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 我只投資自己的能力, 不斷尋求機會升學與換好工作, 所以我的薪資成長率一直都是超越通膨率的. 在那個時代, 我其實從未接觸股票, 頂多就買點保險...後來, 慢慢理解到薪資到了一個點差不多也很難再上去, 所以開始轉為投資(機)於股票與期權這些地方~ 當然了, 主要目的是希望多賺些本業外的錢, 雖然很多年下來, 我業外沒有賺很多 (我還是較顧本業),但我更高興的是, 經過那麼多年來市場暴漲暴跌的折磨, 我學到很多投資投機的經驗, 這讓我覺得我到哪天慢慢要由職場退出時我還有一些掙錢的能力, 退休後也得買便當吃飯嘛~
(1)被炒或不工作時之一技專長,什麼都不會又也不想留汗或辛苦,想吹冷氣只好...(2)存股被動收入才能繳水/電/網路/汽車/保險...等雜費,一年至少要三十幾萬(3)炒股,那每年才能夠敗金,週末住飯店吃Buffet/shoping....特別貴(4)成就感,當股票漲了一倍那就躲在棉被偷笑;如果二倍,那就....特別大方把不要的東西都送出去,再買新的.但如果跌七折以下,那就存股,跌四折就躲在棉被偷哭,跌到三折,那只是一支棋子是可以犧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