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3

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vul34622 wrote:
謝勤益表示,去年底北美黑色星期五和中國的雙十一兩大促銷檔期銷售表現都不理想,其中黑色星期五銷售相比前一年衰退5~6%。除了疫情加劇的衝擊之外,通膨造成終端售價居高不下,讓市場買氣不佳,這也將直接影響今年第一季的供應鏈庫存調整。


摩根士丹利最近調查發現,在黑色星期五促銷活動中,美國市場電視銷售初步數據優於預期,考量面板價格第三季上升、交貨時間延長與物流成本提高等因素,多數電視售價高於去年水準,另根據黑色星期五的銷售數據,加上先前大陸雙11促銷的電視銷售動能強勁,在電視面板報價已經觸底情況下,應有助電視品牌廠商恢復正常的採購策略。

----------------------

嗯.....
islandhuang

小小鈞鈞, 你是對的, 媒體的字面真的要好好解讀

2022-01-12 10:55
小小鈞鈞

事情都是兩面的,就看你怎麼要解讀和操作

2022-01-12 13:05
TCL(華星面板+中環太陽能) 今年的折舊費用要600億新台幣.舉債 4000億台幣.
BOE 今年的折舊費用要1500億新台幣.舉債 6000億台幣.
HKC 沒公布財報,推估今年折舊費用也要400億台幣.舉債 2000億台幣.
SIO(群創廣州廠) 沒公布財報,推估今年折舊費用也要200億台幣.舉債 1000億台幣.


大陸政府補貼利息後,業者還須負擔3.5%利息.每家利息費用也很驚人,

新廠主要都是生產TV面板, TV面板如果一整年 都只賣 現金成本價 回饋國際社會, 折舊和利息 費用會讓大陸業者財報淨利虧慘.佛心了.
islandhuang

內捲是近幾年來中文網路上特別流行一個詞,一般用於形容某個領域中發生了過度的競爭,導致人們進入了互相傾軋、內耗的狀態。 英文叫involution。

2022-01-12 13:59
microspore

灣灣 吃不到肉,喝點湯度日就好, 比西案吃土好太多了 哈哈哈

2022-01-12 14:41
定了!OLED將成為過渡
2022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 2022)已落下帷幕,三星在CES前夜發布的QD-OLED電視,沒有在展會上出現引發了遐想。
有媒體據此分析三星不願為OLED陣營站台或量產受阻。實際上,三星自去年11月底官宣QD-OLED量產,供屏索尼,到近日發布OLED電視,動作頻頻給OLED陣營造出的聲勢不小。

而同為視像巨頭的索尼,選擇在三星量產未穩時簽約的可能性極小。因此,三星的舉措只有兩種可能,為維護索尼的供應關係作出的妥協或主陣地不在OLED。也可能兼而有之。

三星在顯示產業的前瞻性是令人敬畏的。早在2018年7月,三星就在越南工廠啟動了Micro LED電視量產線,而三年後再增設99、88、76英寸的產線。這些舉措表明,作為電視行業的領頭大哥,三星早已研判顯示技術的未來是MicroLED,而不是OLED。

不確定行情中的“大”確定

在存量市場主導的後疫情時代,全球電視行情的不確定性趨勢愈加明顯。但可以確定的是“大屏”是電視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大屏幕是目前不確定行情中唯一可以的“大”確定,國內消費者對電視的關注度聚焦在大尺寸更新。



據群智諮詢(Sigmaintell)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電視65英寸以上大尺寸佔比明顯增長,其中65英寸增長近2.7%,75英寸增長了1.8%,而80英寸以上主力尺寸85和86英寸更是迎來了的大幅增長。

三星在110、101的基礎上增設99、88、76英寸的MicroLED產線正是迎合了全球消費者的大屏需求。與之對比明顯的是三星官宣QD-LED量產時,只提到2025年總投資達到13.1萬億韓元(約合703億元人民幣),卻未強調產線產品尺寸規劃。這是為什麼?

