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 蘇崇愷 2021.12.11
紫光集團旗下半導體公司紫光國微10日晚間公告,確定北京智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智路資本)和北京建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建廣資產)作為領頭方,組成的聯合體,為紫光集團等七家企業實質合併重整戰略投資者。
值得注意的是,智路資本是大陸為布局半導體、智慧製造、物聯網等科技產業鏈,所成立的國際化收購團隊,該公司近年已完成多起有關半導體領域收購案,包括封測大廠日月光投控1日宣布,已與智路資本簽署股權買賣協議,將出售包括威海、蘇州、上海等部分工廠。
紫光國微10日公告,披露間接控股股東紫光集團重整的進展,該公司收到紫光集團管理人的告知函顯示,紫光集團管理人於7月20日通過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資訊網,發出「紫光集團有限公司管理人關於招募戰略投資者的公告」。
在法院的監督指導下,紫光集團管理人展開戰略投資者招募工作,透過建立遴選機制展開多輪重整投資方案遴選工作,確定智路資本、建廣資產作為領頭方組成的聯合體,為紫光集團等七家企業實質合併重整戰略投資者,依法與戰略投資者推進重整投資協定簽署,以及重整計畫草案制定等相關工作。
公告指出,重整計畫草案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須提交債權人會議表決通過,並經人民法院裁定批准後方可生效。
...............................
中芯國際投資2437億元 上海自貿區建28奈米晶片產線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中芯國際與北京、深圳簽署擴產合作計畫後,今(3)日再宣布將和上海臨港自貿區共同成立合資公司,該合資公司將規劃建設產能為10萬片╱月的12吋晶圓代工生產線項目,聚焦於提供28奈米及以上技術節點的積體電路晶圓代工與技術服務。
《澎湃新聞》報導,中芯國際公告稱,該項目計劃投資約88.7億美元(約2347億元人民幣),該合資公司註冊資本金擬為55億美元,其中,中芯國際擬出資佔比不低於51%,上海市人民政府指定的投資主體擬出資佔比不超過25%。
中芯國際公告指出,本公司與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將共同推動第三方投資者完成剩餘出資,後續根據第三方投資者出資情況對各自出資額度及股權比例進行調整,「本公司將負責該合資公司的營運及管理。」
大陸信達證券預估,該晶圓廠的設備訂單將在70億美元左右,將從明年開始逐步落地,國產比例也會大幅提升,「產線投產後,對材料耗材也有極強的拉動效應。」
根據半年財報顯示,中芯國際手上握有的資金餘額為753億元人民幣(約3237.9億元新台幣),不僅在上海加大力度投產,中芯國際也已經在北京、深圳兩地啓動擴產計劃。
中芯國際2021年3月發佈公告稱,公司將聯手深圳政府,引入第三方資金,計劃投資23.5億美元建設一座月產能約為4萬片的12英吋晶圓廠。此外,中芯國際也在2020年7月底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成立合資企業,從事發展及營運生產28奈米及以上積體電路項目。項目首期計劃投資76億美元,每月產能也將達到約10萬片12英吋晶圓
......................
一個是中芯國際24萬片 深圳4萬 北京10萬 上海10萬 28英吋 2年多完工量產
加上智路資本 對封測 及紫光 整合
中國國家資本切入 對 成熟製程 自給率將大提升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正打算擴大圍堵中國大陸科技業的發展,大陸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首當其衝。據了解,對中芯的限制將擴大到取得生產14奈米以下成熟製程晶片的品項,加強防堵中芯獲得半導體製造工具。
專家指出,若美國限制中芯不能取得14奈米以下的共用設備,很多40奈米的設備像是蝕刻機,12、14奈米也可通用,就會一起禁,恐連40奈米也無法擴建,影響中芯國際成熟製程。這對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等是好事。
台灣半導體產業觀察,美國政府的行動先於政策,今年初中芯向艾司摩爾(ASML)訂購成熟製程用的深紫外光曝光設備(DUV),但一直沒有出貨而公告延長合約到年底。業界認為,不論是零組件缺貨或其他政治因素,中芯國際訂單恐落空,因為相關產品到貨必須分階段到港、組裝,但直到現在看不出中芯國際有任何行動。
中芯一年前已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企業若未取得美國商務部許可,無法出口美國技術或10奈米以下晶片的生產設備給中芯,但美國政府發現無法阻止許多半導體生產工具流向中芯,因為很多設備通用生產多種尺寸的晶片,出口商「彈性」銷售一些經過調整後、可以生產更小晶片的設備給中芯,導致這項限制形同虛文。
