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貿易戰停火90天!中國購美農產品 美同意緩加徵關稅


mangchaocs wrote:
你不信的東西就是別人唬爛。你開心就好。
新聞資訊的確到處都有。
比如你可以罵一下無腦北七的IMF,
左邊都跟你說的那樣一年倒掉一半企業了,
居然還可以給他6.6啪的年增率預期,這還是下修過後的。
果然什麼版塊都有自以為比專業人士聰明的大神。



快一點啦 哪個產業那麼旺講出來讓人見識一下 不要遇到講不
出來的就跳針 現在是牛逼吹太大圓不過來啦

怎麼上一秒還很有自信 下一秒就顧左右言之 開始轉移話題


別人是同溫層 你這講都講不出來的是什麼 唬爛王? 從內地
唬爛到台灣來
沉思行者 wrote:
快一點啦 哪個產業那麼旺講出來讓人見識一下 不要遇到講不
出來的就跳針 現在是牛逼吹太大圓不過來啦

怎麼上一秒還很有自信 下一秒就顧左右言之 開始轉移話題


別人是同溫層 你這講都講不出來的是什麼 唬爛王? 從內地
唬爛到台灣來


前面一篇後半段已經回你了,沒看到嗎?

打字要時間,這點耐心都沒有?

自己不信就說人唬爛,我給的截圖上面的項目名稱都很好查喔。

Harduaganj和Jawaharpur是印度NTPC的煤電項目。
Hassyan是GE在杜拜的煤電項目。
Canal是美國的燃氣電廠項目。
Ford和Honda兩個是汽車風洞項目,雖然名稱是福斯和本田但地點都在美國。
JFE Meros是西日本制鐵的項目,Ichihara是日本的舊電廠改造。
Tokuyama是日本的電廠。

這些正在做或者已經簽下來的項目都是公開可以查到的。

還有疑問嗎?




………………

剛才火力好猛,怎麼這下子半小時不說話了?
好好一篇新聞,居然放上這種腦殘的標題

去讀讀歷史
美國在韓戰越戰自我設限 最後輸了
在伊拉克打勝仗是什麼過程
有給海珊投降輸一半的機會嗎?

反看共黨建國過程 面對優勢的國軍
策略是 1分抗日 2分應付 7分發展
自己摸著良心說 這貿易戰是誰在玩誰呢

歷史上能在中國建國的共 清 元,都是快速打完
哪會給什麼休息 談判。都是越拖越慘的結果
日本給老蔣休息 抗戰打了8年輸了
國軍給共黨打打談談 最後被吞掉了

川普這90天緩衝,看看實質 根本沒有內容
怎麽會解讀成中國輸了貿易戰?
中國這三個月 沒買美國大豆 石油之後
今天才答應 好吧 我可以再跟你買一些。
到底誰底氣不足呢


mangchaocs wrote:
前面一篇後半段已經回你了,沒看到嗎?
打字要時間,這點耐心都沒有?
自己不信就說人唬爛,我給的截圖上面的項目名稱都很好查喔。
Harduaganj和Jawaharpur是印度NTPC的煤電項目。
Hassyan是GE在杜拜的煤電項目。
Canal是美國的燃氣電廠項目。
Ford和Honda兩個是汽車風洞項目,雖然名稱是福斯和本田但地點都在美國。
JFE Meros是西日本制鐵的項目,Ichihara是日本的舊電廠改造。
Tokuyama是日本的電廠。
還有疑問嗎



有喔 疑問很多 你還是沒講你在哪家耶 貼幾個訂單 還有前幾年的 要證明
景氣沒問題 會不會想太多

就那我問個簡單一點的 你是國企嗎 是國企就不用拿來說嘴了 政府壟斷
保護的產業 沒有討論的價值

現在是民企撐不下去 國企靠政府保護 還能撐一段時間 至於倒閉的數量 相信
中國的就去看新聞聯播 不相信的就去看外面報導 局勢是越來越差 就要看中國政府
怎麼變魔術逆轉乾坤

oxxx wrote:
中國這三個月 沒買美國大豆 石油之後
今天才答應 好吧 我可以再跟你買一些。
到底誰底氣不足呢...(恕刪)


