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實際上來說,彭總裁要是真的來個大轉彎,可能各位還等不到實質所得成長的甜頭,就已經陣亡了........
雖然說讓台幣長期維持一個貶勢是一個錯誤的政策,理想的匯率本來就應該要隨著經濟狀況自由浮動.......
不過台灣是一個外銷導向的國家,內需長久以來一直就是被壓抑的;從以前的威權政府時代鼓勵人民儲蓄,
並且對高價進口商品課徵懲罰性的奢侈稅,另一方面又極力扶持外銷產業並給予各項稅賦與資金上的優惠,
卻又不肯輔導廠商深耕屬於自己的品牌與技術,只是拼命的搞外銷賺美元;去製造一個大而無當的外匯存底
規模..........
國內以外銷為導向的企業在競爭力越來越弱的情況下,當然只能靠弱勢的台幣匯率來支撐出口規模,但是這
種變相補貼是犧牲掉老百姓的實質所得,因為台灣本身是個缺乏資源的島國,大部份原物料都是仰賴進口;
犧牲匯率不只讓老百姓飽嚐輸入型通膨的壓力,外銷廠商在進口原物料時也會有一樣的問題,所以在上有
鍋蓋(韓國或大陸等競爭對手,導致商品利潤越來越低),下有鐵板(原物料價格長期往上走)的情況下,碰到像
現在這種全球不景氣(產品需求減低),就只能朝管理成本來開刀了........於是休無薪假,資遣甚至是整廠遷移
到大陸或越南等地的情況下就會層出不窮.........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老百姓的實質所得受到經濟不景氣(無薪假,裁員導致失業率升高)與弱勢匯率(輸入型
通貨膨脹)的雙重夾擊下,老百姓的的可支配所得早已縮水許多!以目前政府要老百姓多消費拼內需根本就是
胡說八道,生吃都不夠了還能曬干嗎?.........鼓勵大家多買國貨?除了日常生活飲食以外哪些原物料不是進口
的?長期忽視與壓抑內需市場的苦果現在才開始而已........實質所得縮水就算是發再多消費券也只是飲鴆
止渴,發券的錢還是從老百姓" 未來的 "口袋中掏出來應急的,到最後還是會被外國人賺走相當大的部份!
要彭總裁來個大轉彎不是他能夠決定的,國家在長期重出口輕內需的病態政策下,早就進入一個惡性循環了,
要是像那位作者說的立刻去做的話,不只產業會馬上垮,老百姓也會馬上跟著陪葬......但是不這麼做的話台
灣的經濟會掛掉也是早晚的問題,除非政府能夠痛改前非開始深耕屬於自己的技術與產業,再配合產業的
狀況來將這個病態結構慢慢的調整過來,我認為這不是10年或20年就可做到的事,更何況現今當家的政府
根本就不想靠自己只想靠對岸,那就更遙遙無期了............

ppt18360 wrote:
這篇文章中有幾個地方...
實質薪資是負的? 這是什麼意思? 每個月領到的不是公司給的薪水而是公司給的帳單???
(恕刪)
我猜應該是實質薪資成長率。只要薪資增加的幅度小於通貨膨脹的幅度,
受薪階級相對來說是越來越窮。
個人覺得最近降息應該是還好,因為看電視聽彭總裁說為物價大跌,
所以相較之下實質利率是正的,換言之現在存錢有真的變多。
之前還是負的,越存錢越少。
至於台幣貶值究竟是好或不好應該是要算過才知道。
貶值有利出口但是不利進口。升值就是有利進口不利出口。
所以要算出口多賺的是否超過進口的損失,還要要考量在當下要顧出口還是進口。
台灣產業說起來就是加工業,進口原料和生產機器,加工成為產品出口。
以目前來說,全世界經濟大衰退,原物料相對便宜,也沒人想進口機台擴產,
反而是出口奄奄一息,所以讓台幣貶值似乎是合理的做法。
ppt18360 wrote:
美國印美金, 一堆人...(恕刪)
我只能補充一些
外匯存底就是進出口的金額相減
順差就是我們有盈餘
逆差就是錢都被他國賺走了
這幾年台灣最大的順差來源是中國(因為電子業生產基地都去中國了)
過去30年來台灣最大的逆差國來源為日本
(因為日本掌握各行業的原料 零組件 工具機等)
美國從70年代開始都是貿易逆差
一直到現在還是逆差
所以去年媒體一直看空美元
就所謂的雙赤字
預算赤字與貿易逆差
無法支強勢美元
但事實上美元轉弱的因素不是只有這兩條
美國對全世界貢獻良多
光在這一點上
就貢獻多多
他已貿易逆差換來各國的經濟水準提升
雖然它利用消費國的優勢
來達到他在世界各地的政治警察的目的
但是他還是對全世界貢獻良多
印鈔票換外匯
這講法不通吧
一國的鈔票豈能讓你要印就印 不印就不印
市場自有一個機制在調節
不能亂印
老實說我也不贊成台幣貶值
一國的經濟水準絕對是建立在強勢貨幣上
但無奈 電子業佔整個GDP近7成
若是我 我也會讓台幣貶值
政府也只能像現實低頭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