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zom wrote:很可惜,並不是博士。醫學系畢業拿的是M.D.。
而且你們的學歷都是Ph D.,就是博士耶...(恕刪)
在toyota後面,是你的錯;
在toyota旁邊,還是你的錯;
在toyota前面,沒有錯,加入吧!
            那些會吵的病人, 多半是不需要急診的病人.
真正需要急診的病人, 多半不會吵...

明明喝一包新鮮屋的葡萄多, 比打葡萄糖水更能補充熱量, 比打生理食鹽水更快速補充水分,
很多人就很迷信掛了一瓶點滴, 就好像有在治療一樣.
葡萄多 42 大卡/100cc, 400 cc 共 168 大卡
同樣的 10% 葡萄糖水, 400 cc 共 40 g 葡萄糖, 160 大卡, 而且打下去很痛.
生理食鹽水用最快的速度打也需要 30 分鐘, 喝葡萄多 400 cc 不需要五分鐘.
其實醫師給病人打點滴, 很多時候就是告訴病人你別來吵我, 我還有其他病人還要看....
台灣有很多不必要的醫療就是浪費在打針, 打點滴的文化.
80% 的點滴其實都是不需要的. 消炎針很多也只是味素藥, 讓病人以為醫師有在治療而已.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而這種" 期待的治療" 很多都是非專業且非理性的.
很多時候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 讓很多醫師採取一些不必要的治療.
感冒需要吃藥嗎? 其實不需要. 所有的藥物都只是症狀治療.
而且可能因為變更你的病程, 造成本來兩天就可以好的拖到三四天, 因為正常的免疫反應被打亂.
腸胃炎需要吃藥嗎? 其實不需要, 空腹, 補充水分電解質就夠了.
真正有問題的腸胃炎, 超過三天不會自然好, 那才需要治療.
腸子本來就有一堆細菌, 所以所謂的消炎藥, 抗生素其實都是多餘的.
反而你把抗生素吃下去, 改變腸子的生理狀態, 反而讓腸胃炎拖更久, 或是產生新的併發症.
但是, 如果一個醫師真的秉持這樣的治療,
他一定會被當作一個很沒醫德的醫師,
因為病人認為這個醫師坐視病人受苦受難, 完全不打點滴消炎藥, 是個很沒 " 醫德" 的醫師,
可能醫德是什麼定義, 都被冠上病人自己的定義.
所以很多時候, 開業醫必須配合演出, 開出一堆根本就是最後丟到垃圾筒的藥.
不這麼做, 開業醫就沒有病人.
台灣的非醫療人員的醫療常識, 老實說我認為非常地不足而且非常地不正確.
耳溫槍對空量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量到的不是空氣, 而是牆壁,
因為紅外線感應到的是牆壁.
偏偏就有一堆人拿著耳溫槍對空量, 老實說我覺得很可笑.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感冒? 前面說過了, 喝水休息比較重要.
腸胃炎? 除非真的脫水, 否則不需要. 只要有正常意識的人, 脫水都會自動找水喝.
只有自己不會喝水的人, 又脫水脫得很厲害才需要.
所以真正需要點滴的人:
1. 休克的病人.
2. 禁食的病人.
3. 需要注射靜脈藥物的病人
剩下的, 安慰藥的成分居多.
這種不必要的醫療, 尤其健保制度下民眾有 " 吃救本 " 的心裡,
難怪醫療費用不斷上升, 而且很多是浪費掉的.
SARS 期間很多醫院住院率下降.
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不會因為 SARS 而不住,
由此可知台灣有太多醫療資源是因為錯誤的健保政策而浪費掉的.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內文搜尋
    
    
 從 APP 打開
從 APP 打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