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h_2 wrote:說到北富銀 十年前滿街的台北市銀行 現在台北市去哪找北富銀
資產變賣一空 人員資遣光光 減資洗了幾百億去港商富邦金控玩大富翁了
然後說一句我們是港商就這麼算了
二次金改跟高鐵一樣都是政黨惡鬥下的犧牲者
連公開招標都炒作成賤賣 還有什麼不能炒成貪腐罪行的
現在大型電子公司想要跟國內銀行貸款都因為超過銀行資本額等於放給外銀賺
現在國內只有一堆體質不健全的地區銀行等待併購
金融業進軍世界的遠景就這樣沒了
我也曾是台北市銀行的一員,當時所發生與您描述相去甚遠!
1.記得當時北市府二次釋股以後,北銀發現有三家金控夾著龐大的壽險資金在市場上默默購買股權,數量已足以影響董監事席次,可想而知將會上演一場超級敵意併購!
2.北市府必須在行政院規定期限內完成官股釋出至一定比率以下(記得應是85%降至30%以下),這三家金控已備妥資金等著期限一到撿便宜。
3.北銀經理階層建議市政府與其等到期限一到,賤價賣股,不如在市場上公開招親,經財政部同意以後委託高盛計劃用交換股權方式完成民營化。
4.這場公開招親有五家銀行競標,除了換股比率以外,還加上員工留任資遣條件等一併考慮。
5.最後選定富邦金為合併對象,同年隔月財政部同意國泰金合併世華銀行,市場傳聞是因為北銀嫁富邦以後,蔡家兄弟才同意國泰迎娶世華。
6.事隔多年市場才了解合併後北銀員工的待遇真的很優,舉例來說,襄理級以上民營化加資遣共領取800萬以上,留任員工雖工作時數增加很多,但大環境都一樣,底薪沒減。
7.至於資產變賣一空???真是沒有根據,台北市銀有40%的房舍是自有,至今沒聽說過變賣的!
8.至﹙大型電子公司想要跟國內銀行貸款都因為超過銀行資本額等於放給外銀賺﹚講這句話實在很外行,為銀行法的限制,巨額貸款都是透過數十家銀行聯貸,但是因為過去政府戒急用忍,限制海外投資比率上限40%才造成外國銀行有生意可做。
都已經賠那麼多了,還有必要在急著現在兌現嗎?
分享一下今年台新金的自結業績資料
台新金今年到九月,稅後盈餘 4.1 億元
台新銀自結稅後盈餘就占了 4.4億元
但台新票券虧了 3.7億元
與07年同期比較
台新金有 56億左右
台新銀有 37億
目前我還是認為台新金被過度看空,
一部分要感謝某位評價很好的委員在當彰銀董座時,
天天在電視上提到台新金,讓台新金曝光機會大增。
另一方面,台新銀做消金及財富管理為大宗,也是
目前在全球性金融恐慌,消費者最直接反應金融產品及
服務需求下降的產業;加上併購彰銀以及持有部分雷曼產品
的虧損,自然容易形成被放空的標的。
此外,大家在提到併購案的時候,一般較容易直接聯想到台新金、
彰銀及扁政府二次金改,實際上台新金背後有一家低調行事的新橋
資本,某種程度上可以影響台新金的決策,當然細節我完全不清楚,
但有興趣者可查看總經理林克孝的發言,多次提到的某大股東與新
橋資本的關聯性。
※以上言論均為本人於夢遊中所為,不負任何第三人因引用及誤信所為投資之虧損責任。
eugenelin wrote:
最後回應收費部分,相信你去香港和新加坡,妳會發現先進銀行早就在強調使用者收費了,你去匯豐開卓越理財的他的門檻和費用水準可是比台灣的還要高。在舉信用卡作例子,全世界不收信用卡年費和相關費用的國家很少,之前只有台灣趕這樣花,管你有沒有刷都免年費、都給你機場貴賓室。使用者收費是先進銀行導入的實務,如果你認同這些先進銀行有「競爭力」的話,你應該也會認同收費政策...(恕刪)
針對這點,小弟提供一下一點經驗。
小弟待英國,在這,跨行提領不用手續費,信用卡不用年費...還有很多直接從帳戶扣款的卡,像Debit Card, Solo Card 等等,都沒年費的問題。所以先進銀行,未必只是強調使用者付費...(小弟的銀行也是前十大的)
