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請問什麼樣的財務狀態退休才會心安?

yangyensan wrote:
我和樓主一樣都快退休(恕刪)


除了小孩還在念書,與你最大差別是我沒有另一間房屋。只持有少量的 REITs。但該不該再買間房來收租與當作抗通膨的資產,我一直無法確定。

一方面覺得少子化加上高房價所得比,未來房地產能否實質增值不知道。房租報酬率又低,而且投入房地產也會大幅減少其他投資的資金,吃掉現金流。

不過如果從資產傳承角度來看,擁有房地產可能不錯。哈哈!
灰狼01 wrote:
整體看起來,你的問題在於"恐懼"的心理,不是恐懼於資產不夠用,而是在明知投資股票市場之不得不為,卻在仍恐懼於過去投資之陰影下,不敢好好運用最佳的現金流產生工具...股市。

樓主年紀應該比我略大,我2010年45歲離開職場,有自住房屋,當時總約當現金可能跟你差不多,但我是100%在台灣股市,我也經歷過2008,但即使是在當時市值腰斬,每年股市的孳息也夠生活所需,我在職場上賺的只是多繳稅而已...退休10年了,每年股市孳息是生活費3倍以上,結餘再投入...

股市是最佳投資工具,卻只把1/3部位投入,講"老人家投資的股債比要降低"?
波動是風險,還是機會? 你在股市中是賺"波動"的錢,還是"分享企業利潤"?


我想灰狼大說得是,我的確有相當程度的擔憂。原因應該是自己過去投資股市的績效不怎麼好吧!

其實過去我投在股市的比例較高,有起伏約接近五成。但我不像股市達人,基本上是以ETF為主分散配置,另也有債券ETF部位,整體雖然較穩健,年化報酬率自然不會很高。

如今我將相當比例投到(近)固定收益資產,一方面是擔心股市遭逢毀滅性的崩盤,二來是因為固定收益資產的報酬也不算差。我的理財目標是總流動資產年化報酬率 5~6%以上, 且年年都是正報酬,也就是名目資產只增不減。

之前的確沒想過只靠股息債息收入當生活費。一方面是因為還有工作收入,二來是有股息收入但帳面淨值虧損,在我的想法裡就是資產虧損,但也許這想法不正確該檢討。
uglycat wrote:
我想灰狼大說得是,我(恕刪)


股債配置考慮年齡的比例是正統的資產配置觀念,
灰狼大自己是高手, 可以挑戰正統作法,
我覺得正常人學不來。

但認真說
有時我也在想100%股才是對的。
尤其每次看到小c在那喊口號...
2021 全力VT
刪...刪...刪...刪...刪...刪...刪...
xpotter wrote:
股債配置考慮年齡的比(恕刪)


其實也不完全是年齡的因素。資產多寡也是原因。

隨著資產增加,增加的資產的邊際效用越來越低,所以越來越不想冒險吧!

除非投資的風險能因投入金額增加而減少。
uglycat wrote:
其實也不完全是年齡的(恕刪)

不想冒險,就求穩吧!
刪...刪...刪...刪...刪...刪...刪...
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倖存者偏差」常會讓人高估了成功的機率。
很年輕的時候就離開了職場,當然背後有一定的資產支撐著,
當時跟失業的親友分享投資心得,親友跟進賺進了一些錢後,
野心跟著大了起來,覺得自己有投資方面的天分,
結果把大部分的錢投入某檔股票,結果買到了地雷股,
股市大多頭之際,很多人都賺了錢,此人卻是賠光了積蓄......

準備步入退休之際,個人認為求穩比求飆重要,
如果想要享受一下飆股的快感,那就做一下分配,
90%求穩、10%求飆,即使損失了10%也無礙退休生活。
灰狼01 wrote:
一般人的問題都在於.(恕刪)


的確沒有人能知道什麼是100%的正確,但我想每個人的狀況不同,需求也相異。 所以對每個人來說,最佳方案很可能不同。

我自己做資產配置,主要是想降低資產相關性,以得到波動較小但投報率還OK的結果。至於為什麼不承擔更多風險,換取更高報酬率? 除了過去的績效讓我不是那麼有把握,大概就是厭惡虧損的人性吧? 不過也許改當存股族會更好。

股票投資說實話得投入較多心力研究,而且生活與心情很容易受到股市波動的影響,所以投資成本比較高(且不提衍生性金融產品)。另一個原因前面已陳述,就是覺得QE太嚴重,擔心股市崩盤。我尤其擔心會下一波熊市會跌得比金融海嘯還慘。
uglycat wrote:
的確沒有人能知道什麼(恕刪)

別忘了 65歲後還有勞保+勞退 雙重月退俸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