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一個投資者的告白

感謝版主的分享獲益良多…

"選股有一定的堅持:
1, 只買自己看得懂的產業, 產業前景沒有疑慮, 且公司具有產業競爭力
2, 正派經營, 公司不會刻意放利多消息來炒作股價, 公司財務報表中也沒有複雜的投資
3, 公司連續5年穫利, 且盈餘分配率大於6成, 殖利率大於6%, 本益比小於15
4, 不買3位數的高價股, 50元以下是我認為比較舒服的價位
5, 持股種類不高於10檔"

想請教一下版主第2點,"公司財務報表中也沒有複雜的投資"
這個要怎麼看?
或者怎麼看公司財報只有簡單的投資
可以舉例嗎?

感謝。
justinjwlin

[100分]

2023-07-31 6:53
jordon0808
jordon0808 樓主

從財報中的轉投資事業、持有的有價證券,可以看出公司是否專注本業,是否過度理財!

2023-07-31 8:08
好文章
jordon0808 wrote:
整體穫利: 股票 > 共同基金 > 壽險 > 定存
心力投入: 股票 > 共同基金 > 壽險 > 定存
風險: 股票 > 共同基金 > 壽險 > 定存


5分奉上

更正回文,小弟自己看錯日期
所有文章,不涉及實質投資建與推介,或任何股價之臆測及規劃,嚴禁引用筆記內容作為任何投資決策之來源
弱弱的問...戰爭的時候怎麼投資?錢要放哪?
terry508211

黃金啊[笑到噴淚]

2023-07-31 12:43
jordon0808
jordon0808 樓主

我不是專家,不過我會換點外幣現金、黃金備用,海外帳戶留些存款,之後看有沒有便宜房地產可撿!

2023-07-31 12:44
請問樓主的資產大約有多少?

因為前半段的經歷嚇死人,
後半段, 保險跟現金部位太大了?

有點落差太大,
我如果有像樓主一樣的專業背景、學習歷程與投資績效,
我應該不會放太大的部位在現金跟保險....
jordon0808
jordon0808 樓主

不同階段,有不同選擇。年輕時想致富,敢衝敢冒險,結果大好大壞;人生下半場,健康、生活品質才重要。

2023-07-31 12:31
uglycat

財富足夠之後,重點就不是再增加而是守住

2024-02-20 8:57
好詳細的心路歷程,給推
很棒的文章,樓主應該長小弟十歲左右,那時候股票分紅還沒費用化,隨便給,哈,羨慕。
之前認識的大哥們退休的有一半,但有一些理財不善,很多又出來打工,很辛苦。
小弟畢業隔年就來竹科,轉眼間也即將步入第25年,過兩年滿五十也想退休陪家人。

想請教大大定存跟壽險的利率打不掉CPI指數,如果每年又從中領取生活費用,
未來醫療越來越進步,幹細胞/人工器官...的加持,可以活到120歲?會擔心嗎?哈

不動產未來飆漲的機會不大,慎選好的區域產品標的,打通膨看起來是不錯。

jordon0808 wrote:
現今資產配置: 定存 > 壽險 > 股票 > 外幣 > ETF
以上是我對投資的一些看法, 也許很主觀, 數據也不見得精確, 讀者認同的部份就自行收下, 意見不同的也不必太計較, 畢竟
人可以活到120歲?最富裕的美國,人均壽命已從2019年高點79歲跌到最近的76歲。樂觀可以,但也不能太樂觀。就像你買AI股一樣,要有期待,但也不能太期待。否則像今天這根黑棒,會讓你痛不欲生。我看事情都是中庸看待,有一點樂觀,但也不是很樂觀,因為這世間的暗黑勢力總是會突然浮現。今天的AI股走勢難道不是這樣?
蠻認同你的投資~
想必資金部位一定挺龐大的,才能以定存、儲蓄險為主,
不過這應該是最保險的方式吧!
常聽到號稱理財專家說買儲蓄險,其實不太適合投資,
但相對於剛出社會的新鮮人,先穩定的儲存一定金額,一定年期後再去進行風險性較高的投資,不是更安全些嗎?
幻月冰靈

反了越年輕越可以承受風險,等資產過三千萬以後再來去槓桿,槓桿可以開1800萬這個是自由的錢,崩盤的時候可以加碼使用

2024-02-20 11:25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