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 今天交易量 高達 53萬張, 成交金額 高達 802億, 證交稅就靠它貢獻了.
但外資僅賣超 長榮 4241張, 長榮的跌停 另有 兇手逍遙法外.
友達今天也跳水大跌,成交量近 20萬張, 外資也僅賣超 3.3萬,
友達今天僅有 高盛和美林 分別大賣 2萬多張, 但其他幾百個 散戶的小分點,恐慌性亂砍幾百張, 導致友達大跌.
長榮也是 高盛帶頭賣出 4千多張, 好像也是被 幾百個散戶的小分點,,恐慌性亂砍幾百張, 導致長榮跌停.
散戶 看報紙, 硬度神童說 今天股市會大跌,
散戶心裡有陰影, 看到苗頭不對,就瘋狂亂砍 長榮 和 友達, 螞蟻雄兵踩死了大象.


密密麻麻的小綠球, 代表的是 全省各地的小散戶賣單.
https://www.stockdog.com.tw/stockdog/index.php?m=overview&sid=2409
這個 網站 ,圖表右上角, 可下載.網頁版 圖表 比較 清楚, 下載後的 圖表 小球都擠成一堆
目標價由15.3元上調至17元是甚麼東西?
友達今年獲利放緩 外資降評、微升價
2022年3月16日 週三 上午11:57·1 分鐘 (閱讀時間)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雖然電視面板價格跌幅已收斂,第二季歷經淡季後面板價格有機會觸底回升,不過,歐系外資出具最新的報告指出,IT面板價格自去年10月以來走跌,電視面板價格首季將季減14%,友達(2409)今年獲利放緩,評等由「中立」調降至「賣出」,考量股東權益報酬率,目標價由15.3元上調至17元。
進入面板傳統淡季,友達前2月營收534.85億元,年增32.4%,今年第一季友達預期,整體出貨面積相比前一季衰退約5%,平均出貨單價約減1~5%。由於疫情趨緩,今年將回歸到季節性需求。
外資報告認為,IT面板價格自去年10月來持續下跌,預估IT面板價格上半年承壓,IT面板首季價格將季減8~9%,第二季續減9~10%;而電視面板價格首季將季減14%,第二季估計持平,在價格走軟影響利潤,調降友達今年毛利率1.7個百分點,獲利預估下調26%,預估2022年每股盈餘降至2.01元。
外資也指出,市場預估友達將配發3元現金股息,高殖利率題材讓近期股價相對有撐,但今年獲利預期下滑,無法延續高股息政策,將其評等調降至賣出。
鴻海 今 (16) 日召開法說會,去年繳出三率三升的佳績,每股純益衝上 10.05 元,創下 14 年來新高,不過,展望今年,董事長劉揚偉保守以對,估今年營運將持平
《鉅亨網》整理出本場法說十大重點,讓讀者一文看完快速掌握重點。
去年財報
鴻海公布去年第四季稅後純益 443.95 億元,季增 20%、年減 3%,每股純益 3.2 元;全年稅後純益 1393.2 億元,創 5 年新高、年增 37%,每股純益 10.05 元,則創下 14 年新高。
鴻海去年營收 5.99 兆元,年增 12%;毛利率 6.04%,年增 0.39 個百分點;營益率 2.49%,年增 0.42 個百分點;淨利率 2.32%,年增 0.42 個百分點,繳出三率三升的好成績。
今年展望
劉揚偉表示,去年所提到的三大挑戰,疫情仍未放緩、通膨維持高點,國際情勢也更加緊張,而缺料預計到下半年才會改善,不過,並沒有因此看到需求放緩,然而,因去年基期較高,加上目前外在變數仍多,今年營運估持平、保守以對。
毛利率恐遭稀釋
劉揚偉坦言,雖然通膨升溫、原物料上漲對毛利影響不大,但因為營收規模變大,在代工費 (MVA) 不變的情況下,導致毛利率遭到稀釋,今年將努力衝刺每股純益最大化,會爭取更多訂單,只要能賺錢的訂單就會做,不會因為毛利率低於 7% 就不做
資本支出
鴻海財務長黃德才表示,去年資本支出 923 億元,今年會更多,其中,3+3 轉型所用的資本支出,將提升到 150 億元,其他會投資傳統 ICT,包含自動化、全球產能區域製造布局這二大部分。
股利政策
劉揚偉透露,股利配發一定會有 5 成以上,用去年每股純益 10.05 元來計算,每股配息可望自 5 元起跳,將創下歷史最佳,以 16 日收盤價 101.5 元計算,隱含現金殖利率約 5%。
俄烏戰爭看法
劉揚偉表示,外界本來預估通膨在第一季到達高峰,但俄烏戰爭爆發使得原物料價格上漲,原油、鋁等都走揚,雖然並未影響供應鏈短缺,但造成通膨升溫,影響比較大。
疫情干擾供應鏈
劉揚偉指出,目前亞洲部份國家已改變防疫策略,從清零政策轉向與病毒共存,這類的改變將對供應鏈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素,也會使得料件取得成本提高。
電動車布局
今年電動車仍以軟體、零組件為主,整體營收要到明年才會較明顯,而 2025 年拿下 5% 市占目標不變,屆時集團整車代工產能可年產 50-75 萬輛電動車。
半導體投資
劉揚偉表示,鴻海與印度的 Vedanta 集團合作設立合資公司,將在當地製造半導體,Vedanta 經營績效非常好,可以協助基礎設施與法規的建置、當地人力需求,以及與政府溝通。
================
去年美國人拿著2兆美金疫情補助金 瘋狂消費採購, 讓台灣電子產業鏈的營收和獲利爆炸性成長, 去年高基期特別高,今年電子業的成長性,普遍預期, 能夠持平 或 小衰 就算不錯了
.
