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12346789 wrote:不只三明治這麼報導吧...(恕刪) 樓主一直在自我的催眠還是在騙人家進場買台塑四寶呢?中國現在有的石化集團的產能.已經有六,七個六輕的產能這麼多了.台塑已經不可能再有空間了..只有轉型到特用化學及半導體化學去.才有活路的.
jerryho282 wrote:你是大陸人嗎?如果大...(恕刪) 因為我是觀察塑化類股開始崩跌是2022年烏俄戰爭,中國又多了一個便宜的石油來源,俄羅斯受到國際制裁幾個月後開始便宜銷售石油給中國,塑化類股開始大跌獲利大減少,純屬討論,相對那些反面的意見也值得我參考,因為目前現在台股股票的位置很難找到投資標的
伊郎運油到中國還要海運有比直接拉輸油管到中國的 俄羅斯 快又便宜嗎?而且中國境內不止只有中俄的輸油管 還有其他的輸油管看在中國石油進口的占比俄羅斯沙烏地阿伯最高伊郎 那點占比.......可以被從其他被制裁的國家取得像委內瑞拉
美國早先就宣布購買伊朗石油的國家會被二次制裁,但大陸還是繼續買還大買特買,惟獨不買的就是美國的石油跟天然氣,況且石化產業鏈在大陸已經形成規模經濟,台灣塑化業從大陸進口後轉賣的成本比自行生產還賺,這跟大陸從哪一國進口石油沒啥關係,比起伊朗的船運石油從俄羅斯拉管線購買的石油還更穩定,中俄互補各取所需合作無間啊
伊朗石油出口主要是亞洲,講到亞洲就聯想到中國???大家進口貨號都不是石油,以規避美國的制裁,所以中國海關進口國沒有伊朗中國石油進口總量佔全球的42%,伊朗因為被制裁石油出口只佔全球的2%,中國進口其中的25%,相當於總進口量的不到1.2%2023年的新聞,加起來剛好91%到亞洲伊朗在制裁下維持石油出口,亞洲仍為主要市場伊朗的大部分出口被送往亞洲,那裡的地緣政治一致性和物流靈活性使得貿易得以持續。新加坡是最大的目的地,接收了60%的進口量,其次是中國(25%)和馬來西亞(6%)。中國港口如東嶼頭和嵐山,以混合和儲存聞名,在伊朗原油被重新命名並以不同身份重新進入全球市場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2024年中國海關的原油進口數據2023年中國前10大原油來源國,占總量的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