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4

個人研究觀察記錄篇(鴻海分析篇20190330起)(宏碁轉型之路篇舊)

dighame wrote:
Acer_kewei...(恕刪)


我買第一張宏碁時是35元一直到現在,看了你的文才懂陳俊聖在組織改造
毛利率和費用上控管的努力
但也好奇從前蘭奇和王振堂到底是做了甚麼錯誤決定
讓宏碁從2011年平均49元一路跌到陳俊聖接任CEO
方便跟你請教一下嗎

ans:其實這是成敗論英雄,當初蘭奇和王振堂錯過了平板這波大浪,以為小筆電是無敵的,平板無法取代筆電,手機無法取代筆電,這個想法現在看起來是對的,但是平板流行那幾年,可讓宏碁的小筆電吃足了苦頭,一家靠量才能取得小小的利潤的公司,忽然間,量不見了,龐大的營業成本,折舊、攤提費讓宏碁的營業費用居高不下,產品沒有新意,沒有客制化,所以想要有13~14%的毛利率,談何容易,2010年前,宏碁的勝利方程式就是cp值高,以量制價,銷量大,毛利率抓很低,所以平均售價就比別人便宜,因為量夠大,扣掉營業費用後,還有2.x%的營利率,到了2011年後,平板流行,宏碁沒有跟上,量能都被平板拿走了,沒有量,宏碁的勝利方程式就不見了。

近幾年來,宏碁以服務,產品組合多樣性,客制化…等為出發點,毛利率提升了,這幾年砍了一些肥貓高層,降低一些沒有必要的人事費用,折舊、攤提也花了三年逐年降低,2017/6/21宏碁股東會時,黃少華說,宏碁是從2011年以來最好的情況,其實所言並不假,以體質來看折難、攤提的差不多了,人事費用在這三年半的嚴格管控下降低了非常多,產品組合多樣性及找利基點,客制化,加入服務,宏碁產品毛利率逐年的提升,在這情況下,毛利率維持在10.5%,營業費用目前大概僅佔了9%,換句話說,營利率就會有1.5%,營業費用,人事費用,折舊、攤提…等,改善了就是改善了,不會忽然又爆增,產品組合去年能平均有10%,改善了就改善了,不會忽然又回到平均值為8%這種事,目前宏碁的毛利率還有在提升的趨勢,只是一年中還是會有峰值及谷值,但總體來說,逐年的向上提升趨勢不變。


################################################

chmiao

A大:
敬佩您的執著,也祝福大家都能賺錢。

然而始終無法了解上列引述中您這段話的意思。
....我的疑問是這條近300億的資本公積錢在哪裡?要怎麼發給股東?
如果方便的話還請不吝指導。謝謝!

ans:宏碁已經連續兩年用資本公積各發0.5的免稅股息了,也用了資本公積打消了虧損。一般沒有盈餘或資本公積的公司,打消損失,一定得用股本去打消,如200億股本的公司,帳上損失100億,若現在股價20元,一減資後,股本剩100億,股價變40元,這是股市中的漏洞,因為要保持在這減資前一天買到的人的股東權益,所以非得減資前20元,減資後就要變40元,這是狗屁不通的事,公司一開始發行,股本200億,發行200萬張股票,淨值10元,公司經營5年後,賠了錢後,帳上虧損100億,淨值剩5元,減資100億,股票變100萬張,只減資前一天股價20元,然後減資後參考價就是40,這是什麼鬼東西,其實淨值也才是10元,股本100億。如果宏碁要減資一半,也就是150億,做法應該是用資本公積拿150億出來還股東,淨值若19.3元,減資完淨值就變9.65,股價若15元,減資後就變30元,減資這遊戲為了減資前一天買到人的權益,其實是充滿漏洞的。
感謝版友提供的新聞~~當初我們說,華碩、聯想營運都出現壓力了,都要體質調整,對於已經體質調整完了的宏碁是一件好消息,宏碁人事費用早已降低到可以讓本業獲利更上一層樓的境界了,現在華碩、聯想要調整,那至少就是三季到四季,接下來宏碁可以好好有一年可以衝刺及表現了~~趁敵人病,要敵人命~


我們假設的東西,都是經由一些新聞細節及法說會內容觀祭而來,所以推測出來的結果,未來發生的機率都是非常的高,只要熟讀這一個版的文章,大家對於很多未來發生的事不會感到太大的驚訝~


