,仍需看最終需求走向。
奧維睿沃(AVCRevo)高級研究經理榮超平則表示,6 月面板廠集中減產,整體減產幅度達 16%。
榮超平並說:「如果今年第 3 季持續按照 6 月份的稼動率運行,有望帶動價格的反轉,但持續低稼動率對中國面板廠來說,營收壓力是比較大的;隨著面板價格跌至現金成本以下,面板廠現金流壓力愈來愈大,虧損加劇,面板行業洗牌將會再次上演。」
==================
中國花了上兆人民幣擴產, 終於壟斷全球7成市場,壟斷市場後卻沒有定價權,反而賠的更慘, 多繳了一年昂貴學費,才理解有失才有得的經濟學,學到減產拉價的技術.
今年沒有新廠量產,舊廠更要減產2成,全球產能倒車到 3年前... 學學OPEC 減產救油價.
商場上,很難有獨門生意,只要你的生意賺錢就會有第二家、第三家跳出來搶....。
所以只要自己的生意不減少,利潤維持就可以了,老想著趕盡殺絕,自己獨吃大餅是不可能的。
邱立玲
2022年6月8日 週三 下午12:26
即使美國為世界最大產油國,但是為了力挺烏克蘭,抵制俄國石油,全美汽油零售均價6月6日仍飆至4.865美元的歷史新高,一年內大漲1倍多,加州均價更是飆升至每加侖6.34美元(187元台幣),拜登總統被民眾罵翻,拜登依然怪給「普丁漲價」。
加州油價每公升逼近50元台幣
加州每公升油價飆至49.4元台幣,台灣也沒有買俄國石油,但汽油價格6日起每公升仍調降0.6元,創4個月新低,92無鉛汽油每公升29.5元、95無鉛汽油每公升31.0元。
台灣汽油價格相對便宜,是因為中油凍漲油價,自吞虧損。紐約油價目前每桶約為120美元,但是為了穩定國內油價,台灣中油持續吸收漲幅,截至4月底為止,累計虧損已達新台幣751億元、超過資本額1301億元的一半。
另外,中國北京、上海本周每公升汽油價格約為8.4元人民幣(37.2元台幣),印度每公升油價本周在97至113盧比(37元到43元台幣)之間,都比加州便宜,部分原因是中國和印度擴大採購比國際行情便宜26%的俄羅斯石油。
台灣油價降至4個月新低、每公升29.5元
《日經新聞》6月8日報導,最新數據顯示,由於西方進口禁令導致俄羅斯石油價格下跌,但中國和印度趁機撿便宜,增加採購俄羅斯石油,造成莫斯科能夠確保出口收入的漏洞。
根據路孚特(Refinitiv)數據,5月份,中國每天從海上進口80萬桶俄羅斯石油,與1月份相比,數量飆升40%以上,這數字不包括通過管線輸送的石油,
該數據表明,中國有意搶購廉價的俄羅斯原油。印度對俄羅斯石油的海上進口量也從1月份的零水準,飆升至5月份的70萬桶/日。
俄羅斯烏拉爾油價每桶約90美元,歐洲布蘭特約121美元
「中國和印度擴大進口莫斯科石油,是因為西方制裁減少買家數量,這意味說,這2國能夠以折扣價採購俄羅斯原油。」日本「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的首席經濟學家野上孝之說。
在美國採取禁運俄國石油之後,歐盟上周同意逐步減少進口三分之二的俄國石油,歐盟計劃在今年底前停止9成的採購,更多西方公司也在避免採購俄羅斯石油。
因此,主要運往歐洲市場的俄羅斯烏拉爾(Urals)原油目前市價約為每桶90美元,相比之下,布蘭特原油價格目前每桶約121美元,貴了31美元。
俄羅斯的ESPO原油主要出口到亞洲,目前市價約為每桶 94美元,比亞洲的杜拜原油價格便宜約20美元,今年年初,兩者價差只有數美元。
俄羅斯前4個月石油出口收入大增50%
但是,俄國烏拉爾原油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約30%,主要是跟著國際油價上漲,以及中國和印度進口更多莫斯科石油,都有助推升俄國油價。
國際能源總署表示,俄羅斯今年1月到4月的石油出口的收入年比大幅增長50%。
俄羅斯煤炭也受益於類似的情境。根據Argus Media統計波羅的海港口的數據,西方禁止進口俄國石油,但5月底,俄國煤炭價格仍徘徊在每噸 148美元左右的高檔。
儘管俄國煤炭價格遠低於ICE鹿特丹煤炭期貨的每噸330美元價格,但俄羅斯煤炭的價格仍然比一年前水準大漲2倍,印度、中國和其他一些國家繼續進口俄國煤炭,也有助支撐行情。
中國採購俄羅斯LNG享有大幅折扣
高盛大宗商品銷售董事總經理Toshiyuki Makabe表示,液化天然氣(LNG)方面,亞洲價格每MBTU約為20美元,但是中國採購俄羅斯LNG享有大幅折扣。
因為3到5月期間,最多時候有80多個中國城市封鎖,使得5月份中國採購的俄羅斯液化天然氣的數量持平於去年同期水準,但是由於空調需求,今年夏天進口的俄國LNG數量可能再次增加,印度買家也在現貨市場上購買俄羅斯的液化天然氣。
與此同時,除了停止供貨波蘭之外,俄羅斯向歐洲管線輸送的數量只是有限減少。這些液化天然氣銷售不受亞洲折價出售的影響。
美國和歐洲正在敦促中國和印度不要購買俄羅斯的石油和煤炭,然而,因為全球能源價格飆升,廉價的俄羅斯能源可以提供買方巨大的經濟優勢。
印度石油和天然氣部上個月警示,比起印度的總消費量,從俄羅斯購買的能源數量仍然微不足道。如果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將導致進一步的波動和不穩定,並推高國際價格。
...................