底氣足的話. 劉鶴就不用送142條降書到美國.
還被美國說誠意不足. 現在就是買門票進川普賭場.
能不能安全走出來還不知道.
沉思行者 wrote:
有喔 疑問很多 你還是沒講你在哪家耶 貼幾個訂單 還有前幾年的 要證明
景氣沒問題 會不會想太多

就那我問個簡單一點的 你是國企嗎 是國企就不用拿來說嘴了 政府壟斷
保護的產業 沒有討論的價值

現在是民企撐不下去 國企靠政府保護 還能撐一段時間 至於倒閉的數量 相信
中國的就去看新聞聯播 不相信的就去看外面報導 局勢是越來越差 就要看中國政府
怎麼變魔術逆轉乾坤


好笑,願意透露一下所從事的行業和正在做的項目是我自願。
要我說自己具體是哪家企業,你覺得我有義務告知嗎?

其實光是從這些項目名稱,同業內行人士就可以大致猜到是哪家企業了。
對了我們還給台灣的捷運提供過設備喔,不過是另一個PM的單子。

話說你是製造業的嗎,大型設備一個項目就可能做跨年甚至更久才交付你不懂?
看見前面的年份數字就以為是那時候開工的?你不知道什麼叫合同簽訂日期?

轉進了半天又轉到國企?
不好意思我們是自負盈虧的合資企業,謝謝喔。

你就繼續信你願意相信的吧,我可不會強迫你改變觀念。

不過看了你的發言,我倒是很理解為什麼樓主之前會在時事版發文之後被打到哭求轉來理財版。
管妹不理,最後只好自己過來重發一篇。






他需要你這樣的同類安慰





沒有顏色看天下事 wrote:
簡單說就是中國投降...(恕刪)


超弱
還以為有多強
漲翻天 wrote:
底氣足的話. 劉鶴...(恕刪)


看這棟樓就完全了解為何蔡政府外交零分了,所有的外交協商都自己腦補成降書,最後輸到塗塗塗…

從一開始阿共就說要擴大採購,現在還是擴大採購, 繞回原點啊…

會面不是只談貿易戰,台灣在G20搞不好都被賣掉了,還幫忙拍拍手…

貿易戰助攻,中南部都翻盤,台北兩岸一家親,不會都是湊巧的吧?… 有錢投資的人一票,吃不飽的農漁民也一票…

貿易戰繼續延伸是好事,再不到一年要大選了,經濟繼續爛,翻盤更加快…
smallbeetw wrote:
貿易戰繼續延伸是好事,再不到一年要大選了,經濟繼續爛,翻盤更加快…


就讓我們看下去吧。


我個人私心倒是希望少一點美國的訂單……

12~13小時時差,開skype meeting會總是在天黑後……你還不好抱怨客戶,人家也是大清早上班前……
這麼多人.可以開個740萬家的早餐店.


據官方數據,中國已有740萬人返回農村,顯然這波返鄉潮只是美化失業浪潮的說法,最新的消息顯示,740萬人失業返鄉潮恐怕只是剛開始,因為不只房地產和金融業縮減人力或是大砍薪資,蘋果代工廠商富士康、供應鏈伯恩光學等許多科技大廠都在大規模裁員,照這種情況演變下去,明年失業人數會持續攀高。

根據《世界之聲》報導,微博公眾號「智谷趨勢」近日發表一篇「2018,沒什麼比活下去更重要」,9月底,中國房地產企業巨頭萬科在深圳舉辦秋季例會,會場屏幕與側牆上「活下去」的大字吸引眼球,但這篇文章提供的失業數據顯然不只有發生在房地產業界。