美國國防部在國務院、能源部及國家安全委員會等單位的支持下,要把措辭改為限制中芯取得「能夠」(capable of)生產14奈米以下晶片的品項,擴大限制清單。目前美國運算最快的超級電腦,就是採用14奈米晶片。
不過知情人士指出,美國商務部部分官員反映美國晶片設備製造商意見,若再增加對中芯的限制範圍,將傷害美國企業的獲利,並加劇全球晶片荒;中國大陸是低階晶片的主要供應來源。支持者則主張中國大陸目前並非先進晶片的主要來源,限制陸企取得生產晶片的設備,不影響全球晶片供應。
華爾街日報也指出,美國財政部10日將把中國大陸人工智慧(AI)巨頭商湯科技,又納入支持共軍的黑名單,禁止美國投資人投資。
美政府瞄準中芯和商湯科技,顯示在國會兩黨議員的呼籲下,拜登政府箝制中國大陸業者的動能持續增強。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0511/5953704?from=edn_maintab_index
大陸新創富豪》商湯科技創辦人湯曉鷗 金句連連!叫他脫口秀大師
工商時報 楊日興 2021.12.12
在人工智慧(AI)興起的當下,也是實驗室產出富豪的最好年代,當中的佼佼者,莫過於從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團隊蛻變而出的明星AI獨角獸商湯科技,而一手締造這個人臉辨識帝國的湯曉鷗,從一名善於技術和人才培育的教授,走出一條獨特的致富之路,已擠身中國前五百大富豪。
商湯科技是香港罕見的技術型科技企業,外界認為是豐富的人才儲備造就了公司輝煌,如商湯招股書提及,截至2021上半年有多達40名教授引導公司研發,逾5千名僱員中約三分之二是科學家或工程師。
商湯取名於商朝開國之君湯,而公司創辦人兼實控人湯曉鷗也猶如這位上古明君一般,雖然如今已卸下董事長職務,但他奠定的人才戰略仍深刻影響企業。
湯曉鷗的學術經歷豐富,1996年攻讀麻省理工博士後,職場足跡遍布微軟亞洲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系進行機械視覺研究,並在2001年正式建立香港中文大學多媒體實驗室。
綜合陸媒報導,求才若渴的湯曉鷗,曾思索如何將一流學生吸引至香港和香港中文大學,他發現學生終極目標是到美國一流名校求學,所以湯曉鷗一改實驗室要求學生進行長期實驗的模式,大量讓實驗室內的學生被美國一流名校錄取,打出實驗室口碑後,不僅香港頂尖學生、連大陸頂尖學生也搶著來湯曉鷗旗下鍍金,最終也有不少人選擇留下,繼續跟隨湯曉鷗做研究,奠定商湯科技的豪華技術陣容。
人臉與圖像辨識是湯曉鷗的畢生志業,影響他人生諸多時期。湯曉鷗曾表示,從小就閱讀大量圖畫書,因此對圖像產生濃厚興趣,成為其投入圖像辨識研究的啟蒙。
湯曉鷗在微軟亞洲實驗室工作時也喜得一子,成為爸爸的湯曉鷗無時無刻不為兒子拍照,但最終發現要整理、分類上萬張照片使人頭疼,進而將該問題當成研究題目,用機器運算來辨識、分類。
據陸媒報導,湯曉鷗是一名脫口秀大師,時常在演講開頭的簡報中秀出兒子的照片說:「我的演講都是從照片開始的,因為第一,這是我兒子,第二,他長得漂亮。」隨後才慢慢講起他的研究之路。
湯曉鷗還講過不少經典語句如「做學術的是有骨氣的,就是說不能為五斗米折腰,但你如果有六斗的話。」「阿里講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做人工智能的得講讓天下沒有難吹的牛。」
作為在20年前享譽學界的科學家,湯曉鷗可能難以想像,如今他登上商界報導的版面,會遠較學術刊物還來得多,但在技術為尊的年代,許多教授在講課時練就比投資人、創業家還犀利的口條得以發揮,也讓外界期待有更多像湯曉鷗這樣,從實驗室中誕生的富豪出現。
【文/林麗雪】台廠在OLED這一仗輸給韓國及中國後,寒窗十年打造Mini LED、Micro LED高階顯示技術現傲人成果,錼創明年力拚IPO,技術寡占的供應鏈營運High起來。
繼Mini LED確立將在未來幾年引領背光顯示器應用風潮、並和OLED相抗衡之後,友達、富采旗下晶電、韓廠三星等大廠注資許久的Micro LED新創廠商錼創,隨著量產技術開發趨於成熟,錼創並將力拚於明年IPO,預告Micro LED這個地表上最完美的終極顯示技術,貼近民眾需求的時程也已近了,相關的台廠供應鏈,都將逐漸站在趨勢的浪頭上,扭轉過往為韓廠及陸廠壓著打的窘境。
台廠Micro LED技術領先
全球Micro LED顯示技術的開發,早在二○一○年就有相當的雛型,其中最關鍵的磊晶技術又以日廠日亞化及台廠的晶電走得最早,惟苦於巨量轉移設備及技術的尚未到位,量產難度極高,終端系統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考量短期商品難以面世,爾後才有晶電董事長李秉傑的登高一呼,出現如今的Mini LED,晶電也在當時,為求研發資源效率分工,將Micro LED的研發以注資方式寄望至錼創。
