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255 wrote:面板終極利多就是歐洲美國全部不採用中國面板。 假如這樣是假如~中國面板肯定削價競爭,便宜到歐美都受不了,台日韓的面板就算全都賣歐美,那銷售報價也不會比陸廠好!!最後日韓面板廠全都倒,就剩台灣雙虎兩家還在,到那時候雙虎股價應該就有6~70元~~
大概從去年五月以來只要打開手機上的GOOGLE新聞大概三天二頭就會有面板報價大跌外資紛紛降評等的新聞講的台灣的面板廠好像都快要倒閉似的但最終財報出來後,友達還是賺了6.4元,群創也賺了5塊多而台灣一千多家上市櫃公司,有多少家公司或產業衰退或業績下滑或面臨虧損媒體卻充耳不聞,也不願報導也不願去分析著墨但卻只知拼命不斷的黑面板最近金管會不是在查外資賣超台積電嗎如果也去查一查面板股的外資或產業分析師或常負面報導的記者的帳目金流應該可以查出一大串黑幕吧事實是,這些所謂禿鷹集團及外資它們借卷放空了友達及群創各近百萬張怎可能甘心把獲利回吐,讓股價回升所以就是不斷透過各種管道,不斷重複釋放出各種利空消息這些不入流的媒體及分析師最常用的內容就是:疫情結束,所以面板需求會減少,然後又說大陸即將擴廠,將會再度造成供給增加,造成產能過剩重演之前大陸瘋狂擴廠的歷史但他們卻絕口不提:未來三年內全球將新增40座晶圓廠這難道不是更會造成半導體產能過剩嗎事實上未來的這幾年內,除了韓廠即將退出市場外根本沒有新的面板廠會完工,有的都只是現有的產能擴充而已但未來面板的需求卻是持續增加包括元宇宙商機,電動車持續的爆發,以及未來5G物聯網的應用每樣都會大量用到面板還有最重要的是,電視螢幕尺寸的極大化大家應仍有印象,10年前42吋螢幕已經很了不起現在一大堆55及65吋都已經嫌小了未來主流應該會到75吋及85吋最近小米推出一款100吋的電視,售價還不到2萬人民幣我都心癢癢的很想換一台想想看這麼大的尺寸,要消化多少面板的產能所以我個人大膽的預測在供給端增加有限,及需求端巨大的增加潛力下明後年面板供給肯定會吃緊甚至會缺貨而友達在減資後,每股盈餘有可能上看10元那麼未來的價格就有機會上看50元甚至破2007年的歷史新高而對照目前的價位,實在要感謝這些禿鷹給我們如此絕佳的機會來實現財富自由
中國面板廠外資給了8倍本益比,台灣就0.6的本淨比去年賺6.44(所有外資,國內投信都估4元上下),用百元股價的標準來要求友達2022,2023大概率有3-4元的獲利水準(瑞信,元大......)又是50元以上股價水準實在匪夷所思相關新聞1: 消費品和工業用品製造大廠 3M 在比利時的半導體冷卻劑工廠,傳在當地嚴格的法規下被無限期關閉。該工廠占全球半導體冷卻劑總產量 80%,對蝕刻技術至關重要。2:上海疫情不斷擴大,上海官方決定採取全域靜態管理,形成整個上海幾近封城,鄰近的昆山也拉警報,台廠在清明假期仍得忙於產銷調度。在上海設有半導體用磊晶廠的合晶表示,如果上海封控無法在四月五日解封,將會導致關鍵產品無法出貨,造成部分半導體產品供應鏈斷鏈。@目前很像新冠肺炎剛爆發時的氛圍,預計一個季度後半導體又要開始大缺貨,連帶影響驅動IC缺貨當時新聞也是一堆面板供過於求,一面倒的看壞3:顯卡價格一夜雪崩35%!以太坊將廢除挖礦制,華碩、技嘉、微星首當其衝?@顯卡大降價,電競螢幕是賣的更好才對4:美國貿易官員週一(28日)表示,將展開一項調查,可能會針對從4個東南亞國家進口的太陽能板課徵關稅,這將對仰賴低廉進口以壓低成本的綠能計畫開發商造成打擊。@友達是台灣第三大太陽能模組廠,財經新聞永遠不會提5:富采宣布辦理現金增資、發行私募普通股,將用以興建Micro LED專用6吋晶圓廠,讓面板雙虎都買單。@技術領先才是獲利保障,沒未來不會加碼富采,不會計畫新廠6:根據CINNO Research面板廠投產調研顯示,2022年2月液晶面板廠平均產能利用率為86.1%相比1月下降 6.8個百分點。其中,4.5代~6代線平均產能利用率為81.4%,相比1月下降7.8個百分點而8代、10.5代等高世代生產線的平均產能利用率為86.6%,相比1月下降6.7個百分點。@中國面板廠不是白癡,不會賠錢賣面板,中國不賠錢,友達一定賺錢@第一季有沒有賺錢才是重點只要EPS有0.5,全年就至少3元起跳明年就減資1元,配息2元所以4/26 大家再等等吧!
我是覺得如果公司體質真的有改善、轉型有成功、能年年賺錢並回饋給股民,那麼何必在意什麼禿鷹、在意什麼空方打手一堆……時日一到這些人自然自動退場看好的、就擇機擇價買入然後堅定的抱著、等股價慢慢上漲吧!不然紛紛云云徒亂心志
一座 G11的新產能 相當於 180%的 G8.5產能.G6 LTPS產能面積很小,只有 G8.5的 20%.用 G8.5來當計量單位.2017~2020 大陸每年有 3~4座新廠落成 + 一堆舊廠在擴線搞到報價大跌,民不聊生2021 年 TCL G11 + HKC G8.6落成,相當於 3座 G8.5新廠 + 一堆舊廠在擴線2022 年, 沒有 任何新廠落成 ,只有舊廠還能擴線.2023 年 TCL 只有一座 G8.6新廠落成, 舊線滿了.2024 年 TCL 只有一座 G6 新廠落成2025 年 AUO 一座 G6 落成2021年的新產能爬坡,影響到去年 Q3到今年Q1 的供需和報價.2017~2020 和 2022~2025 新產能落差這麼大這樣 2022年下半年,報價不大漲,也真奇怪.
請問P大,最近有人說,友達為何不買進庫藏股減資,這部份您有分析整理過,我想知道的是,友達前年買進的12萬張庫存股,應該是還沒有全部提供員工認股,這可以從去年的流通股數951萬張看出來對嗎?另外,庫存股不得參與盈餘分配,但是減資呢?
Eric Lin1106 wrote:另外,庫存股不得參與盈餘分配,但是減資呢? 財報第19項 股本, 會公布 每季庫藏股餘額至於現金減資時,這 5.4萬張庫藏股 怎麼處理? 我也不清楚, 也許不能領到2元現金,直接 砍掉20%股數 或是 趕在 8月 把這市價10幾億的庫藏股,全數分發給 優秀員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