各國 都解封了 汽油柴油 航空汽油.. 消耗更多 大陸 是受益國 大量進口 差價30元以上的俄國原油
打仗 真把烏克蘭 打殘了 俄國更孤立了 歐美通膨提高了 看來消耗戰還有得打 基輔保衛戰 都還沒開打
手機面板市場大概只有 SDC的 OLED 有賺錢. 其他的 LTPS 和 a-Si LCD 已經殺到血流成河..
群創今年的手機面板出貨還頗大, 0.34億片LTPS + 1億片a-Si, 每月出一千多萬片,佔營收可能有14%.
(群創2021年公布營收佔比, 以產品別來分,手機及商用產品 26%;以尺寸別來分, 10吋以下佔比 19%)
彩晶的 a-Si 過去和群創一樣多,現在下降許多.佔公司營收3成吧.
友達的手機面板出貨已經很少.只佔公司營收2%吧.
群創的 TV營收佔比 20幾% 和 手機營收佔比 14% ,這兩項虧損,拖累群創獲利.
=================
( 群創新聞稿)
出貨方面,群創統計去年第四季整體出貨面積達 759 萬平方公尺,季增 3.7%,液晶面板售價為每平方公尺 449 美元、季減 17.14%;中小尺寸合併出貨面積則達 87.9 萬平方公尺,季減 3.5%,
去年全年整體出貨面積為 2909 萬平方公尺,中小尺寸出貨量則達 3.31 億片。
產品營收比重方面,群創去年第四季可攜式電腦比重達 35%、手機及商用產品 26%、桌上型螢幕 13%、電視 26%,
若以產品尺寸別區分,10 吋以下、10-20 吋、20-30 吋、30-40 吋、40 吋以上則各占 19%、38%、15%、4%、23%。
2022年6月13日 週一 上午7:43
【時報-台北電】面板廠第三季虧損壓力大,強力要求材料供應商降價,驅動IC廠當首當其衝。驅動IC今年初以來已經逐步調降價格,第二季降幅約10~15%,Omdia顯示器研究總監謝勤益表示,晶圓產能已經沒那麼缺,而且面板廠減產、造成需求大減,預期第三季驅動IC價格降幅將擴大到20%以上。
去年驅動IC價格翻倍漲,現在面板廠虧損壓力大,也成為了面板廠砍價的首要目標。特別是去年IC供應緊張,當時還商討包產能,更讓現在面板廠和驅動IC為了價格和採購量吵得不可開交。
謝勤益表示,面板廠從5月起就減少投片量,另外晶圓廠的產能也已經不那麼吃緊,隨著產品線調整,使得驅動IC的供需狀況也反轉,第二季驅動IC廠已經配合面板市況「有感」降價,價格降幅大約是10~15%。現在面板廠和IC供應商正在談第三季訂單,面板廠更揚言價格不降個20%不拉貨,使得驅動IC有不得不降價的壓力。
由於這一波面板需求是全面走弱,驅動IC被迫全面性降價。謝勤益表示,雖然台灣驅動IC廠聯詠、奇景、敦泰、天鈺、矽創、瑞鼎在全球驅動IC市場居領導地位,不過在面板廠壓力下,仍率先降價,韓國、大陸驅動IC廠也只能跟進降價。
由於驅動IC去年價格漲最多、利潤最豐厚,成為面板廠砍價的首要目標,其他材料供應商也都面對來自面板廠要求降價的壓力。去年偏光片廠也因為上游材料喊缺、供不應求,而調漲價格,今年也應面板廠要求降價。第二季價格已經有所鬆動,特別是電視用偏光片的降價壓力最大,預期第三季電視用產品價格還會再降10%以上。
