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才隔空對嗆完...英特爾CEO基辛格今旋風訪台,稱「台積電真的很了不起」

jobba wrote:
台積電了不起主要是台灣電費只有美國1/4,台灣教育發大錢培養賣肝人材,沒有這兩項,台積電1點點優勢也沒有。(恕刪)


這兩項的看法應該是有些道理, 而且有客觀數據可以用來做至少狹義的解釋.

就拿2020年這兩個公司的年度收入財務資料來比較:
英特爾(以下稱INTC) 的營業額為778億(美元, 以下同), 台積電(以下稱TSM) 為469.57億. 光看這兩個數字並沒有多大意義, 只能看出他們各自的規模. 唯一不同的是INTC 佔據的領域比TSM要更多元化, 這種位置優勢很難超越.

以下的數據就開始有點意思了;

營業利潤– INTC 71%, TSM 76%
實際繳稅稅率 – INTC 17%, TSM 11%
稅後淨收入 – INTC 27%, TSM 39%

從這三組數據我們不難看出:
1- 營業利潤(gross profit)兩公司差不多, 代表公司產品市場競爭能力都很強, TSM在諸多先天條件較差的環境下能在利潤上有這樣突出的表現 (蘋果同年的利潤是42%) 確實是了不起的成就.
2- 實際稅率 是指該公司在納稅國所在地實際繳納的所得稅支出. 這裡可能是TSMC的CFO 很厲害, 能把實際所得稅率壓得比INTC 還要低6%. 這相對每年少繳的巨大金額(340億台幣有餘) 是哪些人受到實惠, 大家各自心理有數.
3- 最後來到了稅後淨收入, 這是在毛利扣除各項營運支出後的所得 並扣除了應繳稅額. 原本營業利潤只比INTC多了5% 的TSMC, 到了最終在淨收入能力上竟拉出多了12個百分點到了幾近40%. 這說明了它的營運支出比INTC 要來得”有效率”的多. 至於這個 ”效率” 或是營運的精簡是怎麼達到的 那就由我們大家自己揣測去了. 或許該樓指出的這兩項也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說起營運效率, TSM 還是有很了不起的成就; 拿員工平均產能(人均營業額) 和平均營收(人均淨收入)的數據來看:
人均營業額 (總營業額 / 總員工人數): INTC - $709,530 TSM – 957,210
人均淨收入(總淨收入 / 總員工人數): INTC - $190,796 TSM - $363,042

這樣看起來TSM的工作人員產生利潤的能力近乎INTC的兩倍 而營運成本卻低了很多(9% vs. 25%). 這或許是台積電自動化推行的比較全面, 也很有可能是人員成本的低下. 對此我是無法得知更別說驗證了. 但無論如何, 投資人這麼青睞台積電不是沒有道理的. 然而它的”了不起”到底成就了哪些人群 那就看你是站在什麼立場上看這件事了.
specware

這或許是台積電"了不起"的地方其中之一. 這一手法許多公司都很擅長, 華為是個例子, 但我想這不是重點, 真正的盲點是在坐上龍頭寶座的公司到底是哪些人因此而受益, 或哪些人為因此而買單

2021-12-18 3:40
BK Wu

台積電的外資持股近75%

2021-12-20 9:21
warwickwang wrote:
tsmc有效實質稅率約12%,遠低於法定營所稅率20%,原因是政府提供減稅優惠。


這麼說來 是我高估了台積電CFO 避稅的本領了. 對於在地國減稅優惠的策略我們不予置評, 畢竟國家有國家的政策考量, 不能光用經濟的角度來權衡.

我覺得以在地國的立場, 為了台積電讓首號競爭對手俯首稱之為”了不起”的尊榮而付出的代價也實在是太大 – 優惠的人力和 資源被就地取盡用竭之餘, 能留下來且分到的有形或無形利益卻是不成比例的少. 再說, 西方文明在必要時公開承認甚至歌頌其競爭對手是很廉價也常使的策略, 畢竟也只是耍嘴皮(cheap lip service)而已. 而對在地國而言, 這可是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換來的. 對了, 這個西方常用的手法 是我們都應該學習並融會貫通使用的 – 對競爭對手,尤其是敵人 能有正面甚至是過多 的評估和適當的尊敬是致勝的重要因素.
看了我都想再加碼台積電股票了

specware wrote:
這兩項的看法應該是有(恕刪)
Evelyn Tsai
Evelyn Tsai 樓主

哈哈哈+1,買起來[萌][萌]

2021-12-16 17:17
英特爾的經營能力不差,而且是血統純正的美國公司,我覺得問題在還沒搞定商業模式。蘋果、高通這類美國公司本質上是不能接受單一供應商如台積電,讓自己喪失議價能力。當蘋果看到華為失去台積電支持後導致的嚴重後果,就算心裡有尋找第二家供應商的想法也只是想想而已。高通倒是在台積電、三星之間切換下單,現在就看看聯發科-台積電模式會不會把他給怎麼樣了。
從新聞來看,現在英特爾就只關心美國、歐盟補助他蓋晶圓廠,如果給錢就可以反敗為勝,台灣業者那有現在這麼風光。英特爾該去想的是如何給蘋果、高通在供應商方面第二個選擇,不然其他客戶效法AMD模式離他而去他就完了,答案應該還是在台灣。
sinjo

發哥的新晶片真的猛,台積4nm還是甩三星好幾條街但高通還有通訊晶片專利可以卡

2021-12-17 5:24
黃鼠狼給雞拜年的感覺
要來這裡總要講些好聽的話
回去美國之後可能又是另一回事
一個人的態度前後會有如此大的反差絕對有原因
想到2015-2016,台積電說要超越Intel,還一堆股民、鄉民、分析師看衰台積電
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479698
2017至18年左右,還真的突破Intel,到2020年Intel就只剩台積電市值的1/3了

台積電能有今天是真的很了不起!
Intel是設計到製造一起
表面上發包給台積電,但是不是養虎為患就不知道
就像很多人怕找三星代工技術會被偷走,畢竟很多不良紀錄
說完全分開我覺得很難,尤其在利益面前

合作也不是不行,只要錢有到位就行?
但重點是,這些錢會是Intel吸收還是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mrgry wrote:
這些錢會是Intel吸收還是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留言 回覆

要轉嫁給消費者的前提是在市場上有獨佔的地位。
時勢比人強,英特爾只有低頭..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