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david wrote:捕風捉影?如果今天D...(恕刪) 如果美股漲400點大概可以抵銷讓台股跌200點...所以台股平盤 美股昨天應該漲了600多點我這預測到底對了沒有??我想我只關心這件事情而已
jahvet wrote:看了前面一堆批評的文章,再看看今天股市的表現。可以充分證明做捕風捉影的預測是多靠不住的事。 又不是今天就實施怎麼可能今天就跌很慘公告出來頂多事先反應今天已經壓制了這幾天漲勢了要看威力要等明年不過這本來就是該做的短多長空以後投資者更能看出公司體質
roce wrote:如果美股漲400點大概可以抵銷讓台股跌200點...所以台股平盤 美股昨天應該漲了600多點我這預測到底對了沒有??我想我只關心這件事情而已...(恕刪) 你........................................認真了
十號公報的利空效應應該反應的差不多了,這好像是舊聞了,因為"外枝"不是早就再唱衰了嗎??大企業應該都會將這些虧損大部分掛在第四季...(正派的),因為,上半年好像都賺不少,足夠支撐這些庫存跌價損失,只是,大家都要勒緊褲帶了.........
阿智智 wrote:10號公報明年1月1...(恕刪) 因為10號是採淨變現價值與成本孰低法以往採美國GAAP時是LCM法借方 存貨跌價損失---銷貨成本加項貸方 備抵存貨跌價---存貨減項大大你覺得“多年“存貨跌價損失會有迴轉的一天嗎?多年的損失一次認列...按公報那句話【損失當時沖減】2009/01/01實施的話應該是2009/01/01當日要認列(沖減保留盈餘)結果是如何損失多少...內線知道了...外資也知道了Q1投資大眾才看得到結果...這樣的話...財務報表有啥意義...作文章給大家看嗎銷貨成本加項 → 銷貨毛利下跌 → 損益表 → EPS↓存貨減項 → 資產下跌 → 資產負債表半強勢效率市場 利空效應差不多了嗎?請大師指點有些存貨如果送你...你都不要...譬如3年前科技產品零組件淨變現價值沖銷為0...結果又是怎樣哩政府如果要保護投資人就不要跟大老闆在桌子底下瞧事情...該倒的銀行就讓他倒...不然大家的存款有一天都蒸發啦...所以說都市人不要太計較...算那麼清...日子很難過...就讓他傻傻分不清楚....想到多年前的恩隆案那個第一大會計師事務所與美零/花其...等等大型金融機構合力虎爛這個市場...雷蠻又是一家...你還會聞著蛤佛雙博士的分析師放的屁嗎...LTCM這家公司不是傳說中懦背餌經濟得主來操作的還不是倒...還是這些金融期刊顯著的結果...到底能不能應用時務上哩?還是理論是理論...時務是時務...這樣的話何必花時間花錢念大學唸碩博士
jpdmxxx wrote:因為10號是採淨變現...(恕刪) 應該是2009年所出的財務報表才開始適用的, 沒有公司在1月1日在出報告的.在季報發表前, 還有三個月的市場變化, 成本會不會比市價高還很難說.
大大那個10號公報屬於【會計原則】改變並非【會計估計】變動喔...應該是要追溯調整所以19xx年到2008/12/31的存貨到了2009/01/01依舊還是要做減損測試....(此處應該要沖減保留盈餘)2009/01/01當天就認列;認列不代表出報告喔~但是投資人一定不知道認列多少~Q1才公佈嘛季/半年/年報是必要公開的查核或確認性(目前逐漸的使用assurance取代audit)...還有許多非必要公開的...在此不廢話多說借-保留營盈餘(前期損益調整)貸-備抵存貨跌價當然2009開始是列為存貨跌價損失/備抵存貨跌價還有應該要用【淨變現價值】並非LCM的市價...為什麼【淨變現價值】這個詞很重要哩...這有點是在幫10號公報解套...讓公司跟會計師有一片寬廣的協商空間所以我在25篇就說到...這是在作文章給大家看...而10號公報是基於目前比較流行的國際會計準則...那樣的話DDR1/DDR2/2-3年前LCD...淨變現價值又應該多少?科技業洞很大...協商空間也大...都市人別算那麼清啦~日子也好過點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