鴻海的面板事業 也可找 印度公司合作, 簡化 設廠的法規 和 基礎建設等問題,
聯準會制定貨幣政策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以8票對1票決議升息1碼,唯一反對的聖路易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布勒德(James Bullard)主張升息2碼。
聯準會會後聲明提到,通膨居高不下反映COVID-19大流行期間供需失衡、能源價格高漲、物價壓力更加廣泛,俄軍2月下旬入侵烏克蘭及相關事件可能為通膨帶來更多上升壓力,並壓抑經濟活動。
聲明同時示意,聯準會上週結束COVID-19大流行後刺激經濟的資產收購措施後,可能即將實行縮減規模9兆美元資產負債表的計畫。
聯準會最新預測顯示,多數官員預期今年底基準利率將升到1.875%以上,明年底達到2.75%左右,2024年利率持穩。這意味今年7度升息1碼,明年調高3次或4次後停下升息腳步。
==========
通膨不就是 美國人狂印2 兆美金,送給 3.4億美國人 瘋狂消費,導致 港口塞港,運價飆漲. 全球飽受 通膨之苦.
台灣好市多得 進口牛肉,進口咖啡,進口洗碗精...過去幾年價格持平,很少漲價, 前一陣子 都漲價10%左右了.
這時候,公司就會選擇把 過多的閒錢 退還給所有股東,讓股東可以自行另尋投資標的.
長榮一年大賺 2400億, 但買一艘巨無霸新船只需 40億, 長榮現金多到沒地方花, 發出40個月年終獎金和10個月年中獎金後,錢還是多到花不完, 只好 減資,讓股東 另尋投資標的.
================
網路有人說, 長榮 家族內部有經營權之爭,故意先 減資 再增資稀釋股權,來阻擋爭權.
我是覺得,
增資需要有正當理由,要有金管會等主管機關和股東大會同意...長榮有那麼多現金, 配息和獎金發出那麼多, 剛減資,就想增資, 金管會不可能讓它這樣亂搞.
台驊投控董事長顏益財不久前才指出,今年貨櫃航運景氣「萬里晴空,順風順水」,未來3至5年都將是穩定獲利狀態。
長榮也才剛剛在周二宣布發放股息及現金減資,但台驊卻在昨天立刻出清長榮,從一張不賣到一張不留。
台驊表示,公司近期處分手上持股,主要因為最近大盤不穩定,因此決定先結清持股,等好時機再買進。
至於陽明部分,台驊重申主要以長期持股為目標,所以帳上放在OCI(其他綜合損益)。對於所謂一張不賣,顏益財先前記者會上澄清一張不賣指的是陽明早期認購現增的長投部分,處分都是短投。
=======================
長榮法說會,謝惠全:樂觀今年貨櫃海運業
但今年會不會比去年好?謝惠全認為,台驊董事長顏益財提過「萬里晴空、順風順水」很有可能。
他分析,5大理由為:
一、運能供給小於需求。
二、歐、美長約運價翻倍漲。
三、去年航商大賺,美西工會談判更不會順利。
四、塞港情況持續。雖滯港船舶減少,但仍有4、50艘。
五、俄烏戰爭應不會拖太久,主要國家應有智慧解決問題,避免經濟受影響。
整體來說,運價欲小不易,貨櫃海運前景「樂觀」。
謝惠全進一步解釋,2022年關注焦點仍是供應鏈問題。他在簡報上更以冰山畫面為背景,凸顯貨櫃海運「水面下」還有很多問題,包括過去疫情影響封城封港,人力短缺造成碼頭效率受影響,但全球貨量成長,碼頭設施不足,以美國洛杉磯塞港情況,「冰凍三呎非一日之寒」。
另外,量化寬鬆政策、需求增加、原料短缺、價格飆漲造及供應鏈各環節成本飆漲,也都是貨櫃運輸業面臨的問題。
今年貨櫃海運會有哪些黑天鵝?
謝惠全強調,俄烏衝突造成油價上升,不過歐美領袖應有智慧讓問題不會拖太久。再者美西碼頭工會談判不會順利,塞港也會持續。營運策略上,謝惠全還指出,「今日不做明天會後悔」,如國際海事組織、WSC等都呼籲航商放棄化石燃料,環保減碳也會是長榮重要策略。
================
嘴巴說 運價還要再漲,前景很樂觀,卻出清手上持股....

升息縮表了 ; 滯港貨輪減少了 ; 大國沒智慧,戰爭和經濟抵制報復 還在持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