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怕TV報價大跌, 但怎麼跌,頂多是跌到下限 現金成本價, 到了就自動停線,放無薪假, 再不行就關廠,破產.
TV報價是 研調電腦模型臆測的,不是每家面板廠的實際銷售價, 可以參考趨勢,但並非真正市場價格, 有人拿著研調的報價去找面板廠殺價,面板廠不一定同意比照.
以研調臆測的報價,7月起跌,10月就已經接近現金成本價,11月時就會打底. 但友達8~9月營收沒有崩跌,維持高檔, 友達10月的營收會崩跌嗎? 等 下周彭董說法和下個月初公司新聞稿.
生產面板,必須先向銀行團借錢,花幾百億買設備,每季還要花幾百億買材料和付工資. 也就是大家知道的折舊成本和 材料成本, 材料成本占比最高,其次是折舊成本 (AUO 則是人事成本 高於折舊成本) .
當惠科 11月賣一片 32吋面板 35元,已不夠支付 材料貨款 人事費用 36元時,代表 營運現金流入為負數, 銷售收到的現金 已不夠支付上游貨款,惠科就會像華映停線,開始吃帳上現金,很快的現金吃光後,幾百億應付帳款跳票,上百億銀行利息和幾千億本金無法清償, 準備破產清算.
報價跌到現金成本時, 材料商,設備商 和 銀行團,就會開始警戒,買料要付現金,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銀行團停止放款. 必要時各方債主就進廠拆機器搬設備,查封工廠,抵扣呆帳.

32吋出貨冠亞軍 HKC > TCL
43吋出貨冠亞軍 BOE > TCL
50吋出貨冠亞軍 CHOT > HKC
55吋出貨冠亞軍 TCL > BOE
65/75出貨冠亞軍 BOE>TCL>SIO
以上是這波 TV報價下跌的最大苦主,超過 5家, 繼續內捲.
BOE 是蠟燭兩頭燒, LCD TV 和 OLED 都賠大錢, 但 LCD IT 還是有賺錢
TCL 是蠟燭兩頭燒, LCD TV 和 OLED 都賠大錢, 但 TCL 和 Samsung 品牌可能會給回扣
HKC , CHOT, SIO 就很麻煩,產品集中在 TV 重災區,

【CINNO Research】:10月20日:
群創光電路竹G6產線將部分進行改造,預計將有50%的LTPS面板產能改造成a-Si面板產能,生產手機及筆記本等產品。 ——友達LTPS產線擴產,而群創退出,競爭力各有不同;
========================
這則消息為真嗎? 怎會把 高階的 LTPS 降級為低階 a-si 呢? 如果群創真要這樣搞,不如把 路竹工廠賣給友達生產 uLED模組好了...

群創同集團的 夏普 自己有 LTPS廠,還佛心買下 JDI 荒廢的 白山LTPS大廠...夏普+群創的 LTPS產能過剩.
現在OLED 大舉入侵手機面板市場,BOE,TCL,天馬,夏普,JDI... 的 LTPS過剩,營運虧損. 只有AUO 反而要逆勢擴增 LTPS產能.
營業現金流 對面板廠很重要.... 一旦營業現金流長時間= 0,就會衝擊上游 材料供應商的供貨信心和 銀行團放款.
現在TV報價貼近現金成本價,幾家大陸面板廠的營業現金流就會異常. 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呢?
若只是短期一兩個月營業困境,員工也許還能忍耐短期無薪假,材料商設備商 暫時還能忍耐付款不正常,銀行團還能忍耐付息不正常.
若拖超過3個月,員工,原料廠商,設備廠商,銀行團就會開始跳腳.
面板廠最壞的情況就是報價跌到 現金成本,接下來就會反轉向上,否則面板業者很快就撐不下去關廠倒閉.
常聽人說, 股價反應會領先基本面幾個月...如果,年底12月反轉,那現在股價差不多要反應了吧.

網路上,有人整理的資料,9月品牌 TV拉貨已經明顯增加了.
國際上反托拉斯法,嚴禁面板廠之間,聯合壟斷,協議哄抬報價...
但這次品牌廠,集團砍單,操控報價,不知該用哪條法律來嚴懲...

看來禿鷹和分析師,早就知道品牌廠間的陰謀詭計了,該不會就是主事者或共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