原因在於65英寸面板良率是OLED的一道坎,三星QD產線仍處於50%向70%良率的爬坡期。若要獲得規模經濟,勢必擴大QD產能,但良率偏低使得大尺寸的QD面板不具性價比。

TCL實業副總裁、TCL電子CEO張少勇表示,OLED玩命做大看來就是“自尋死路”,65英寸就是這條“死亡”分界線,在MiniLED技術量產出來後,65英寸以上的大屏,MiniLED將比OLED更具優勢。

因此,業內人士認為,三星QD產線選擇藍光技術而不是LG的WOLED,在Q1選擇65、55英寸的產線而沒有追隨LG投入77、83、97英寸等大尺寸OLED並非簡單的技術路線差異,而是兩者對市場的預判不同。

後來居上的MiniLED

MiniLED出現前,OLED是最有希望淘汰液晶的顯示技術。

但現在OLED不可能成為電視主流的顯示技術。

這個觀點可能與部分媒體的認知相左,在他們看來,隨著索尼、三星加入OLED陣營後,幾乎所有的電視廠商都增加了OLED電視這一品類,OLED憑藉性能上的優勢對傳統液晶電視降維打擊。即便不能取代,至少也能平分秋色。

實際上,Mini LED的出現,不僅增強了終端彩電企業話語權,提供了更好的創新機會。更大的價值是在大尺寸屏幕上推動LCD持續保持主流地位。

我們先對比兩組數據。

據群智諮詢(Sigmaintell)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OLED電視全球出貨量將達到660萬台,市場佔有率將接近3%,同比增長85%。請注意,OLED電視從2013年到2021年,經歷8年多的發展。

而DSCC的報告顯示,隨著三星和中國品牌推出帶有MiniLED背光源的液晶電視,預計MiniLED技術在2021年將獲得較快速發展,出貨量將從2020年的50萬台增加到2021年的890萬台,同比增長約17倍。

顯然,比OLED晚了五、六年的MiniLED電視後來居上,超出OLED 230萬台。按照這種趨勢,可以預見是OLED不可能成為電視主流的顯示技術。之所以兩組數據分別採用不同機構是為了規避同一機構的傾向性。

既然如此,為何三星仍要斥資QD產線?

這是企業服從國家意志使然。

早在2017年下半年,中國就已經超越韓國成為LCD產業第一大國。為了保持韓國在顯示產業的競爭力,三星開始助力OLED產業的發展。但MiniLED的迅猛發展,令三星的QD產線和LCD產線分別陷入擴、關兩難的窘境。同時也促使三星在MicroLED產線的投入更加果斷,以期佔據未來顯示的先機。

但QD-OLED、WOLED、MiniLED、MicroLED多線並進的產品佈局也給對手騰出了一些機會。

OLED將成為過渡

與三星的兩難相比,TCL華星光電去年年底果斷地將原計劃中的OLED T5工廠轉向了LCDT8項目是否存在變數尚未可知。

MiniLED受益於近兩年國內五百多億的全產業鏈投入獲得高速發展。這也是促使三星在越南加速MicroLED產線佈局而不是MiniLED的因素之一。LCD產業和MiniLED技術的結合令中國在全球半導體顯示產業的主導地位更加難以撼動。



深圳康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助理中國區營銷事業部總經理朱忠慶表示,康佳2022年在75和85英寸甚至更大尺寸上也做了深度佈局。從目前趨勢上看,中小尺寸的OLED和大尺寸Mini LED在全尺寸段是相互補充的。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執行會長郝亞斌認為,LCD液晶顯示技術相當成熟,性能無限逼近其它新型顯示技術,在國內的投資已超過萬億元,最為重要的是極具成本優勢。在Mini LED革命性創新加持下,產業生命長遠,並將長期佔據主流地位。

可以這麼認為,在大屏領域,OLED已經無法撼動LCD的主導地位,只能成為過渡。中國LCD的生命力無比頑強。十年前技術性能不亞於OLED的等離子在與LCD的交鋒中節節敗退。儘管LG吸取了松下PDP失敗的經驗,很早拉攏了國內盟友。但市場才是王道,在大屏趨勢下OLED將成為過渡。



作者:品優資訊
链接:https://xueqiu.com/8795479180/208713116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UP10000

https://www.techbang.com/posts/93356-foreign-players-conduct-a-switch-oled-burn-in-test-that-lasts

2022-01-16 8:37
UP10000

這樣OLED的評測是不是對IT面板應用疑慮有消除

2022-01-16 8:39


幾年後這種100吋的顯示器,價位若能降到 20萬元以內.就能成為 高級住宅,居家裝潢設計的基本元素,
不用出門..在家就能透過窗戶,近距離看 木柵動物園,大貓熊 老虎 金剛...搭配立體聲環繞音響,看清水斷崖,尼加拉瓜大瀑布,看亞馬遜原始森林...