二○一四年成立的錼創,之後陸續獲得大廠的注資,除了友達及富采旗下的晶電外,就連韓廠三星都看上錼創的技術,在二○一七年入股錼創,這都成為錼創能夠持續推進研發的最大奧援。
錼創已經展示可以開發出晶粒尺寸在三五微米以下的Micro LED,錼創執行長李允立說,從物理特性來看,Micro LED已經證實是可實現的,而不再是遙不可及,技術瓶頸和成本也將逐漸解決,Micro LED將逐漸走向量產。
走出實驗室,Micro LED的下一步就是如何擴大產業鏈,身兼台灣光電暨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協會(TOSIA)副理事長的李允立發起成立「智慧顯示與Micro LED SIG」聯盟,推動建立Micro LED供應鏈關鍵聚落,從大股東友達、富采到中強光電、錸寶科技、設備廠Aixtron等都與會,驅動IC廠聚積、瑞鼎亦已針對Micro LED研發多時,相較於其他國家,李允立說,台灣在LED、面板、半導體以及驅動IC有完整的產業鏈優勢,且具有領先的利基,可望帶動Micro LED快速推進,預估五年內,Micro LED成本將大幅下降。
台廠自從在OLED這一仗輸給韓國與中國後,要重新在顯示器大國地位扳回一城,堪稱地表最強的Micro LED顯示技術,台廠勢在必得,據了解,元宇宙題材中的AR眼鏡,需採用十微米以下的Micro LED技術規格,亦已在工研院與業者共同開發中。
https://udn.com/news/story/6851/5948825
陸廠想幹掉台廠很久了,陸廠沒有了地方政府的補貼(恆大出事,加上現在補貼主要放在半導體),跟台灣面板三喵誰輸誰贏還很難說,電視面板報價繼續跌的話,怎麼看也是陸廠會先倒閉
2021-12-14 03:09 經濟日報 / 記者李珣瑛
三星強攻高階Mini LED電視市場,旗下三星顯示器並規劃提早半年於2022年6月關閉韓國僅存的一座LCD面板廠,三星為鞏固電視市場市占與料源,將擴大對友達(2409)、群創LCD面板採購量
Omdia顯示部門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分析指出,三星瞄準高階Mini LED電視市場,又希望分散對大陸面板廠採購open cell的集中度,勢必增加對面板雙虎友達和群創的8K面板採購量。Omdia預估,三星明(2022)年對雙虎的採購LCD電視面板的總數量,可望超過1,000萬片,年增度幅約達14%。
=============
友達一年的電視產量不到 2000萬片,大概800萬片是交貨給三星. 三星明年若想向台灣 再額外採購 100萬片TV面板,友達是無能為力了,請洽 群創吧.
Runoto 2021-12-14
11月,中國大陸電視市場經歷了一年中最大力度的雙十一大促週期。從數字表面上來看,雙十一期間,部分渠道和品牌的促銷表現業績尚可,但事實上整體行業的真實出貨仍不景氣。全年BP的追趕空間僅剩2個月,2021年中國大陸電視市場規模將在3700萬台以內,20%左右的降幅已經不可避免。
當月,全球電視代工市場繼續衰退,統計範圍內Top10 ODM工廠出貨總量環比下降8.4%,同比下降18.3%。
-- 本月工廠表現特點是“全面下滑”。
-- TPV出貨勉強站在130萬台之上,繼續領跑全球代工廠,也繼續低出行業和內部預期。同比下跌超過20%,環比下跌7.6%。距離160萬台的月度出貨目標掉下約30萬台。全年預計完成1400萬台的出貨量,達成業務目標的84%。
-- 當月表現最好的是BOE VT(高創),出貨約85萬台,為2021年截至目前的最高月份。排名再次上升至第四位,是本月唯一的同環比均上漲的工廠,同比上漲超30%,環比上漲超15%。中國大陸品牌小米和北美渠道品牌Best Buy貢獻頗大。
-- Foxconn(富士康)排名第二,出貨約90萬台,同比和環比下跌均在20%。全年出貨預計在1050萬台左右。
-- TCL SCBC本月排名第三。進入下半年,出貨相當穩定,除了9月旺季前後略有起伏,其它單月物量一直圍繞在90萬台上下。也幾乎和去年同期出貨相當,差距僅在3%以內。
-- AMTC(兆馳)排名落至第五。儘管同環比降幅較大,仍以單月80萬台以上的出貨量保持在第二梯隊陣營。
-- KTC(康冠)維持前六位置,11月出貨環比增長5%。
-- Express Luck(彩訊)雖然環比略有下跌,但同比去年幾乎翻了一倍。出貨量接近50萬台,排在前八名。
-- Innolux(群創)同環比均下跌7%,出貨未達40萬台。
=========================
以往中國大陸年銷售 4500~5000萬台彩電, 佔全球 21~23%銷售量. 比北美市場的19% 多一些.
但研調統計 今年中國大陸14億人口的內需市場大減, 銷售量只占全球 17%, 反而不如 三億多人口的北美市場了.
中國近年貿易戰,疫情, 天災人禍不斷,內需經濟,房地產 都出了問題, 中央得鼓勵促進內需消費. 反倒是 美國人拼命消費採購, 造成塞港問題一直難解.
死對頭 美國人買的電視 比 中國人還多, 中國每年對上游 面板廠上百億人民幣的補貼, 變相是圖利便宜了美國人. 中國真該改弦易轍,轉而對 下游 內需消費者補貼才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