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型態改變了,網拍興起,單純買賣的小店很難存活。尤其是掏寶這一塊,過去不管y拍還是露天,台灣賣家多少賺一點,掏寶完全是給中國賺錢。專業走向的店,簡單的買賣一樣被網拍影響。吃的也是,大家味覺越來越差,寧願花大錢吃料理包味素簡餐,也不吃真正的食物。旅行從國內四處走走,變成存錢去日本打卡一次爽一下,原本國內業者多少賺一點,現在都變成日本業者賺。然後進入惡性循環,錢的流動變差,內銷自然變差,能花的錢少了,就更加縮衣節食,買掏寶貨,錢的流動再更差。
熟悉市政的資深台北市議員王鴻薇直指,北市各大商圈都有人潮衰退的現象,首善之都北市恐怕被高雄市比下去。被高雄比下去!! 這一點不用擔心 高雄的空置率一點都不會比台北好有機會路過台中的話 由國一台灣大道下去看看 空置率也是很多這顯示不單只是台北的問題 而是整體的消費型態在改變 實體店面的需求變少了(消費也變少了)
tieniu wrote:消費型態改變了,網...(恕刪) 說到網拍 俺一堆朋友包含俺很久沒去台灣拍賣 都掏寶了原因是發現很多拍賣 都是進掏寶賺差價那俺們自己掏就好 何必麻煩賣家代買?俺們就算把運費加進去 也沒賣家貴賣家當大家都北七? 都不會掏 還是懶得掏?
一定會有人說,這是民情不同。其實台灣的房屋根本沒有什麼進步,講難聽的,就是退步;不只醜,且根本就不耐震。反正對房東而言,租的出去,收高租,又不住那,何樂不為,幹嘛要都更。台灣都等到出事(大條的)才會動。人行道的普及率也是少的可悲,一定會有人說,這還是民情不同,台灣車多不然你是要車子停那裡,好像全世界只有台灣有車多的問題似的。
哈哈~這在我大學時代就發現了,智慧手機開始盛行,App購物方便,說真的我已經快10年沒逛街了,類似像西門町,中壢(火車站附近)一中街..等。反而都是逛老街買吃的比較多,不過也沒很常去,大約半年一次。結論:網路越來越發達,當然就不會有人去逛店面
台灣屋齡超高這點跟台灣政治脫不了關係 除舊布新永遠比直接蓋新的麻煩許多所以西區>天母>東區>南港 這樣炒房這樣蓋這些地點剛開始的特性都是地很多加上執政者為了表現都把錢往這方面灑去反而是柯P這幾年才開始有動作除舊布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