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瑞信部分債券註銷 我國曝險金額出爐

會不會大債國以後也來這招,什麼利息,連本都不還了!
反正給你安個罪名,就沒收資產
llyujen

惡性通膨就貨幣貶值,美債就跟著貶值(同樣美債換回美元所能買到的東西更少了),然後美國債務問題就解決了

2023-03-23 16:50
smallbeetw

然後美國霸權就跟著惡性通膨的美元走了... 所以老美最終一定是保美元價值而不是股市或公債... 有美元價值才有上面兩個... 而印太多錢最終美元就是沒價值, 所以控制通膨才是真正的首要目的...

2023-03-24 22:03
chiyenms wrote:
發行時的條款本來就寫...(恕刪)


感覺CoCo債(AT1債券)類似可轉換公司債。但是問題是瑞士銀行買瑞信的資金,CoCo債(AT1債券)的持有者有分到嗎?

公司清算資產時,公司股東是要最後才能拿到公司資產。

這破壞公司清算資產分配順序。

後果,可能造成可轉換公司債跟無擔保公司債的市場價值消失。
這個操作有點奇怪,可能要過一陣子才會明朗.

15E對沙國是小錢,不過這後座力可能不只這樣.
何患無 wrote:
感覺CoCo債(AT1債券)類似可轉換公司債


文字上也是,COCO 債 = 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

但,轉換的控制權在公司方,不是在持債者。

可能轉成股,也可能轉成零。購入時要看好發行條款。

(通常沒空一一去看,所以不清楚會買到的是什麼東西的話,就不要買。)
或時間有限,沒空看覺得財產夠多風險可接受,押下去的話,至少不要單項重押。
金融商品追不完,買後還要一一追蹤各家變化。光是大宗商品一個人就看不完了。

---
之前買方的邏輯應該是:
1) 息率很高,且瑞士的銀行金融機構很有名,應該不會出事。
2) 就算出事,變成有名的瑞士銀行金融機構的股東,好像也沒損到。早晚會賺回來。

但出事的時候,就是會出事。
國泰金不是曝顯很多嗎?
chiyenms wrote:
文字上也是,COCO...(恕刪)


買可轉換債,讓債轉股的理由是,最糟跟公司原股東一起賠錢。如果公司清算,債權人認賠。

可是目前是公司清算,原股東有拿到錢,債權人都沒拿到錢。

公司清算規則是原股東要最後才能拿到錢。
KuaP wrote:
會否這次風暴是 債券海嘯


有可能,跟上次次貸海嘯一樣
上次就是把投資級債劵與MBS混和出售
這次肯定也有許多投資商品是這樣玩
而且升息導致許多投資級債劵都是負報酬,原本撐到到期還能拿回全款
現在許多投資商品搭配可可債出售,會導致許多人寧可先賠售拿回本金
smallbeetw

打包出售真的是恐怖...

2023-03-21 21:22
KuaP wrote:
黃天牧強調,瑞信事件台灣應不受影響。

難道他要說台灣影響巨大~歡迎擠兌嗎?跟SVB老闆一樣傻啊.
保險上次才虧一波,這是如果又大中應該會很慘,沒外援應該就等被併了.
dajenwang wrote:
難道他要說台灣影響巨...(恕刪)


應該只是先蓋住吧
昨天廣播電台有說台灣
大樹
銀行有曝險
從瑞信處理方式可看出,官字兩個口,無論古今中外皆是。
五十江湖心已灰
smallbeetw

見證歷史, 中立國銀行的殞落...

2023-03-22 22:29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