去年玻璃基板罕見地因為缺貨連續兩個季度調漲價格,今年自然也被要求要吐回來。不過玻璃基板是寡占市場,而且供應掌握在美國康寧和日本旭硝子和日本電氣硝子的手裡,近年都沒有全面性地擴產,供需相對比較穩定,因此降價的壓力相對比較小,不過下半年預期也是緩跌的走勢。(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袁顥庭/台北報導)
pqaf wrote:
2022全球手機面板...(恕刪)
面板Q3擴大減產 恐創金融海嘯來新低
電視龍頭品牌三星下修今年出貨目標,面板採購縮減千萬片,衝擊面板需求。6月份電視面板已經普遍來到現金成本,第三季又旺季不旺,面板廠將擴大減產,Omdia顯示器研究總監謝勤益指出,6月全球面板平均產能利用率下探80%,第三季將降至75%以下,恐創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的低點。
面板驅動IC Q3恐降價超過20%
群創、友達 5月營收年減三成
電視面板跌價近賠售 廠商減產勢在必行
三星影像顯示事業部(VD)率先在第二季大砍電視面板訂單,衝擊面板市況,由於高通膨明顯造成消費支出排擠,電視需求疲弱,三星近期直接下修今年出貨目標,面板採購訂單更是從先前的5,200萬片下調到4,000萬片,全年電視面板採購量大砍逾千萬片。過去三星拉貨和砍單都會帶動其他品牌跟進,後續連鎖效應值得關注。
謝勤益表示,三星VD在第二季就砍了200~300萬片的電視面板訂單,從全年訂單縮減千萬片的預測來看,第三季、第四季也大約都會減少200~300萬片的電視面板採購量。主要電視市場如北美、歐洲需求都不好,中國也因為封控管理拖累電視銷售,各大電視品牌對於下半年的銷售預估都很保守,造成採購縮手,目前看來第三季面板市況旺季不旺。
6月電視面板價格已經突破前低、甚至到了歷史低點,各尺寸面板報價都到了現金成本以下,IT面板價格也接近現金成本。謝勤益表示,6月份三星結束了LCD面板生產,LGD和台灣的面板雙虎都已經減少投片量,減產幅度大約5~10%。不過大陸面板廠產能利用率減產幅度有限,京東方擔心減產造成市佔流失、華星光電追上來,華星則是怕減產後和京東方差距拉開,而惠科明年第一季要上市,更是想衝刺業績。大陸面板廠電視面板市占率超過六成,如果沒有有意義的減產,想要救市的效果不大。
謝勤益指出,第二季全球面板廠的平均產能利用率已經逐月下降,5月約83%、6月來到了80%以下,預期第三季大陸面板廠擴大減產,平均產能利用率會降到75%以下,這將是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的低點,當時產能利用率曾下探65%。
現在電視面板主要產能在10.5代廠,一片10.5代玻璃基板的面積幾乎是8.5代玻璃基板的兩倍。第三季面板價格何時止跌回穩?大陸的5座10.5代廠減產的幅度將是觀察重點。
謝勤益指出,第二季全球面板廠的平均產能利用率已經逐月下降,5月約83%、6月來到了80%以下,預期第三季大陸面板廠擴大減產,平均產能利用率會降到75%以下,這將是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的低點,當時產能利用率曾下探65%。
現在電視面板主要產能在10.5代廠,一片10.5代玻璃基板的面積幾乎是8.5代玻璃基板的兩倍。第三季面板價格何時止跌回穩?大陸的5座10.5代廠減產的幅度將是觀察重點。
.............
