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領先對岸到嚴重落後。





德國、日本、中華民國都是以抄襲起家的。
==============================================
因很多人未看影片留言,所以增編。
中共已經進入"制定"標準化的規則讓全球依循的的路上。
我們只是在推"依循"標準化的規則建立品質幾十年了。
影片中演講者張曉剛是首位當選ISO主席的中國人,
2013年得到ISO全部成員支持,當選新任主席。
2014年為候任主席,2015年一月一日起正式任職主席,任期三年。
中國是ISO常任理事國,但台灣不是國際標準組織的成員。該組織自1971年以後,一直以「台灣,中國的一省」(Taiwan, Province of China)稱呼台灣,儘管它所使用的縮寫是「TWN」。這個錯誤的稱謂,為台灣帶來相當的困擾,矮化了台灣。



中国船舶行业专家李彦庆延任ISO/TC8主席
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舒印彪出任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副主席,任期2013-2016,
中國的趙厚麟就任國際電信聯盟(ITU)秘書長,任期2015-2018年。
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作為ISO/TC86/SC4製冷壓縮機分委會主席
友達與全球家電巨擘 (三星)合作開發 Micro LED 高階電視顯示器,採用獨家主動矩陣式,搭配 LTPS 製程玻璃載板技術,以及微米等級三色 LED 光源,具完美暗態與絕佳色彩表現,其模組化設計突破現有電視框架,可自由拼接專屬的 Micro LED 顯示器尺寸,達到真正無邊框的頂級居家視聽體驗。
Micro LED 背板技術,LED 巨量轉移技術,預計2022年可量產.
依據市調機構OMDIA資料,
2021年車用中控面板出貨量排名,AUO 目前是全球第一大.
依次為友達光電(18%)、LGD(16%)、京東方(15%)。
依據市調機構Witsview資料,
2021年全球筆記型電腦面板,AUO NB 面板目前是全球第二大.
前三大出貨數量廠商,依次為京東方(29.3%)、友達光電(21.3%)及群創光電(20.6%);
桌上型顯示器面板出貨排名,AUO MNT 面板目前是全球第三大.
依次為京東方(31%)、LGD (22%)、友達光電(17%)及群創光電(12%)。
AUO
2021年 生產製造人員 2.9萬人 (主要是 大陸地區模組廠人工)
2022/2/28 生產製造人員 2.7萬人,( 精簡7% 生產線人力 )
對岸啦啦隊不了解歷史,又愛自吹自擂,建議回家多念點書,標準化是必走的路沒錯,只是對岸晚了20年,新世界開始已經從標準化往下一步的標準客製化走了
對了忘了說,這個全球最大的制定面板標準的委員會,有Apple, Dell, HP, 三星, Sony等各大品牌參與,有台日韓所有面板廠,但BOE, CSOT等對岸面板廠卻沒參與,對岸到底在制定什麼標準化?自high的內循環嗎?
祝早日解封,早日參與國際標準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2年5月9日週一 下午5:55
面板研調機構 Omdia 8 日發布報告表示,由於疫情趨緩 3C 需求降溫、歐美國家通膨延續,今年全球電視出貨量約 2.12 億台,創下 2010 年以來的最低水準,不過,OLED 滲透率將持續提高,銷售市占率突破雙位數直衝 13%。
Omdia 表示,北美、歐洲、中國的第一季度需求已經比去年同期下滑 20%,LCD 電視需求可能會下滑,加上中國業者大幅擴產,LCD 電視價格正在下挫。
不過,Omdia 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全球 OLED 電視需求正繼續上升,今年 OLED 電視出貨量預計將成長 23% 至 800 萬台。若單用出貨量來看,OLED 市占率約 4%,遠低於 LCD 電視的 96%,但從銷售額來看,OLED 銷售市占已從去年突破 10% 後將上升至 12.8%。
電視製造大廠正在減少 LCD 面板產量,三星、LG 已在今年 3 月下旬減產,中國廠商可能會在本季跟進,同時,由於面板價格下跌正在侵蝕獲利,韓系廠商也正在逐漸退出 LCD 市場並將目標指向 OLED 市場。
LG 目前正主宰 OLED 市場,市占率達 99%,三星電子正以 QD-OLED 電視進軍北美、歐洲市場,SONY 也將於下個月在美國開始銷售 QD-OLED,而中國廠商目前尚未進入量產階段。
................
中國 疫情 搞清零 沒完沒了 只是延長時間 染疫 罷了 但真的可控了 相信中國的貨櫃司機 較可控 耐操 24小時搶運 應不會塞太久
近期友達常說他聚焦五大場域:瞄準智慧零售、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育樂、智慧製造
來看看他發展到什麼地步吧
最近疫情比較嚴重,就先聊聊智慧醫療吧
智慧醫療願景:
醫療應用:
技術能力:
看了醫療願景這影片,我個人很認同這個方向,老年化是先進國家含台灣不可避免的一個部分,不健康餘命更是其中的關鍵,活得長但坐輪椅/插管這樣的人生 不是很OK。慢性病結合運動縮短不健康餘命我覺得很可以。
像前陣子印象中有個魔鏡(小戴代言)在家健身也是這樣的概念。
當然我會把他當願景是因為,以台灣來說,運動才剛盛行,還沒到全民運動,更不用說較長者都會有這觀念。
不過有運動的長者就真的超強。除非AUO可以邊放鄉土劇邊刺激運動