聯想賠錢的原因和2011年時宏碁賠錢的原因如出一徹,營業費用增加,毛利率下降,硬塞貨,回沖及整調費用過高,造成本業虧錢~


大家觀察、微星、華碩、聯想這些nb/pc大廠,其實外資群押寶第二季宏碁毛利、營利會差不是沒有理由的,這三家獲利之前都比宏碁好,所以關鍵零組件若對各pc/nb大廠造成獲影響,那對僅在損益兩平的宏碁身上一定是會虧損的,這假設合情合理,但是我比較不能接受的事是,第二季財報結果出來,外資群卻遲遲不願認錯,別家大廠毛利率都少2%,宏碁不但沒有少2%,還增加2%,這一來一往差了4%。我相信很多人還是習慣宏碁以前的勝利模式,那就是衝營收,一定要營收爆衝時才會買單,不過他們都忽略了宏碁這三年的毛利率及營利率的向上增加的幅度,如果營收再向上衝,毛利、營利還維持住,那還得了。

##########################################################

聯想集團首季虧損達 7,200 萬美元
2017/8/20 聯合新聞網 筆電、聯想
評論

REUTERS/Gleb Garanich
原文刊登於 聯合新聞網 ,記者李仲維,INSIDE 獲授權轉載。

因毛利率下跌及經營費用增加,聯想集團今天公布截至 6 月 30 日的第 1 財季報告,虧損達 7,200 萬美元,聯想三大主營業務中,僅手機業務表現較佳,PC 業務盈利大跌 21%,數據中心業務的虧損也較上一季擴大。

財新網報導,這是聯想自 2015 年第 2 財季(截至 2015 年 9 月 30 日),六季以來再次出現帳面虧損。

根據聯想發布截至 6 月 30 日的 2017/18 財年第 1 財季(自然季 2017 年第 2 季)財報顯示,聯想集團本財季的淨虧損為 7,200 萬美元,而分析師預估均值為淨利 3,290 萬美元。

據財報,本財季聯想集團的綜合收入比去年同期下跌 0.4% 至 100.12 億美元,毛利下跌 11% 至 13.65 億美元。

聯想董事長兼 CEO 楊元慶在財報會議中表示,雖然業績遠遠達不到理想的標準,但自己對管理層執行公司新戰略的進展表示滿意。

隨著惠普和戴爾推出新機型,聯想已經失去全球最大個人電腦生產商的寶座。雖然聯想在大陸 PC 的市占率仍為第一,但市占率已下跌至 35.6%。

占聯想收入七成的個人電腦和智慧設備集團,聯想的個人及平板電腦合計銷量年減 7%,至 1,450 萬台。受零組件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PC 業務的除稅前溢利比去年同期大跌 21%,至 2.91 億美元。

至於占聯想收入近兩成的手機業務,收入年增 2% 至 17.46 億美元,虧損規模有所縮小,從上一季的稅前虧損 1.77 億美元縮小到本季的 1.29 億美元。聯想表示,這主要得益於大陸以外市場的良好表現,例如手機在拉美和西歐的銷量分別年增 56% 和 137%。楊元慶重申,希望在本財年內看到手機業務轉虧為盈。

占聯想收入約一成的數據中心業務仍在調整之中。該業務主要是聯想 2014 年從 IBM 收購的 x86 伺服器業務。本季該業務收入比去年同期減少 11% 至 9.71 億美元,虧損規模也從上一季的 1.09 億美元擴大至 1.14 億美元。聯想表示,這主要是因為數據中心業務正在透過投資,建立直銷能力、提升分銷管道及產品解決方案能力。

展望未來,聯想表示,行業主要的零件供應短缺和成本增加,將繼續為業務環境帶來短期的挑戰。此外,集團將致力透過投資於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和虛擬實境 / 擴增實境,並預計在未來四年投放 12 億美元。
哈哈~~前幾天宏碁說太陽能發電的消息,很多人都覺得綠能很好什麼的,我直覺反應就是下面紅字部份,,今天才有人反應過來,可以省電費,賣電,應該不會賠錢~~

北台灣最大 宏碁 龍潭蓋太陽能發電站
2017年08月21日 04:10 翁毓嵐/台北報導

響應綠能、看好低碳經濟,電腦品牌廠宏碁(2353)今年在旗下桃園市的龍潭渴望園區建置龍顯太陽能發電站,預計9月底前完成第一階段的併聯發電,每年總發電量估可達352萬度,將躍升為北台灣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站之一。

近年來宏碁積極投入再生能源使用,旗下龍潭渴望園區在過去幾年即已在既有的渴望會館、電子化資訊管理中心eDC等建物頂樓,建置屋頂型太陽能光電板發電系統,提供自用及備用電力儲存。而自今年利用閒置土地建置的地面式太陽能光電發電系統,第一階段亦已在日前正式啟動,預計將在9月底完成裝置容量達2,400瓩(KW)的太陽能發電設備,約每年352萬度電量。

