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長期向上是無庸置疑,所以你買一個長期會向上的資產(指數),去等待一個未來因人口結構性問題而有機會往下的資產(房產),不合理嗎?即使不是如我所想的房價會掉價也沒關係,我前面文章提到的買下指數等同買下物價指數,賺來的錢我能鎖住實質購買力,未來一樣的物價水準(指數)換取一樣的物價水準(房價),是不是避免現在買下後被套來的好?人家說方向對了什麼都對了,抑或說選擇大於努力?即使之前沒買,現在開始也來的及呀
我覺得房價最多跟物價在走而以,後面沒有什麼人力燃料可以供應了,要在創新高很有限,人是根本的關鍵,沒人你什麼都不用談,現在的房價很可能是曇花一現,要做好未雨綢繆的風險控管,現在好不代表未來好除非你手上的物件每個都遇到都更重建
都沒有人講到重點,房市不倒是持有成本低,比較一下台灣跟外國的持有房產成本就知道,一般人持有的賦稅成本低,台灣保守不升息因此建商成本低,大多建商都有兩三年賣不出去之後隨著通膨再加價一兩成賣,因此不會吃虧,更何況這幾年房市大多頭許多建商早已資本雄厚,如果沒有大風浪這些人是不會怕的,最重要的是這些政府都知道,但是不管誰執政都不會真打房,因為許多政策有關者都與房產掛勾,沒有人會拿石頭砸自己的腳跟錢過不去,所以房產一定是最好的投資選項,唯一的風險是不要買的太高,跟不容易脫手的房產而已!
政府為什麼今年開始不停打房?各縣市政府也把打房當作KPI,因為房地產泡泡已經快要爆炸了,金融風爆就要來了。可憐的是那些台積電工程師,以為投資房地產可以提早退休,恐怕是一輩子都被綁在台積電來還房貸。我預測到時候房地產越跌,股市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