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又不是你的收入.....台灣人均GDP的算法是被世界各國斥之以鼻的算法...他把全台灣所有貨幣流動都算進去,包含不動產,出口貿易業,半導體,金融貿易....甚至連詐騙都算進去了~反正這都是每個國家自己算的~又不用驗證.... 再除以人數~~得到了一個打腫臉充胖子的人均GDP.而且這個人均是2300萬人...所以算工作人口的話,那會更笑死人.....其實用大麥克指數最準確了,你一個國家的購買力多少,看這個最準事實上台灣物價超英趕美~一個月領五萬的台灣人,實質生活能力遠比對岸六千人民幣的人低......2025台灣人是均窮,...平均生活能力都遠低於大陸人了....
simbalion312 wrote:其實用大麥克指數最準確了,你一個國家的購買力多少,看這個最準事實上台灣物價超英趕美~一個月領五萬的台灣人,實質生活能力遠比對岸六千人民幣的人低......2025台灣人是均窮,...平均生活能力都遠低於大陸人了.... 你都知道大麥克指數了,我找到2024的文章,台灣一個大麥克賣2.28美元,中國一個大麥克賣3.53元,以昨天台幣對美元30.04來計算,台幣50000=1664美元,人民幣6000元=840美元,台幣50000元在台灣可以買729.8個大麥克,人民幣6000元在中國可以238個大麥克這樣你還說台幣5萬比不上人民幣6000的購買力? 你說台幣5萬購買力比不上人民幣1萬2我還相信 也對,在mobile01就只會看衰台灣,吹捧中國,說一下台灣好就是1450、綠蛆、蟾蜍...,隨便罵 要吹捧中國要選對數據,不要自己打臉。幸福台灣大麥克價格全球最低?解析物價與GDP的比較
jackx0117 wrote:預估就是這麼高,你沒有表示你能力有待加強,先不說了,我要去舉牌子了 沒錯,今日最中肯!看一群魯蛇崩潰自己不但只有一顆,還比人小!這沒跟上人均的,肯定是能力有問題!先不說了,哥!你那舉牌的活,還有沒有缺?
sunflower2251 wrote:看來26年三萬點不是...(恕刪) 員工賺的比例變少,老闆賺的比例變多,貧富差距拉大。-------------------台灣的薪資所得占GDP的比例呈現下降趨勢,從1990年的133%降至2023年的70%左右,與先進國家的平均水平約100%相比有明顯差距。長期趨勢:台灣的受僱人員報酬占GDP的比重,長期以來呈現下降趨勢,從1970年代的50%左右,降至近年來的43%左右。與先進國家的差距:先進國家的受僱人員報酬占GDP的比重,多數在50%以上,甚至超過60%,而台灣的比例明顯偏低。原因分析:產業結構轉型:: 台灣的產業結構從勞力密集轉向資本密集,導致勞動成本占GDP的比重相對下降。高科技產業發展:: 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雖然帶動了GDP成長,但其受僱人員報酬占GDP的比重,相對其他產業較低,這也影響了整體的受僱人員報酬占GDP的比重。企業盈餘分配:: 企業盈餘的分配,更多流向了股東和資本家,而較少分配給勞工,這也是導致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重下降的原因之一。對社會的影響:所得分配不均:: 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重下降,意味著勞工在經濟成長中的分紅減少,可能導致所得分配不均的問題更加嚴重。低薪問題:: 低薪問題也與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重下降有關,因為如果勞工的薪資未能跟上GDP的成長,就容易出現低薪現象。政府的因應對策:調整最低工資:: 政府持續調整基本工資,希望能提升勞工的薪資水平,並縮小與其他先進國家的差距。鼓勵企業加薪:: 政府也鼓勵企業為員工加薪,並提供相關的租稅優惠,希望能帶動整體薪資水平的提升。調整產業結構:: 政府也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希望發展高附加價值產業,提高勞工的薪資水平。總結: 台灣的薪資所得占GDP的比例下降,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政府也積極採取相關對策,希望能改善勞工的薪資水平,並提升整體所得分配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