宏碁表示,屆時龍顯太陽能發電站將可減少1,820噸的碳排放,相當於4.67座大安森林公園的減碳效果,並成為北台灣地區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站之一,未來龍顯太陽能發電站也將陸續開發擴建。

業內人士則預估,龍顯太陽能發電站的建置成本約在1.4億元左右;依經濟部能源局的再生能源固定收購電價制度估算,建置地面式的太陽能發電設備躉購費率每度逾4.8元,而建置於北部地區尚可加成 15%、電能躉購費每度可提高至約5.54元來算,每年352萬度的躉購費可達逾1,950萬元,政府並保障收購再生能源電力的期間長達20年。

目前針對龍顯太陽能發電站的電力使用,宏碁並未公告進一步計畫,不過集團內部已設定目標,預計要在2020年底前減碳達6成;截至2016年底,宏碁集團全球使用綠色電力比率已達47%,其中包括在美加、德、法、義、荷及西班牙,與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則已達到100%的綠電使用。
可惡,沒抽中Switch 10!

得獎序號出爐
JQ7VJCKS4RUF
2MQ89FZ8N5JC
KZZKW7ZPB7KE
WME77KDYQTPG
3V5FBQTRL8YV
6BJN3S5J2TSS
ER3BWRPZX6E6
DW5D2329XPPP
DNJXWEFVR4L6
P6BEB26L94QU
感謝回覆~更有信心抱牢了

Acer_kewei wrote:
我買第一張宏碁時是35...(恕刪)
以後今交量低於1萬張,我就一周看一次籌碼就好了,不然一家308億的公司,成交4000~5000張,小打小鬧的買賣,似乎沒有什麼意義~

如果有興趣的朋友,之前有版友提供了以下網址,可以稍息自已去看一下~

https://www.stockdog.com.tw/stockdog/index.php?sid=2353&m=overview

############################################3
再過九天,德國IFA展又要開跑了,又有影片可以看了,要發展什麼新品,到時候就會知道~~


柏林 8 月 30 日,上午 10:30 CEST (UTC +2)
台北 8 月 30 日,下午 16:30 CST (UTC +8)
紐約 8 月 30 日,上午 04:30 EDT (UTC -4)
舊金山 8 月 30 日,上午 01:30 PDT (UTC -7)

Hall 7.3 Berlin Room
Messe Berlin


所以抱股票,平常我們也是很多事以做的,一年分析四次財報,一年分析12個月營收,一年看兩次全球新品發表會,一年看我放很多宏碁的廣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覺,我覺得宏碁最近廣告的影片質感變得很好了,這和宏碁、IMAX結盟不知道有沒有直接的關係,既然宏碁說他要發展內容,指得有可能是影片,電影…等內容,常常在看宏碁的廣告影片,忽然覺得拍的愈來愈好了~~

宏碁是PC(個人電腦)公司,從PC轉到電競、電競轉到VR、VR轉到內容、內容再轉到AI(人工智慧),每一步都已經有生意發生,從營業角度來講,希望做到PC本業維持穩定、新事業有所發展,但是新事業發展屬於非線性,宏碁會找到方法加速成長。

https://youtu.be/UK72mXfHVNE


#################################################
有幾位版友說買了宏碁leap ware,以下是說明影片,也是宏碁做的,真的是有在教育使用者,這一點做的真不錯~
似乎還能加好友,看每周運動、走路的情況,這樣就沒有辨法偷懶了~~

還不錯,宏碁做了好幾部一分多鐘的短線教使用者如何使用這智慧錶,未來MR頭盔也朝著這個方向就對了,要教育消費者如何使用他們家的新產品。這件事我之前就有想過,宏碁不但在光華後面用了一個展示櫃教使用者,也在網路上放幾部教學影片,讓住比較遠或比較沒有時間的人也能看,這一點算是不錯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hc9_CzWN2E
阿波8664 wrote:
路過 很佩服A大無...(恕刪)


路過 很佩服A大無私的分享
畢竟在這外資橫行的年代
很少有人能夠揭竿起義 勇抗外資
所以個人也共襄盛舉 小買幾十張
有機會回檔考慮繼續加碼

建議A大不要過度強調淨值
畢竟宏碁帳上目前還有170多億的商譽仍掛在帳上
超過半個股本 或將是未來宏碁再起的一大包袱
我想這也是A大只打算投資兩年的最大原因
畢竟宏碁家族專業經理人好大喜功的例子所在多有
一旦轉型成功 難保不會又犯大頭症 砸大錢 投資這 購併那
屆時可能也是理性投資人 買單離場的時候


