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ze wrote:
2018/11/7 ...(恕刪)
j00qaz741 wrote:
樓上的大大說了全年...(恕刪)
其實你去看看上一次的那樓,在那一年....在2015年....也就是近期建案認列的一年,在當年的12月...
試問,往後三年都沒建案可認列,在不對的時間入場,當然只能抱憾而歸。
而且2018年的營收已經有解釋過了,是素地出售佔12億及餘屋成本出清(2015年建)
至於其他的就不解釋....
不過現在股價這樣,就算被坑殺,是能多有肉!?
反正多空都有人看,人棄我撿,就讓時間來考驗吧
j00qaz741 wrote:
還是說聯上發手上有...(恕刪)
看第四季財報上,營建土地存貨有二十幾億,應該是未來預備要推的案子,主要有三筆土地,一筆在新店、一筆在青埔、一筆在高雄苓雅。
我個人是比較看好新店跟苓雅未來的推案,另外庫存在第四季最多的是新莊的聯上聯,是屬於住商大樓,在去年12月庫存有9億多,看來這個建案賣的不好,目前可能在脫手換現金,可能是造成去年毛利低下的原因。
不過至少未來的推案,基本上都已經完銷,未來不必擔心賣不出去的問題。
投機是還好啦,看好的是他的轉機....(這樣似乎比較好聽)
反正個人買營建股,都會買後續三年有建案可認列的建商,風險性比較低,像前年的宏盛、去年到今年的隆大,目前是聯上發,一次只買一家建商,預計至少持有一年。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