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5

已經達成財務自由的大大們, 可以分享一下嗎?

kira0403 wrote:
小弟是想說,每大概7-10年重新整理一次手上的投資標的(預計都要放到期).
如果照您分享的內文,小弟的年齡和投資金額應該是相近的,
不過小弟還在是否要繼續工作的決定前徘徊...
目前是想說如果過了55後(大概需要做兩次7年-10年期,其中需要重新選擇兩次標的物)

雖然我大概能理解你7-10年重新整理一次手上投資標的想法
但是單就債券而言,意義似乎不是很大,平白少賺每年1%的利息以及手續費管理費(到期重買一次又要被抽一次)

(題外話:
若照你這麼面面俱到的想法,其實買保險的人也應該要每三百萬一張分配在各個不同保險公司,
因為保險法只有規定若公司倒閉,只有理賠「三百萬」上限。)


這已經是足夠低風險的投資方式了,且你也盡可能分散在各個不同屬性的公司,真的是夠了。
我是覺得你過度謹慎,難得看到一個比我更保守的人XD
說真的,若發生啥事故,無論幾年期,你我都跑不掉,
別說海外公司了,光是台灣的公司不幸採到地雷也輪不到你跑,包含證券和銀行公司的人都跑不掉,只有內線的人才有可能。

所以若決定以債券做為資產配置的一塊,且確定是閒置資金用到機率很低,就直接放15~30年吧,
或是階梯式作法( 7年1檔 10年2檔 15年4檔....)

但你目前若都是用自己名字去買債券,遺產稅那邊會有可能被扣到,
也要規劃以贈與方式用小孩的帳戶去買債券,
債息海外所得600內政府抽不到,然後逐年贈與死後也抽不到遺產稅,
達成「死也不給政府抽」的生涯最後一道成就解鎖的任務。

Acer_kewei wrote:
這設計的真的是太有趣了,以拉長時間來看,如果躉繳不領回的方式買保單,初期買5萬,10年後解約拿回7萬,20年後拿回10.2萬,30年後拿回15萬,40年後拿回22.2萬,50年後拿回32.6萬,所以這種長期保單的設計人頭腦真的要不錯,要讓一般人覺得26年(加上前六年繳保費六年,共32年)就把錢都拿回來了,而且死後還能還本,讓別人覺得非常值得的感覺。...(恕刪)

A大,除了「終身還本險」之外,我也有投保幾張「躉繳」的利率變動型終身壽險:



這些保單就如同你之前所言是「複利」增值,年化報酬率會顯著高於「還本險」,那麼既然我明知如此,卻還是為太太投保「還本險」呢?

因為這些「躉繳」的保單,必須透過全部或部分解約才能把錢拿回來,有時候就像你所投資的股票,如果價格越來越高時,可能會有「捨不得」賣的情況出現;而「還本險」每年給付的生存保險金,就如同股票的現金股利一樣,雖然殖利率可能較低,可是卻相對更為穩定。所以,我的出發點是希望讓我太太從明年開始,「每月」就會有約新台幣12萬元的被動收入,這些錢她可以自行決定要花掉、儲蓄或投資(例如:買股票等),我一概不會過問。

對她個人而言,這也應該可以算是一種「財富自由」了,不是嗎?
xpotter wrote:
當然要避免遺產稅,還有很多其他作法,標準作法是每年贈與220萬,
(舉例:贈與給小孩220萬現金轉帳,要保人被保人受益人全部都是小孩的名字去買保單(或債券或股票))
但問題是你不知道你何時歸天,不知何時要開始進行贈與的動作才是最佳時機點,
太早贈與給小孩,也會有其他的問題,如小孩不孝順,老了錢若不在你控制,又是另一個議題。...(恕刪)

我們從小孩剛出生1歲起就逐年贈與,一直到前年她滿16歲時為止,贈與的金額全部用於投保「終身還本險」,而每年的還本金則用來定期定額投資0050(台灣股市)及VT(全球股市)這兩檔ETF。
最近大家在談保險,我也來說說自己的狀況。但是請大家不要K我,因為每個人的需求、規劃、資產、年齡等因素都不盡相同。所以,我覺得保險只有適不適當的問題,而沒有好與不好的問題。

我大約自民國83年起開始幫全家人買保險,而且都是終身險,有些還是還本型(確實是不好),也有增額壽險(應該還不錯,因為利率高),這些就不談了。

這兩年花了一點小錢聽演講,覺得保險有些用途可能被大家疏忽了。如果你或妳有開公司,哪天被佛祖請去喝茶。在繼承人尚未完成遺產稅的申報,此時你或妳的銀行帳戶是不能做提款的。試問:公司要如何繼續營運,資金需要如何做週轉。當然,家中的現金也可以應急。但是,身故保險金應該就可以派上用場了。這時,你會說保險也是有用處的。

這幾年我都是到香港買保險。第一次是買法國的五年期美元保險,第二次是買法國及英國的十年期港元保險,第三次是買美國的十年期美元保險。這些保險在前10年解約都是虧錢的,大約第11年就可以回本。那我為何要買呢?因為第10年以後的現金價值就會開始大大的增加了。我的想法是:現在每年領這些保單總繳保費的4%當做生活費,未來再給兒子每年領4%當做生活費。因為兒子是要保人及被保險人,最後就由孫子領大樂透。各位或許會說:領25年後才回本耶,超過25年以後領的才是賺的。我看上香港保險的主因是:每年領4%當做生活費,現金價值會持續的增加,而且會愈來愈多。換句話說,孫子領的將不只是所繳的總保費而已,而是非常的多。