ans:看來不回答這個問題,有人就會說啥盲點,還真的蠻有趣的,宏碁換了新的執行長,董事長,你在那說宏碁專業經理好大喜功,這種感覺就像是,你上一任的主管愛吃豆花,這一任的主管也愛吃豆花,你覺得這個邏輯會通嗎?我不只投資兩年,如果轉型成功,投資十年我都投資,我的文章上都有寫。商譽是一個包伏?需要攤提的其它商譽到明年第三季就結束了,應該不會是包袱?最終,170億的商譽,這意謂著什麼?商譽是指能在未來期間為企業經營帶來超額利潤的潛在經濟價值,或一家企業預期的獲利能力超過可辨認資產正常獲利能力(如社會平均投資回報率)的資本化價值。商譽是企業整體價值的組成部分。,什麼商譽不值錢,在會計上有認定商譽價值的部份,既然財報列出來,就有這樣的價值。有人說,蘋果如果破產,光靠蘋果這商譽、商標就足以向銀行借錢來重新營運,台灣的品牌公司投資到品牌價值中,未來就都是包伏,那真的是蠻好趣的,以宏碁王道的精神,會為未來的投資,所以真正的價值是遠超過商譽的。
leap ware寄到了,兩條錶帶都有附,晚一點我再來好好的玩玩~~






宏碁的無形資產(商譽)不是"宏碁"自己的商譽,而是宏碁過去幾年併購別家公司所產生,是被併購公司的商譽。

至於價值認定問題,這個說老實話,宏碁過去幾年的併購,看起來是當冤大頭的機率比較高,要不然這幾年不會一直提列減損,從高峰390億減到目前的170億。

Google一下iGware,看一下資料可以得知當初購併iGware所產生的商譽在這幾年的一減再減已經歸零了,所以目前的170億會不會明年又減個一些,後年再減個一些,誰知道呢?畢竟這個對淨值的影響也不算小。宏碁這幾年的規模縮減當然是件好事,不過帳上的商譽相對之下確實行成包袱,畢竟過去幾年宏碁砸大錢併購的多是電腦品牌,當宏碁的電腦事業規模縮減後,這些品牌所產生的商譽是否仍有當初那麼大的價值?(譬如這個商譽值100萬台電腦,可是我現在一年只賣10萬台)

Acer_kewei wrote:
路過 很佩服A大無...(恕刪)


呵呵 A大勿動氣 大家理性討論囉
嫌貨才是買貨人 既然都砸錢買進股票
畢竟沒有人會拿自己的錢 開玩笑對嗎

既然提到商譽 大家或可藉此多做一些討論
解開心中的結 而不是把它當作國王的新衣視而不見
無可否認 Acer確有它的品牌價值
除非哪一天Acer宣布倒閉 不再經營
否則這品牌永遠都有它的價值存在

但我要說的是
會計帳列的數字與實際的價值根本是兩回事
就會計學而言 之所以要認列商譽
往往是公司對外高價購併(高於淨值)所產生的遮羞布
更可笑的是 基於會計學無俚頭的保守原則 商譽只準攤銷或減損 但不准調高
所以很多會計人稱商譽為專業經理人的風流帳 實在是一點都不為過

現實來說 宏碁目前帳上遺留的176億商譽
是當初天價併購Packer bell跟Gateway的遺毒
請問現在還有多少人認識這兩個品牌
他的價值可以說接近於零
要是陳俊聖夠魄力 當初就該連這176億的商譽也一併打消
從此宏碁毫無包袱一身輕
但他沒有這樣做 或許是這樣做壓力太大 當然由此也可看出他的格局

回歸現實面的品牌價值 讓我們看看 較具參考性
工業局發佈的「2016 年台灣國際品牌價值調查」
第一名的華碩品牌價值17.48億美元(台幣約530億)
宏碁則名列第七4.26億美元(台幣約129億)
或許你會覺得176億跟129億其實差不了多少
但讓我們攤開華碩的財報看看 他帳上的商譽有多少
沒錯 只有12億(這還是當初併購研華-名列第六 價值4.36億美元)
至此已高下立判 還需要多說些甚麼嗎

至於宏碁家族經理人好大喜功的歷史 就不用多提了
不管是A開頭或是B開頭都一樣
我想這源於經理人的持股比例太低使然
只能說專業經理人的代理成本 讓成千上萬的台灣投資人付出了多少代價
至於現任經理人是否也有此毛病
則有賴眾多股東雪亮的眼睛放大檢視

還有提醒樓主 照會計師說法 萬一宏碁的筆電業務要是發生虧損
帳列的176億商譽可是要一口氣認列損失的喔

最後 期許這個園地是真正能夠成為打贏中法戰爭的黑旗軍
而不是一言堂的義和團或者是太平天國
若樓主覺得本人說話礙耳 將不再發言
是非 就待日後股價來做公斷
至於個人買股的那些錢 就當作是對樓主的眼光費囉 哈哈
  • 136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6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