LCD和OLED 技術很難生產超大尺寸. LED 技術卻是越大越容易生產.
未來,拼接式 microLED 會比較容易走入家庭, 實現 這種超大尺寸的夢想.
小小鈞鈞

戀人大廳那個就是三星做的

2022-01-13 23:53
pqaf
pqaf 樓主

三星的東西,怎會擺在友達展示呢? 三星去年開賣的 110吋 4K mini LED顯示器,是友達代工的嗎?

2022-01-14 2:02
台積電全年大賺5965.4億 EPS 23.01元 創新高

台積電和大立光技術比同業有絕對領先優勢,未來三年都是維持高獲利,外資願意給他們30倍高本益比.

友達和長榮今年也是大賺, 但外資認為 他們的產業地位沒有絕對領先優勢,沒法保證未來三年都能維持如此高獲利, 所以,外資只願意給他們 3倍本益比.

友達未來三年若每年都有 5元以上獲利,外資應該就願意給友達15倍以上的本益比. 我們小散戶苦守寒窯,還能再等3年嗎?

==================

長榮去年的高獲利是源自於 一整年運價不正常的飆漲, 有一天運價終究會回歸正常. 到時,長榮的獲利就會下修.

友達去年的高獲利是源自 下半年面板報價不正常的崩跌, 有一天報價終究會回歸正常,到時,友達獲利還能上調.
TV報價 7月就提前快速崩跌,不然友達去年EPS就可挑戰10元新高.
napoleon0014

面板要連續賺好幾季,搭配高殖利率,才會有人注意,這時就需老共配合..

2022-01-13 21:37
flystar1972

只要高殖利率一公布就會漲的,下一波轉折先是財報,再來是股利,再來是Q1 獲利,再來除息。

2022-01-13 22:57
IPO、新技術、新產品……Mini/Micro LED近日大事件

行家說Display 導讀:

繼CES消費端新品爆發之後,近日,供應鏈玩家也頻頻現新動作,包括上游材料商北京通美科創板IPO獲受理、富採公佈2021年營收數據、Innolux 推廣“InnoLED”技術、友達公佈2021年出貨量等。並且在終端,又一家電競品牌發布Mini LED顯示器。

北京通美科創板IPO獲受理
1月10日晚間,上交所正式受理北京通美晶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京通美”)的科創板IPO申請。據悉,在LED領域(包括Mini LED 及Micro LED),北京通美客戶包括Osram、Broadcom、台灣晶元光電、三安光電。
招股書顯示,北京通美本次募集的11.67億元資金將投入砷化鎵半導體材料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其中,砷化鎵半導體材料項目將使北京通美實現新產品8英寸砷化鎵襯底的量產,並且擴大2-6英寸砷化鎵襯底的生產規模,為北京通美大尺寸砷化鎵襯底產品在Mini LED和Micro LED領域的佈局創造了條件。
據悉,當前全球砷化鎵襯底以4- 6 英寸為主流直徑,隨著Mini LED 以及Micro LED 技術的逐漸成熟,其對LED 芯片數量的需求將呈幾何級數增長,因此砷化鎵襯底也開始向8 英寸發展,助力Mini LED 以及Micro LED 產業盡快降低芯片成本,推進其產業化進程。

富採2021累計營收83.8億

2021年富採累計營收達364.2億元(83.8億人民幣),第四季營收達98.52億元,季減4.6%,衰退幅度優於預期。
據Digtime報導,晶元光電公佈12 月份的綜合收入為19.31 億新台幣(4.44億人民幣),環比下降2.08%,但同比增長66.35%。據悉2021年第三季度時,晶電Mini LED佔營收比重已超越三成,富採Mini LED佔比已逾二成。富採先前表示,Mini LED佔富採營收佔比3成的目標暫未達成,主要是客戶稍有延期,但佔比仍明顯高於兩成,且對今年看法都還算樂觀。

富採去年營運因Mini LED需求大幅推升,公司表示,大客戶拉貨進度均維持先前預期。因應客戶需求,富採在去年第4季至今年首季將擴充二成Mini LED產能,今年透過移轉中國大陸LED產能,全年目標擴產幅度上看五成,新產能貢獻及市場需求看好,富採今年營運持續正向看待。