路難行 行萬里
monlai wrote:
針對這點,小弟提供一...(恕刪)
感謝monlai大提供寶貴經驗,我想debit card台灣也是沒有收年費,這點應該沒有問題
英國又是十大我猜可能是RBS or Barclay,兩者目前確實都沒有收年費,但剛剛看了卡片規格,相對台灣customer benefit較少,或是可能某些服務需要額外付費。
我想強調的是:信用卡服務應該讓取得服務的人針對服務付錢,尤其是在拖吊、機場服務等附加功能方面。年費這種效益模糊的費用,通常是用來補貼信用卡中難以歸屬的成本,越不收的,不是他的經營效率極好成本極低,就是市場上大家都不收了,只好不收來競爭,或是區分初各種不同的卡片,例如學生卡服務陽春不收,白金卡就收等。不過到頭來,他不收年費,一定會在經營成本上動手腳,甚至在服務上縮水,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事實。
至於跨行提不用付錢這塊我則有些納悶,台灣已經算很便宜的了,在美國跨行提費用就蠻高的。基本上用自己家atm提別人銀行的錢,還願意幫忙負擔費用,除非是他的作業成本極低(像網銀),不然實在有點吃力不討好,我不太清楚歐洲地區提現的實務,或許瞭解過後再來分享。
[態度] wrote:
跨行提領不用手續費 沒有次數限制? 不需要任何限制 任何戶頭都可以??
至於從帳戶扣款的卡(Debit card) 台灣是用 Visa金融卡 不但台灣不需要年費 美國也是不需要年費的 至少我用過的是這樣啦...
如果跨行提領不用手續費 且沒有任何限制 可能是老兄你存了太多錢了 是大戶人家吧~! ...(恕刪)
抱歉,不知道我的文字是否造成誤會...
小弟指的是ATM的跨(銀)行提領...這在全英國都是不用手續費...(沒次數限制,任何戶頭,但這有規定一天提領總額度)
跨(分)行提領也沒這問題
在英國,Debit Card的種類很多,小弟也不是真的清楚所有的差異,像小弟的是mastero的,網路定機票不用手續費,但是信用卡visa要...
這在我們這種窮老百姓都適用...
路難行 行萬里
eugenelin wrote:
剛剛查了一下,英國目前有幾個主要提款系統(natwest為其一,其他rbs等大銀行也有自己的連鎖),兩個系統各包含了許多銀行,所以系統內跨行提不用收錢,但是跨系統的則要手續費。連鎖的地域性都蠻強的,英格蘭與蘇格蘭各成格局,monlai可能都是在同一連鎖內跨行提,所以都不用收手續費
此外英國銀行雖然跨行提、轉帳都不用手續費,不過轉帳通常要超過一天完成,不像台灣是即時的。英國也收較高的罰款手續費...(恕刪)
再回應一下...
小弟不是很清楚英國究竟有幾個系統,但是僅提供一些資訊...
小弟的銀行是RBS,在蘇格蘭,在這,在任何一間銀行提領,應該都不需要手續費。(包括natwest, bank of scotland, hsbc....)
小弟在英格蘭時,也從來沒被收過手續費(哪間銀行已經忘了,但是不是RBS)。
但是,有一種提款機,是會擺明說會收手續費的,那種,我們都不會去用。那算不算是另一種系統,我就不知道了...(因為缺錢的時候,用debit card去超級市場cash back就可以了)
再者,跨行提領不用手續費,但是轉帳的手續費可是很高的,高到多少就已經忘記了,因為從來不會想要去用。
而有另一種制度是設定定期轉帳,(交房租用),但這種就完全不用手續費。
------------------------------------------------------------
英國的銀行體驗,跟臺灣、美國會完全不一樣,臺灣人剛到這,應該會受不了吧...呵呵...
路難行 行萬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