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rry11111 wrote:
現在很多季配、月配或高股息、優息的ETF都有分散風險、被動操作,就算下市還是可以拿到淨值的優點,
但最近看連完全不懂的婆婆媽媽都搶著大量買進,就覺得有點怕怕的,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到底適不適合ETF?還是只適用於個股?
再這樣下去會不會有一天ETF會出事?
雖然下市還是可以拿回淨值,但如果淨值變得很低很低,那幾乎等同於變壁紙。
另外想請教,ETF淨值和市價漲跌的原理是什麼呢?
人最多的地方不是ETF
ETF最終資金進到哪裡去? 是股票市場.......
ETF會面對的問題國外有很多英文評論都有說到,有興趣可以去google
不過必須要說一句話,沒有賺錢不用承受任何風險這種這麼好的事
有的話大型金控與基金公司一定衝第一
中國不是市場很大嗎?
看看最近對中國曝險最多的金控公司是哪幾間???
存股族要擔心了 .....
喜劇演員 ~
jorry11111 wrote:
現在很多季配、月配或高股息、優息的ETF都有分散風險、被動操作,就算下市還是可以拿到淨值的優點,
但最近看連完全不懂的婆婆媽媽都搶著大量買進,就覺得有點怕怕的,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到底適不適合ETF?還是只適用於個股?
再這樣下去會不會有一天ETF會出事?
雖然下市還是可以拿回淨值,但如果淨值變得很低很低,那幾乎等同於變壁紙。
另外想請教,ETF淨值和市價漲跌的原理是什麼呢?
基金、股票,哪一種投資不符合您說的(紅字標示的部分)
倘若真的擔心?
您只適合「定存」啦
而且不要超過銀行儲蓄存款保險的上限喔
詳見 www.cdic.gov.tw/main_ch/docdetail.aspx?uid=33&pid=8&docid=9
存款人權益保障
更新日期:105-04-18
自民國100年1月1日起,每一存款人在國內同一家要保機構之存款本金及利息,合計受到最高保額新臺幣300萬元之保障。要保機構經主管機關或農業金融中央主管機關勒令停業時,存保公司應依下列方式履行保險責任:
一、根據停業要保機構帳冊紀錄及存款人提出之存款餘額證明,將賠付金額以現金、匯款、轉帳或其他撥付方式支付。
二、商洽其他要保機構,對停業要保機構之存款人,設立與賠付金額相等之存款,由其代為支付。
三、對其他要保機構或金融控股公司提供資金、辦理貸款、存款、保證或購買其發行之次順位債券,以促成其併購或承受該停業要保機構全部或部分之營業、資產及負債。
存保公司為加強保護存款人及維護金融秩序,對於停業要保機構如有嚴重危及信用秩序及金融安定之虞者(系統性危機),存保公司理賠時,對存款人之保障得不以最高保額為限。此外,如果停業要保機構未能適時與其他金融機構促成併購,存保公司亦得設立過渡銀行,承受該機構之全部或部分之營業、資產及負債,以維持金融服務不中斷,並儘速促成其被其他金融機構併購。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