Innolux 推廣“InnoLED”技術

近日,面板製造商群創公佈了一些關於“InnoLED”面板技術的信息。應用該技術的產品包括即將推出的AOC AGON Pro AG274QGM、ViewSonic Elite XG272G-2K和MSI MEG 271Q遊戲顯示器。該產品大多是27 英寸的遊戲顯示器,具有2560 x 1440 分辨率、300Hz 刷新率、NVIDIA G-sync 和Mini LED 背光。



根據他們的宣傳視頻,InnoLED 提供了以下信息:
可覆蓋124% NTSC 和85% BT.2020 的廣色域,應用了“無鉻量子點技術”;對於已發布的27 英寸顯示器,提供576 區域Mini LED 局部調光背光;HDR 1000 級別,包括1000 尼特以上的峰值亮度;得益於“InnoLED Motion Technology”的高幀率,可提供高達300Hz 的刷新率;藍光譜偏移,藍光輸出減少。

友達12月TFT-LCD面板出貨227.8萬平方米

2021年,友達全年合併營收達3706.9億元(約合854 億元人民幣),年增36.8%,創下自2015年以來近7年新高。
其中,去年第4 季合併營收930.34 億元新台幣,受到面板跌價影響,季減6.1%,年增15.5%。去年12 月營收達317.66 億元新台幣,月增2.9%,年增10.1%。
出貨量方面,友達2021 年全年面板總出貨面積達2571.2 萬平方米,較2020 年增加0.6%。其中,第四季度面板總出貨面積達650.9 萬平方米,季增1%,同比減少4%。12 月面板總出貨面積達227.8 萬平方米,月增6.1%。

Monoprice發布Mini LED顯示器
Monoprice 是遊戲電競顯示器領域的高性價比品牌。在ces2022,該公司準備在市場上推出三款新型顯示器。



首先是Dark Matter 27 英寸4K (40777) 遊戲顯示器,它使用具有超高清分辨率(3840 x 2160) 的27 英寸AUO IPS 面板。Monoprice 具有4K分辨率、 144 Hz 的最大刷新率。
40777 具備Mini LED 版本,有著576 個分區面板來自AUO 。該面板同樣有著144 Hz 刷新率,27 英寸等參數。但是Mini LED 面板在HDR 模式下的峰值亮度為1,000 尼特。典型對比度為1,000:1,在HDR 模式下可提升至1,000,000:1。

=====================
工信部不好好管控老共面板三屎的內卷,搞這個對產業有幫助嗎?
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百城千屏”活動實施指南》
“百城千屏”活動實施指南出爐大家決定這麼幹!
陀螺不打轉

不這麼干,貪官去那撈油水,靠房地產嗎[笑到噴淚]

2022-01-13 18:41
nomorerainyday

當老共還沈浸在好大喜功的白日夢裡,不斷的跟股東伸手要錢,浪浪顯然已經開始帶領友達走出自己的路。

2022-01-13 21:01
TDDI Q1價格降幅估達1成

外資出具報告指出,隨著手機等電子產品市場需求疲軟,驅動 IC 首季的成本壓力逐漸加重,尤其 TDDI(觸控暨顯示整合驅動 IC) 單季價格降幅估達 1 成,進一步壓縮聯詠 (3034-TW) 等獲利空間,維持賣出評等,目標價 313 元。

外資調查指出,去年 12 月中國手機通路庫存水位已有上升跡象,疲軟的需求恐對小尺寸驅動 IC 定價造成壓力,整體上半年 IC 設計和晶圓代工與封測廠定價走勢出現分歧,象徵 IC 設計的獲利能力自第一季起受到壓縮。

針對 TDDI,外資引述面板廠京東方 (BOE)、韋爾半導體 (Will Semi) 論述,強調現今供需幾乎平衡TDDI 的庫存已明顯高於先前水平,預期今年勢必面臨價格調整,首季估出現 10% 以上的降幅。

至於大尺寸驅動 IC,第一季價格仍維持穩定,OLED 驅動 IC 也持穩高檔,但由於銷售單價已高達 6 美元,上漲空間仍相對有限。

另外,外資認為,隨著手機面板持續從 LCD 轉向 OLED,帶動 OLED 驅動 IC 需求強勁,加上測試時間更長,導致測試供需持續緊張,預計測試供應商最快將在第一季調漲 OLED 驅動 IC 的測試價格,成為今年主要成長動能。

