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gonKingBosh wrote:
根據這份調查結果,很多新鮮人都是月光族,即使有存錢意識,但每個月存錢也存不到1萬塊
不過相較於更早以前,很多人剛出社會都是以定存儲蓄為主,現在年輕人投資意識似乎有所提升
接觸股票或是基金的年輕人比例也越來越多
不過也好奇想問版上的大家,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家在投資理財這塊的習慣有沒有改變
從剛出社會時,再到現在,經過時間以及社會歷練,有沒有什麼轉變或是心得甚至是教訓,是大家覺得很重要的
歡迎大家一起來分享,來讓版上一些年輕剛出社會、準備出社會,甚至是出了社會一段時間卻毫無方向的人
能夠有一個目標以及參考依據可以當作是接下來投資的方向
台灣勝利方程式之一
小時候好好念書
長大後去台積電當賣肝工程師
百萬積蓄 很快就有了



如果讓我重來一次,
還真的不知道怎麼走⋯
比較現在的物價房價都跟當年差很多⋯
但起薪不升反降⋯
薪水可以撥一部分到儲蓄險,
其餘的再作運用,只要先不負債消費。
工作若有好的機會要把握⋯
股票不要亂玩,亂投資⋯
我認為人要有慾望(動力)才會前進,
有的人喜歡看存摺金額上升,
我喜歡玩新玩具,像13,
就會想辦法一直前進的⋯
DragonKingBosh wrote:
https://finance...(恕刪)
1.(能省則省)
能住家裡就住家裡~能吃家裡就吃家裡~
能不買就不買東西~能不買車就不買車~
省很多~
2.(克制慾望)
每個月薪水到手~直接先存到別的帳戶~只留這個月要花的~
存到別的帳戶之後~該帳戶絕對不動不領~
這個月要花的不夠花~去跟別人借~
留這個月要花的~可以調整~但是剛出社會的時候~
絕對要先壓榨自己~養成不亂花錢的習慣~
3.(不要投資)
賺的錢有限~存的錢也有限~沒什麼好投資的~
可以研究~但不要道聽塗說~
累積到一定金額之後~再說~
4.(未來前景)
這點是最重要的~
隨時評估目前的工作~
如果發展有限~各方面~包括升遷漲薪的幅度...
當然自己的能力不足~也要自己進修~
如果這點無法突破~(不見得要當上班族~創業也行~)
那就隨便你了~可能你的人生只能如此~
所以這點是最重要的~
結論~
剛出社會前10年~會很累~但值得~
不禁想起以前每個月的生活費~
只有3000元其他都存起來的日子~(有時只有2000元要過1個月~)

不過10年後~買車買房結婚~還算輕鬆~
然後就是下一個階段了~(能省則省)(克制慾望)就可以鬆綁了~
剛出社會被當時女友現任老婆逼找工作
結果原本要從碼農起步變成QA
月領3.8萬但是住家裡
當時科技業也股票費用化科技新貴變新跪
接著遇到經融風暴薪資完全停滯
個人唯一能力是遺傳客家人省錢能力
投資能力零 住家裡蹭飯吃
一年的存款加當兵與研究所剩下的錢還掉50萬的學貸
當時還款我太太幫我跑一堆銀行湊齊去富邦還款
還因為有一家銀行要我的簽名拿不出來先拿自己的湊數
還款當下她說人生第一次拿著50萬在手上馬上不見都要哭了
3.8萬 x 14 = 53萬, 當兵13個月大概13萬(士官)
所以我一個月實質花費應該在5000上下
所以在沒投資能力與蹭飯能力點滿之下還是能有不少的積蓄
現在有房子車子一妻兩子
投資能力加強了不到10%
繼續維持蹭飯(變成蹭太太煮飯)與客家省錢能力點滿
老實說先認清自己能力與個性
我自知沒有眼光看的到多好的投資標的
投資上多以版上保守文為主也能每年5%利息領爽爽
真的想賭也是閒錢才敢放手丟下去
太太比我還保守全數在儲蓄險與銀行領1%
要說過多好不會多好
小孩要什麼沒什麼 但是真實需求仍然可以供給
至少小孩從小也懂得看價錢點餐而不是想吃啥就吃啥
所以怎樣熬過來的不就這樣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