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k1971 wrote:如可跌到25以下,也不錯逢低加碼.中壽今年業績也還不錯.就看有沒有機會破3.. 2016年的夏天曾錯過25元的當時就是被轉投資建信人壽干擾這到底是算利多還是利空?還是只是炒股的假議題....?
金融股》中壽對開發金獲利貢獻,前3季占比達3成開發金(2883)今(16)日召開法說,受惠資本市場走揚、轉投資中壽獲利貢獻、加速活化投資部位,2018年前三季自結稅後淨利85.3億元,排除凱基證去年認列中壽一次性投資收益後,年增達31%,合併總資產達2.78兆元,年增17.5%。開發金總經理王銘陽指出,中壽併入後帶動金控總資產快速成長,雖然對中壽持股僅35%,但中壽成為今年前三季獲利貢獻最高的子公司,占比達3成,顯示去年9月完成對中壽公開收購是非常正確的決定,對今年獲利成長貢獻非常大。觀察各子公司前三季績效,中壽受惠投資收益穩健成長,獲利達104.96億元,年增達38%。凱基證受惠台股日均量放大,有利經紀業務與投資利得表現,配合海外業務獲利動能持續成長,帶動獲利達36.01億元,扣除去年同期一次性收益後為年增27%。至於前三季獲利貢獻約24%的凱基銀,在存款、放款均呈現雙位數成長下,淨收益年增17%,其中手續費淨收益年增12%。惟金融投資收益受債券投資與利、匯率市場波動影響,稅後淨利24.9億元,年減11%。資產品質方面,逾放比維持0.18%的良好水準。開發資本則持續活化直接投資部位,前三季現金淨回收111億元,年增1.57倍,並成功轉型為資產管理模式,資產管理規模達428億元,年增達14%。惟受近期股市震盪影響,稅後淨利22.6億元,年減7%。王銘陽表示,開發金各項營運重點與策略方向均見績效。首先,在加速資產配置於銀行及壽險,帶動凱基銀與中壽資產快速成長,財務槓桿由去年底的9.6倍增加至今年第三季末的11.5倍。其次,開發金改變企業文化,個人與法人機構業務並進,以獲取穩定收益的營運模式為主,凱基銀與凱基證的個人業務獲利占比,今年前三季已較去年同期顯著成長,持續提高穩定營運收入比例。第三,開發金整合集團資源、強化客群經營及產品跨售綜效,每季追蹤各子公司間跨售,初期推動法人客戶業務引薦,後續將推動個金業務跨售。第四,強化資產管理品牌來提升基金管理規模,使開發資本及凱基投信今年前三季的資產管理規模均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對於凱基銀年初爆發外匯交易員違規炒匯造成鉅額損失,開發金重新檢視關鍵作業流程、加強教育訓練,以深化第一線業務人員風險意識,並落實三道防線機制、形塑重視風險的企業文化。同時,凱基銀及凱基證整合運用創新科技,以積極推動普惠金融。
前三季EPS贏去年 靚股出列台股第3季財報接續公布,企業正密集結算,在已揭露自結數字的個股中,崑鼎、大江、瑞儀等季報亮點股,前三季每股獲利已率先超過去年全年水準。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07/3446607#prettyPhoto[pp_gal]/0/由於11月中旬前,第3季財報將全數出爐,上市櫃公司營運成績單可望攤於陽光;在季報效應啟動之際,上市櫃股票也因產業基本面變化,股價走勢將同步調整。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表示,季報全數公布後,股價將持續反映,獲利優異個股的股價將向上表態,預期台股在季報公布前後,仍偏向個股表現格局。根據統計,截至昨(27)日,在已公布第3季自結財報的上市櫃公司中,前三季每股獲利超越去年全年的主要個股,計有17 檔,分布在PCB、光電等電子族群,以及金融、生技、塑膠等傳產股。前三季每股稅前盈餘的表現,以崑鼎14.8元居冠,大江13.58元、台化10.31元;另外,瑞儀、台塑、聚陽、中碳、富邦金、達興材料等,前三季每股稅前盈餘也都超過5元。進一步觀察前三季稅前盈餘年增率,則以慧洋-KY年增1,161%最佳,大江年增116.6%、德律年增88.5%;其他年增逾四成的個股,包括新光金、中鋼、中碳、達興材料、中壽等。日盛投顧總經理李秀利表示,前三季每股獲利已率先超過去年全年的財報亮點股,年底前若能獲得旺季題材加持,後續股價反彈機率相對大增,一旦大盤展望反攻,這些個股將有機會帶領大盤向上攻堅。目前國際股市震盪拉回,台股同步修正,但在信心動搖的投機賣盤陸續出場後,法人買盤仍可望回流,趨勢看好的產業與族群,其成長性仍可望優於整體經濟,選股是致勝關鍵。就短線走勢來看,近期個股股價波動幅度大,持股宜分散,選擇具營收成長,及基本面業績表現成長者,應採高出低進方式,逢低分批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