謝勤益 前彩晶 建廠工程師 市調蠻準的 佈線多 資源多 互取所需
供需終將平衡 該買的還是要買 現在減產的量 就是醞釀數年以後的 又一次 大缺貨的 怪現象 產生
pqaf wrote:
奇美實業 喜歡透過 ...(恕刪)
股匯齊跌 新台幣今重貶1.58角、收29.742元
股匯同部重挫!美國物價指數再創40年新高,衝擊全球金融市場,美股重挫下拖累台股表現,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也在國際美元走強下,終場重貶1.58角、收在29.742元,台北外匯市場成交金額12.14億美元。
美國上周五公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高達8.6%,不只是超乎預期,更創下1981年以來最高,美股再度暴跌,連帶影響亞股今日全倒,台股慘遭外資下重手,外資賣超台股達480.3億元,創今年第5大賣超金額,台股加權指數今重挫389.14點,收在16070.98點,「萬六」關卡險些失守。
股市開盤重挫下,今新台幣以29.660元、貶7.6分開出後,隨後一路走貶,盤中最低貶至29.752元,終場以29.742元,貶1.58角作收,創下逾一周單日最大跌幅,且已連續第8個交易日走貶。
匯銀人士指出,股匯市重挫主要是反映上周五美國CPI數據很高,國際美元偏強下,新台幣貶壓很重,外資今日還是偏匯出,但其實匯出力道沒有想像中大,「之前該匯出的都匯出了!」,且出口商在29.700元左右開始踴躍拋匯賣美元,央行也出手干預阻貶,嚴守住29.750元,終場貶1角多還可接受,若外資匯出力道加大,恐一次跌到2角以上。
匯銀人士也說,「美國通膨壓力真的蠻大的」,美CPI數據很高,使市場再度修正美國聯準會(Fed)升息路徑,預估6、7月各升息2碼已成定局,且最激進預測9月恐一次升息3碼,屆時新台幣貶壓就真的會比較重一點。
匯銀人士強調,美國聯準會面臨「兩難」,前陣子市場開始預期美國經濟恐走弱,但考量到美國通膨率持續居高不下,美國總統拜登民調遲遲拉不上來,即使拜登沒有施壓,但其實聯準會面臨頗大壓力,升息考量再度重新聚焦在打擊通膨為主,國際美元應會持續偏強,新台幣偏貶格局持續到年底的走勢不變,短線應會持續往29.900元測試,6月央行應不至於太快讓新台幣貶破30元大關。
另有匯銀人士分析,台股跌多主要是外資匯出,且台股還是以科技股為主,資金壓力很大,美股科技跌、台股也跟著跌,目前在升息過程中,只要美債殖利率維持在3%以上、沒有掉下來,台股應該還是會持續承壓,除非美債殖利率慢慢下來,台股才有上漲動能。
pqaf wrote:
2022全球手機面板...(恕刪)
手機面板需求弱 6、7月報價續跌
受市場需求疲軟的影響,5月LCD智慧型手機面板價格依然持續下滑,且跌幅超過預期,其中a-Si面板下降了0.2美元,LTPS面板則繼續下降了0.1美元。柔性AMOLED面板也因為由於晶片緊缺情況緩解,價格反轉下跌1美元。隨著各品牌下修全年出貨目標,6月、7月跌價趨勢不變。
CINNO Research指出,受到通貨膨脹、中國疫情封控等因素的影響,民眾的消費意願和購買力都下降,受此影響各大手機品牌也均下調了今年的出貨量,手機面板需求第二季仍處於低檔。
從智慧型手機庫存狀況來看,CINNO Research表示2021年中國市場智慧型手機全年月均庫存3,100萬支,月均銷量2,620萬支,基本為1月略多水平,市場5月初庫存水平在4,000萬支。
此外,有鑒於今年1~4月市場手機月度銷量連續大幅下跌,4月已跌至1,760萬支,而且5月銷量依然不容樂觀,目前庫存水位相當於平均2個月左右的銷售量水準。
品牌廠拉貨動能疲弱,5月LCD智慧型手機面板價格依然處於下跌的走勢,而且跌幅超過預期,其中a-Si面板下降了0.2美元,LTPS面板則繼續下降了0.1美元,預計6月LCD面板價格將繼續下行。
5月柔性AMOLED智慧型手機面板價格則是下跌1美元,主要原因是其驅動IC緊缺現象有所緩解,將不再成為生產的主要瓶頸,而且中國柔性AMOLED面板廠下調價格,以比三星顯示器面板更低的價格積極爭取新項目訂單。5月剛性AMOLED面板整體價格仍保持高位整理,但受柔性AMOLED智慧型手機面板價格下跌以及面板需求低迷的壓力,預期剛性AMOLED智慧型手機面板7月價格也將隨之走跌。
由於品牌廠下修今年出貨預估,造成採購縮手,目前看來6、7月拉貨仍處於低檔。CINNO Research預估2022年6月和7月柔性AMOLED面板價格將繼續下降1美元,LCD面板價格則仍將下降0.1美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