當然,你會說是詐騙嗎?都沒有風險嗎?當然有,風險就是保險公司的營運績效,保險合約書內都會載明最差狀況、理想狀況、樂觀狀況等情景下的保單價值。我以在102年購買的法國五年期美元保險為例,第5個保單年度末的保單達成率是95.8%,達成率是保單中<保證部份>及<非保證部份>兩者的總和做計算。

所以,保險不要只看國內的保險。當然,國外保險目前是不列入遺產的免稅額的。另外,年輕人不要亂嘗試,因為前十年解約是肯定虧錢的。還有,這必須是你閒得發慌的錢。

kira0403 wrote:
敢問大大,
如果像是...(恕刪)

儲蓄險保單簽約時就有你問的那些受益人欄位要寫了
生存金:你自己
滿期金;你自己
身故:法定繼承人
身故有遺產稅問題,但有免稅額3300萬1人

滿期金寫錯人寫到子女就糗了,會被當成贈與。
schou23 wrote:  而每年的還本金則用來定期定額投資0050(台灣股市)及VT(全球股市)這兩檔ETF。...(恕刪)

S大的投資標的跟我的一樣
pigstand wrote:
S大的投資標的跟我的一樣 ...(恕刪)


Because I've picked your brain...
schou23 wrote:
A大,除了「終身還...(恕刪)


關於躉繳型保單要一次全解的問題,其實當初我在買時,我有要保險公司的人幫我分幾張保,我說如果哪天有需要用錢了,我就解一張就好了,我的理專和我說,如果保200萬在一張,哪一天你忽然需要錢時,你能解一部份,剩下的部份繼續保,當然一般這種險都會是六年後解才不需要費用,當然我想了一下,其實騙我這個對他也不會有啥好處,因為保費金額愈大折扣愈多,如果我500萬拆5張,每一張100張,也許都僅折讓0.2%,如果500萬做一張折讓到0.7%,邏輯上他應該是比較希望你分開保,這樣折比較多,如果這個是成立的,那就可以需要時再解部份,不需要時就繼續生利息。


不過我覺得部份每年一直拿回來的也有好處,才不會變守財奴,反正每年下來的就花,不要一直財產不花最後變遺產,最後變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那就不好了~

三、每年一次免費提領部分年金保單價值準備金
保戶可以於累積期間內辦理部分解約,而且公司還提供「累積期間內,自第二保單年度至第五保單年度止,每年一次年金保單價值準備金減少免扣除解約費用」的優惠,但同一次減少之額度以年金保單價值準備金之10%為限,超過的部份則須給付解約費用,解約費用率第一年為3%,以後逐年以0.6%遞減,自第六保單年度起辦理解約,即不再需要支付解約費用。


#####################################################

pigstand=>

ans:哪一樣了,別人是以本金賺到的錢再去投資相對高風險的投資0050及VT,你是辛辛苦苦的勞力錢去投資相對高風險的0050及VT,你沒有發覺100公斤大吐槽你吐的很精準,他應該有稍微看過你寫過的文章,不然怎麼能這麼精準的吐槽你操到眼晴都變突變小(他應該知道你錢都是本業賺來的)。如果是我放照片上去,結果應該會是,哪帥了,一臉就是被操到快往生的樣子~(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你還好吧,怎麼臉白這麼蒼白)
Acer_kewei wrote:關於躉繳型保單要一次全解的問題,其實當初我在買時,我有要保險公司的人幫我分幾張保,我說如果哪天有需要用錢了,我就解一張就好了,我的理專和我說,如果保200萬在一張,哪一天你忽然需要錢時,你能解一部份,剩下的部份繼續保,當然一般這種險都會是六年後解才不需要費用,當然我想了一下,其實騙我這個對他也不會有啥好處,因為保費金額愈大折扣愈多,如果我500萬拆5張,每一張100張,也許都僅折讓0.2%,如果500萬做一張折讓到0.7%,邏輯上他應該是比較希望你分開保,這樣折比較多,如果這個是成立的,那就可以需要時再解部份,不需要時就繼續生利息。...(恕刪)

其實「躉繳型」保單在解約時可能會有「所得稅」的問題,這點雖然仍是眾說紛紜,但是卻不得不多加留意:

【溢收的保險解約金,須計入年度所得課稅】 https://www.moneynet.com.tw/article/3078

「第2是解約金與總繳保費的溢價差額要視為所得。比如陳太太購買一份儲蓄險或年金險,已繳總保費為100萬元,若陳太太中途解約,領取95萬元解約金,要保人無須申報所得;相反的,若保險公司付款105萬元,則溢收差價5萬元屬於所得。」

Acer_kewei wrote:
不過我覺得部份每年一直拿回來的也有好處,才不會變守財努,反正每年下來的就花,不要一直財產不花最後變遺產,最後變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那就不好了~ ...(恕刪)

沒錯!每年的還本金入帳時,那種領到「年金」想花就花掉的Fu,真的還蠻令人開心的。。。;-)
本以為本樓大家都是每年10%在賺的 以股票為主的投資人
沒想到這麼多潛伏的保單大軍,真是面面俱到⋯⋯
  • 98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