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yensan wrote:
我和樓主一樣都快退休(恕刪)
除了小孩還在念書,與你最大差別是我沒有另一間房屋。只持有少量的 REITs。但該不該再買間房來收租與當作抗通膨的資產,我一直無法確定。
一方面覺得少子化加上高房價所得比,未來房地產能否實質增值不知道。房租報酬率又低,而且投入房地產也會大幅減少其他投資的資金,吃掉現金流。
不過如果從資產傳承角度來看,擁有房地產可能不錯。哈哈!
灰狼01 wrote:
整體看起來,你的問題在於"恐懼"的心理,不是恐懼於資產不夠用,而是在明知投資股票市場之不得不為,卻在仍恐懼於過去投資之陰影下,不敢好好運用最佳的現金流產生工具...股市。
樓主年紀應該比我略大,我2010年45歲離開職場,有自住房屋,當時總約當現金可能跟你差不多,但我是100%在台灣股市,我也經歷過2008,但即使是在當時市值腰斬,每年股市的孳息也夠生活所需,我在職場上賺的只是多繳稅而已...退休10年了,每年股市孳息是生活費3倍以上,結餘再投入...
股市是最佳投資工具,卻只把1/3部位投入,講"老人家投資的股債比要降低"?
波動是風險,還是機會? 你在股市中是賺"波動"的錢,還是"分享企業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