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NH0917 wrote:
重點是現在主人是陡峭的往上走,還是平緩的慢步往上走。
回到基本面來看,你不能忽視這兩年上市公司營收是如何的大幅躍進,把高成長時期和低成長時期混為一談。
要知道今年台灣的預估經濟成長率是6%,6%是什麼概念? 上次台灣看到經濟成長率6%可能是幾十年前的事,那是只有高通膨資產急速膨脹的時代才會發生的事,美國的狀況基本也是如此。
因為人為的干預,造成了現在史無前例的高經濟成長、高通膨、低利率時代,今年台灣也好美國也好,上市公司財報每家都是嚇嚇叫、超乎市場預期,但你可以說這其中有很大的成份只是反映了"資產膨脹"而已。
現在企業獲利是無可辯駁的事實,低利率(衡量資產合理價值的那把尺)也是事實,在這兩大事實之下,你看現在的股價不能說它的上漲無所本。當然,未來如果利率快速上升,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但以現在的通膨速度,你用以前的標準FED基準利率應該在5%以上,10年公債殖利率應該在7%以上,你認為升息會升到這個層度嗎
首先先謝謝您的回文
您應該是少數有完整經濟學論述的朋友
因此,我也以較專業的角度去回文
事實上,這些所謂的高成長,只是因為2020年的基期太低
導致2021年看起來經濟噴出
(((基期過低))),不是商學院畢業的朋友,可能要自己去搜尋一下這是什麼意思
因此,大家都可以拭目以待,看看2022年,第二季開始,所有公司到底營收會成長多少???
聯準會之所以有恃無恐,之前他們就是認為
根本沒有所謂的通膨,只是單純2020年基期太低,導致2021年看起來物價噴出
2022年不可能繼續噴出
但,現在看來,世界性聯合壟斷的價格上漲,已經事實上發生
因此,聯準會才開始緊張,並且提前宣告要升息三次
此外,次貸風暴之前,美國利率就是由1%,急升至5.25%(可能有一兩碼的偏差,我懶得去查)
因此,美國要不要做,而不是不敢去做喔
以上見解
供所有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