展望後市,外資重申,隨著二線驅動 IC 設計取得更多的產能支援,驅動 IC 供應商如聯詠等,出貨量恐受限,也壓縮毛利率空間,因此維持賣出評等。

=================

友達去年近2000億的材料採購費用...各類IC 不知占比多少?
假設占比 5% , 就有 100億的金額. 如果 各類IC 今年整體 costdown 30%, 那就能多擠出 30億的淨利...
frank1253

最近有在關心驅動IC,因為抽到的一張瑞鼎還沒賣,就關心相關族群了。[^++^][^++^]

2022-01-13 19:07
阿陀陀

飛得越高 摔得越重 ,我從不相信本益比那種騙人的謊話,競爭力才是股價的硬底

2022-01-13 19:38
AMOLED、車用夯 聯詠、敦泰得利
04:102022/01/13 工商時報 蘇嘉維

驅動IC在2021年晶圓代工產能吃緊、價格上漲潮帶動下,各廠商2021年合併營收都繳出亮眼成績單,年成長幅度全數達到五成以上水準。進入2022年後,法人指出,驅動IC的焦點將從漲價潮移轉至AMOLED、車用等終端市場,可望成為引領聯詠(3034)、敦泰(3545)及瑞鼎(3592)等驅動IC廠營運向上的主要動能。


天鈺(4961)2021年營收成長亮眼,全年合併營收228.68億元,除了創下歷史新高之外,相較2020年更大幅成長110.1%。

其次是甫掛牌上市的瑞鼎,2021年12月及全年合併營收分別為23.51億元、248.34億元,同步改寫歷史新高表現,且全年合併營收年增幅度高達72.2%。另外,聯詠全年合併營收突破千億元關卡,達到1,353.66億元,年成長幅度為69.3%。

法人指出,驅動IC平均單價過去普遍偏低,2021年晶圓代工產能吃緊潮當中,漲幅相當強勢,產品單價至少二成以上漲幅,甚至業界有「驅動IC是淡季填補晶圓代工產能的良方」等的戲謔話,但2021年過後,驅動IC廠已經全面擺脫低毛利一族,平均毛利率都已經攀上四成以上水準。

進入2022年後,雖然晶圓代工產能將維持吃緊態勢,不過面板廠接受漲價的容忍度已經大幅降低,業界對於驅動IC是否價格能繼續上漲已相對持保守態度。

不過法人預期,晶圓代工將維持產能供給緊張態勢情況下,驅動IC市場價格要下跌也相對困難,因此驅動IC廠將開始大舉進攻AMOLED、車用等新市場,力拚維持營收及獲利成長動能。

目前聯詠、敦泰、瑞鼎及天鈺等驅動IC廠已經全力搶進AMOLED及車用領域,其中AMOLED市場更開始分別進攻智慧手機、智慧手錶及平板電腦等終端市場。

至於車用市場,矽創早已攻入歐系車廠供應鏈當中。法人看好驅動IC廠未來將著重AMOLED及車用領域,2022業績有望續攀升。
.............
天鈺 鴻海集團要轉讓約 9000張 對這幾天驅動IC 有影響 瑞鼎 上櫃前已炒一波 目前要切入賺錢不易
富彩 主力群跑了 配合CES展 先佈局 100整數關卡沒過 只到97.6 出一半 今天翻黑 沒再拉上 全出
賺18% 收88.6 明年 CES展前 請早

雙虎 虎年是本命年 也許等 法說後吧 金融真是飆翻了 資金也排擠到雙虎
最近常常看大陸拆螢幕的影片
有發現蠻多新的旗艦螢幕都是 友達+聯詠這個組合
華碩.微星.技嘉好像都有.
今年可以說是 miniLED元年了吧
apple帶頭.其他家跟著衝

缺點就是因為目前 led的量還不夠小不夠多
區域控光的情況之下
全黑看銀河會有光暈產生
我個人認為大概到 一個螢幕有10萬顆以上的時候
應該就很難看的出來

希望相關廠商加油
展示更新的科技
翻轉面板的元年 .
nomorerainyday

可惜,不然可以消耗許多產能

2022-01-14 8:25
firingmsf

之前海信有出過雙層lcd電視,色準完全放飛自我控制不住,群創之前roadmap也有,後來也放棄了,理想跟現實還是有很多落差

2022-01-14 8:31
  • 380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0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