應用上現在醫術自費的大多都醫生沒辦法親眼看到的術式,如達文西/微創
靠的就是鏡頭跟螢幕。不只手術場景,門診也是,有去看診的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
有些醫生桌上會放兩台電腦,一台系統用,一台就是看X光片什麼的
做檢查,除了照得更清楚外,顯示得更細緻對病症的判斷會更精準
友達目前坐二望一,不過隨著PANASONIC的淡出,當龍頭應該是沒問題的
技術能力,嗯,妹子不錯。
醫療產值不高,但利潤不錯,AUO有效分配產能相信未來可以貢獻越來越多利潤
MoneyDJ新聞 2022-05-13 14:10:12 記者 陳苓 報導
全球第五大貨櫃航運商赫伯羅特(Hapag-Lloyd)警告,貨櫃船運榮景在第一季觸頂,下半年現貨運價將驟減,下半年獲利可能對半砍。
FreightWaves 12日報導,赫伯羅特執行長Rolf Habben Jansen在財報坦承,跡象顯示,2022年第二季市場已過了最高峰。
財務長Mark Frese也說,第二季狀況雖優於預期,但是仍略低於第一季。到了第三、四季,情勢不只會「略為下滑」,赫伯羅特的展望暗示,下半年盈餘將較上半年腰斬。
Frese指出,「整體而言,趨勢相同:我們看到近乎全球的現貨價都走軟」。他說得並非指數,而是赫伯羅特的訂艙情況。消費者情緒隨著時間改變,通膨揚升,可支配所得受到壓抑。消費者情緒讓貨櫃運量成長低於先前預期,大家都感受到了。
烏克蘭戰爭和中國封城,激化全球供應鏈中斷。部分觀察家預期,一旦中國解封,延後出口的商品重返供應鏈,美國將再現塞港潮,而且下半年又是傳統旺季,港口會極度壅塞。
Frese對此沒那麼樂觀,他認為中國解封會有反彈,但是必須接受需求下滑的事實。換句話說,需求減弱會抵消中國封城鬆綁和傳統旺季的利多。
赫伯羅特2022年運量半數為長約,半數為現貨。Frese估計下半年現貨價將「強烈下降」(strong reduction),隨著時間過去,現貨價將低於長約價。另外,2023年大批新造的貨櫃船將湧入市場,也不利運費。
馬士基看法不同、估Q2運價續強
國際貨櫃航運巨擘馬士基(A.P. Moeller-Maersk)看法不同。該公司交出史上最優異的季度盈餘成績,並預期航運費率會繼續居高不下,宣布上調年度營益展望。
金融時報、S&P Global報導,馬士基5月4日宣布,第一季營收成長55%至193億美元;淨利成長兩倍至68億美元,獲利之佳在該公司創立114年來前所未見。
馬士基表示,供應鏈壓力未減,第一季運費強升的狀況將繼續,本季情勢與第一季相當類似。執行長Soren Skou聲明稿表示,該公司長期合約的航運費率提高,將替2022年營收增加100億美元收入,完全足夠抵銷燃料和營運成本的漲勢。
=================
外國航運商開第一槍,看壞下半年美國需求 和 運價.
運價就算對半砍,但好市多的美國進口牛奶,牛肉...等物價可能跌不下來了
面板廠把面板送到大陸模組廠加工的 運費算在推銷費用裡,可以省一些.
面板廠 TV open cell 和 IT 模組, 成品出貨的運費,好像由是客戶自己負責.
因為不能造成兩國之間的利率差距太大,這樣會使整個資金外移,當資金都湧向美國,日圓、台幣等亞洲貨幣都會貶值,因此央行會去做評估,看升息的幅度會是多少。
李淳認為,升息對購屋族多少會有影響,因為房貸利息也會增加
因為台幣一直在貶值,美國升息會讓美元更強勢,台幣貶值會導致進口東西變貴,通膨壓力就會更明顯,不過台灣就算跟進升息,某種程度只能說稍微減緩台幣貶值的速度。
台幣持續貶值,對於出口商來說則是受惠,毛利增加,同時也會有匯兌收益。
================
台幣在三月 大貶, 雙喵 手上有大批遠期外匯合約
群創Q1財報有 19.4億匯兌收益, 但 公允價值衡量的金融資產 卻虧損高達 27.2億元,
友達Q1財報有 7.4億匯兌收益,但 公允價值衡量的金融資產 卻虧損高達 7.4 億元,
有些公司為了規避匯率變動風險,乃利用簽訂遠期外匯買賣合約方式避除該風險。而遠期外匯買賣合約(外匯合約)係指買賣雙方以簽訂合約的方式,約定未來特定日的特定匯率交換貨幣。但該方式並不僅於避險,也可用來投機。
「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應於期末或出售日計算金融資產評價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應計入當期損益。
我是看不太懂雙喵 是哪裡虧損這麼多??
難道是虧在 遠期外匯買賣合約 操作失利.??
雙喵在Q1雖然有大筆匯兌收益,但損失好幾億的公允價值衡量的金融資產,
這樣實質台幣貶值讓匯兌賺錢,外匯避險投機卻賠大錢,等於白搭?
Q2台幣持續貶值, 財務部門操作外匯合約時,應能抓準台幣走向,我猜 遠期外匯合約損失就不會那樣大了吧? 就能賺到 實質台幣貶值的匯兌利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