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112年勞退分紅!3/4號入帳囉

固定自提6%,由一開始辦提到現在, 一方面是免稅額度多多利用.
另一方面是當存退休金, 丟進去不管他.
像現在騙子這麼多,不放些你拿不出來的, 都難自保咧~

我有一個疑問

我在youtube頻道看到,勞退金額總數是固定的,純看你有工作的時候提撥多少進去,領完就沒了
假設現在40歲,那為什麼要把現在的錢,拿去存到60歲才能花?
經過20年通膨,相同100萬跟現在100萬購買力差很多吧

我的想法是,應該不要自提,而是現在把薪水拿去做投資(如ETF領股息、債券等等)
這樣才能把收益最大化,而且ETF領股息可以一直無限領,沒有領光光的問題
這樣退休不是比較有保障?

我這樣想有什麼錯誤或盲點嗎?

sundorys

那倒不一定,現在是23000點,台股十年以來最高點,誰敢保證十年後剩下幾點

2024-12-13 18:25
sundorys

台灣股市現在半導體跟美股連結太大了,今天就是一個證明,美股昨天跌,今天就是一路跌,沒在管你績效什麼的,都是跟著大盤走

2024-12-13 18:27
filkluprs wrote:
我有一個疑問...(恕刪)
沒錯,一百分,我就沒自提
filkluprs wrote:
我有一個疑問我在youtube...(恕刪)


盲點很大,首先,投入100萬,之後領的不會只有一百萬,根據現在勞退平均每年有5%以上的平均收益,到時候領的會比這個多,並不是你投入多少就只能領多少,你投入後都還是有收益的,只是60歲之後才能領。另外,自提的部分如果改不自提,自己投資,那首先要先扣掉所得稅。假設你的稅率是20%,勞退每年收益是5%,而你還有10年要退休好了,那你自己的投資收益需要每年穩定7.5%以上才能贏過自提。可參考以下公式,收益跟稅率可以自己替換計算。當然,若離退休年限更久,若稅率沒那麼高,每年自己投資收益需贏過勞退的就不用那麼多。

勞退總收益: X * ( 1+5%)^10
自己投資總收益: X * (1-20%) * (1+ y%)^10


而你可以把自提也當作另一種投資,就是分散投資的概念,而不是全部雞蛋都放同一個籃子,有點像定期定額的概念,持續扣款,強迫儲蓄。
wiselylan

年紀超過40歲後,建議自提,原因是這個年紀通常已有存款,且夫妻合報稅率較高,因為離退休年限較近,那筆錢若自己投資,扣掉稅率後,自己投資的收益率要比勞退平均收益高很多(至少2%以上),才會賺得比自提多

2024-12-12 11:38
filkluprs

謝謝wiselylan大無私分享心得

2024-12-12 11:47
carlo2013 wrote:
自提只為避稅考量
我只把它當定存


抵稅

不期待績效
filkluprs wrote:
我有一個疑問我在youtube...(恕刪)


延遲繳稅。如果不用繳綜合所得稅,自提勞退效應就不大。

綜合所得稅最低是5%以上。
filkluprs wrote:
我的想法是,應該不要自提,而是現在把薪水拿去做投資(如ETF領股息、債券等等)
這樣才能把收益最大化,而且ETF領股息可以一直無限領,沒有領光光的問題
這樣退休不是比較有保障?



沒毛病認識蠻多有年紀但理財規劃很完善的同事沒有再自提
但他卻用另類強迫儲蓄方式
如:幫小孩存股存.存就學基金概念 投入股市 沒有再領出的
因他有炫耀打開APP給我們看損益 個人覺得效益絕對是比給政府投資好

要知道你連自己都無法幫你自己了....為什麼會相信非親非故政府會幫你呢??
今年到10月底勞退績效14.58%,慘輸0050,贏一堆高股息ETF。以勞退基金的配置:股、債、定存、類定存,如此保守也馬馬虎虎還行了。



個人2010年開始自提,14年多了。底層勞工每月擠一點小錢,放牛吃草不花腦筋,省了一些稅,帳戶也慢慢長大。

自己投資的部位大多了,但坦白說績效也沒好到哪去

今年勞退績效估個15%,又能分紅超過30萬
年繳納12%稅時..
假設一年自提有10萬, 那隔年所得稅就可以少12000元,
這筆當期獲利等於12%了~~~
稅少繳就是賺~
與其繳稅出去,為何不把稅的錢放在自己的戶頭~~~
小小夢想 wrote:
年繳納12%...(恕刪)
因為你雖然少繳一點點錢,但是其他的大部份要被鎖2,3十年被政府亂搞,績效差又趕不上通貨膨脹,反正錢是你自己的,高興就好
賞他一根蘿蔔

不知道你投資績效多好,我是覺得以政府主要為平衡型標的來說,跟自己的操作比起來並不差

2024-12-12 14:39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