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犬君 wrote:
hmchang0904...(恕刪)
柴大及各位先進晚安..
對於大家所探討的政經議題,基本上小弟沒法做出有養分的說法
但本月台灣本身公布的經濟數據基本上都在高峰區...
這樣的狀態成長動力維持不易....
相對的cp值就不高了
個人看法就這樣幾個字而已
再來延續上周講到加權股價指數與美國長債的相關係數為負值
這個星期又簡單擴張了長債與reits(這裡簡單用國泰r1代替)和加權股價指數之關係
測試時間:2007-2017年
比較模組:1.債基買進持有 2.reits買進持有 3.加權股價指數買進持有 4.債劵/reits/加權股價指數各1/3每年在平衡一次(圖中稱為
靜態策略) 5.債劵/reits/加權股價指數策略性動態調整
測試說明:各組均不含股利,但獲利部分均再投入
測試結果:1.債基買進持有 年化報酬2.81% 標準差17.35%
2.reits買進持有 年化報酬2.77% 標準差14.61%
3.加權股價指數買進持有 年化報酬2.01% 標準差31.75%
4.債劵/reits/加權股價指數各1/3 年化報酬4.31% 標準差10.91%
5.債劵/reits/加權股價指數策略性動態調整 年化報酬8.12% 標準差17.49%

從上圖可見組合後之資產報酬與穩定性均提升
另外雖然reits連跌數年組合資產還是勉力上頂..也差不多將單一資產下跌式化掉
基本上各項策略加上股利約可提升3%報酬率..
最後再附上相關資產與加權指數靜態組合與動態組合之效率/風險圖

我想...
動態式投資組合(通常我都說是投資模型)確實是我們可以去開發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