文章開門見山:突然之間,「大裁員」的新聞滿天飛。BAT(阿里、騰訊、百度)、華為、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相繼捲入這場裁員漩渦中。

儘管這些巨頭後來闢謠否認,但數字會說話,可以說明整體就業市場的慘淡:短短6個月的時間裡,有202萬條徵才的廣告消失了,財新網微博指,就業寒冬來臨,今年4-9月份,前程無憂的招聘廣告數量從285萬驟減至83萬條。在消失的徵才廣告中,若以企業規模畫分來源,500人以下的中小微企業佔比高達65.6%。

另外,中國官方公布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中就業指數欠佳,早從2017年4月起就已處於收縮區間,今年10月份落到28個月來最低。

現況也說明就業市場的慘淡,沿海省份的出口代工廠紛紛關門放假,富士康被傳裁員34萬人,金融、地產商都在裁員。

分析人士特別以「蘋果指數」來看就業行情,在蘋果最重要的生產基地和銷售市場,中國地區正發出一系列就業警訊:
代工之王富士康被傳全球裁員34萬,2019年削減200億人民幣支出。全球最大蘋果代工廠「富士康」在深圳觀瀾產業園區,生產量下降10%,今年產量高峰期提前個半月結束,每天有1000多人離職,去年高峰期員工人數13-14萬人,現在銳減約7萬人,至7-8萬人。

蘋果砍單,代工廠商的員工被裁或放無薪假

港資玻璃鏡片供應商伯恩光學約6成訂單來自蘋果和三星,但因蘋果大砍手機訂單,伯恩被迫裁員8,000人,引爆11月9日至12日大規模工潮。

偉創力的子公司偉創力塑膠科技因訂單銳減,處境艱難,從11月12日起到明年2月1日分6批放2個半月長假。曾在蘋果產業鏈火力最大的瑞聲科技第三季獲利大減28.7%。台灣的蘋果組裝大廠和碩決定加速撤出中國生產基地,轉移至東南亞。

知名觸控大廠深圳雅視科技11月1日結業關門的公告。深圳凱歌科技/金典精密電路有限公司11月10日也發出工廠停產調整兩個月的公告。

因為中國強力查緝環保、稅負、員工退休醫療福利等成本暴增,加上美國提高中國產品關稅,導致企業營運成本暴增,加上人工智慧的運用增加,都是造成企業裁減員工的主要因素。

金融業的「金飯碗」也被砸掉

其他行業也是苦哈哈,金融業的「金飯碗」也被砸掉,因為中國股市慘跌, 9家券商已裁員4186人。其中東方園林裁員三成,首席工資從年薪百萬降至月薪兩萬以下,不少研究員轉型做了銷售。二級市場萎靡不振,金融行業的苦日子還在後頭。

房地產行業沒了輸血管,影子銀行被整頓,房企融資成本激增,縮編、裁員成為第一選擇。互聯網行業也告別了好日子,秋季以來,互聯網巨頭相繼捲入大裁員傳聞,滴滴、阿里、京東、騰訊、網易、華為都傳出縮減徵人、停止社會招聘的傳聞,隨後都被闢謠,但縮減用人成本的事實不假。

智聯招聘平台大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IT/互聯網行業的招聘職位年比銳減51%,連續第二個季度出現負增長。被資本一度吹捧的「獨角獸」短短一年時間成了「毒角獸」,共享單車摩拜被賣了,錘子科技被資金鏈斷裂的傳聞纏身,無人貨架大幅裁員。

中國人民大學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預測,2018年,中國將要正面迎接58年來就業總量的首次下降。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無限供給時代的終結固然是勢之所至,但內外夾擊加速了這一節點的到來。內外夾擊可以從兩方面來看,外指的是中美貿易戰,應該毫無疑問,在內部方面,中國經濟發展勢頭減弱,也是明擺的事實。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