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lme wrote:
雖然我是沒遇過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的情形
不過收錢很快..保險理賠時給錢拖拖拉拉倒是真的..
像車禍的第三責任險..和對方談好了和解..也是我先出錢給對方..兩個月後保險公司才撥錢下來給我..
醫療給付也是一樣..附了單據..要2週錢才下來..
一點時效性都沒有..要是有急用..根本幫不上忙..
幾乎每一家保險公司都一樣..
對阿!買基金也是很機車,
扣款都嘛一早就扣,贖回也要等個1、2週........
買車也是很慢,明明錢已經付了,
還要等幾天,真機車.............
辦貸款也是,明明文件都送齊了,
偏偏還要審個1、2週,真是有夠鳥..........
有時在外面大便也很煩,
明明已經到廁所準備要脫褲了,
偏偏有人搶先一步了,等老半天差點拉在褲子上,真機車...........
順便告訴你,保費你也可以慢繳阿,
寬限期不是2個月嗎?你不要準時繳不就好了。
繳個幾年,保單價值高了,你還可以更慢繳。
我再告訴你,國泰人壽一個月理賠金額搞不好有10、20億,
又不是你一個人在辦理賠而已,難道你辦個理賠別人還要讓你插隊嗎?
等個2週都可以嫌?那有很多事要等怎麼辦?
不賣牛肉麵的老張 wrote:
p大這樣說感覺有點用學歷來殺人喔~~我不贊同這類說法
那您認為現在的金融商品有沒有符合會計公平對價原則呢??
可不可以請您解釋一下~~!!
那為何台灣的基金等費用收費比國外還高??
要說全世界的基金手續費這我不曉得,
但台灣絕對比香港便宜,
香港中國銀行基金申購是5%,有時候會打折,
之前最好的折扣是8折,也要4%,跟台灣比起來貴了2倍不只,
想要有更好的折扣,可以,戶頭裡存個50、100萬港幣就可以。
論投資型保險,你也可跑一趟香港的銀行問問,
基金檔數少,附加費用比台灣更高,
有的是後收型,但年附加費用高達4%左右,非常嚇人.........
金融商品有無符合公平對價原則?
不用附加費用(手續費)最公平,
要不然收多少都有人嫌,
如果要符合會計公平對價原則,
那做生意的人通通可以拉出去砍了。
我弟弟是藥廠業務,藥品的公平對價原則您要不要討論一下?
我在華航服務,也有很多人認為機票太貴,
那怎麼辦?怎樣才公平?免費嗎?
公司要賺錢,幾千個員工要領薪水,機場規費也要付,這些怎麼算?
我覺得金融業的弱勢在於它們的收費是無形的,很虛幻,
金融業玩的就是一種數字遊戲,既然是數字遊戲我們很難判斷要付多少錢當手續費,
簡單來說,投資者得到好處,通常會覺得付費OK,
但虧錢的時候多半覺得金融業憑什麼賺我們的錢。
大概是這樣吧!我個人覺得啦!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