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所得稅率5%者,提撥100元,因這100元當年度無須課稅,可省5元;但所得稅率為45%者,每提撥100元就能節稅45元。所以,反過來說,當你從一個階梯級距因收入增加剛好跨到下一個級距時,不就有機會不用跨到下一個級距了。
其實就是生活上不缺這6%的錢,把這6%當成是資產配置的一種(低風險)。我也是自提6%,累積到現在也繳了191萬,收益有53萬。這筆錢其實就是強迫儲蓄供日後沒工作時還可以花花。不過我比較喜歡可以開放這些提撥金額可以有不同操作方式(自選自付盈虧)
chuchulee wrote:自提6%效益不錯啊.(恕刪) 當每年都要繳綜合所得稅5%以上,就想不如多補一些錢當做很長期的定存或保險當成60歲才能領。等60歲領錢時再繳稅,延後繳稅金。如果金額不大這筆錢就不用繳綜合所得稅。
ying0809 wrote:不過我比較喜歡可以開放這些提撥金額可以有不同操作方式(自選自付盈虧) 這個和這制度原始的立意不一樣本來這東西是用作社會安全網(強迫退休後的財務計畫),有工作過的人,年老時選終身給付至少有一點生活錢。開放自選自付盈虧,如果有激進的人選激進的方式雖然說是自己選的,到時虧光的話又一堆人跳出來找媒體報「存了一輩子的退休金也沒了,活不下去」然後不管輿論對錯,又變成社會問題,要政府用社會救濟來養(國外有開的也只放保守投資選項選,不然變成逆淘汰。反正虧光了就向政府要社會救濟來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