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行者 wrote:
一邊大喊中國一定強...(恕刪)
中國未來的情勢如何 , 你應該分析給最近在中國鉅額投資的那些跨國公司
聽才對吧 ? 跟我們鼓吹有啥用呢 ~
這些公司不高薪聘請你這幾個台灣的大學生擔任總投資顧問 真是太可惜啦 !!


piwu0540 wrote:
不對吧 ?
明明是那些跨國公司根本不甩台灣媒體及網路黨工所宣稱洗腦中國即將崩潰 ,
紛紛大舉投資中國 , 所以才造成資金排擠效應的吧 ??
事實上單單過去兩個月 , 就有美國特斯拉宣布在上海投資50億美元設廠 , 德
國巴斯夫宣布在廣東湛江投資100億美元建廠 , 韓國LG Display宣布7.4兆韓
圜(折合65億美元)在廣東設廠 日產汽車87.5億美元 艾克森美孚一百億美元在
廣東設廠 BMW宣布30億歐元增資等這些大型投資案哩 !!
這真是把台灣媒體及網路黨工的臉打腫得像豬頭呀 .......(恕刪)
piwu0540 wrote:
事實上今年一至十月 , 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6.84萬億RMB , 相
當於中國對美國進出口貿易的兩倍 !! 重點是這麼大的體量之下 , 較去年同期還能增
長21% ....
這也難怪媒體及網路對一帶一路政策 , 恨的牙癢癢呀 ~~
恐怕只有你最愛 "一帶一路"了.
"一帶一路"愛成這樣也不打緊,
可也別張冠李戴,連人家新加坡與馬來西亞1990年開始磋商的隆新高鐵也又扯進來.
1990年時,一帶一路在哪裡? 亞投行在哪裡? 習近平又在哪裡?





piwu0540 wrote:
這也難怪媒體及網路對一帶一路政策 , 恨的牙癢癢呀 ~~
你看看巴基斯坦有沒有也恨得牙癢癢的?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911000267-260203
繼馬來西亞之後,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又有一重要沿線國家出現雜音。外媒報導,巴基斯坦剛產生的新政府批評,上屆政府與中國談判時「沒有做好功課」,讓步太多,該國新政府將重審或重新談判「一帶一路」倡議下達成的協議,包括中巴經濟走廊項目等。
巴基斯坦搞一帶一路,弄到國庫破產,要向IMF下跪借錢.
https://www.nytimes.com/2018/10/11/world/asia/pakistan-imf-bailout-imran-khan.html
Pakistan Seeks I.M.F. Bailout as Government Sends Mixed Messages
我知道你的英文不靈光,我只翻譯標題而已.
簡單的說:巴國已經窮到要脫褲子,必須要找IMF救命.
There is only more uncertainty ahead. On Thursday, the Pakistani government formally began the process of seeking an I.M.F. bailout worth up to $12 billion. But analysts say the country’s financing gap may be as high as $20 billion, leaving investors worried that the government may not ask the fund for a robust-enough package while continuing to ask China and Saudi Arabia for more loans, after taking several billions of dollars worth of loans from Beijing this year alone.
馬來西亞似乎也恨一帶一路,恨得牙癢癢的.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3323206
當面重創「一帶一路」:馬來西亞正式腰斬中資鐵路
之前(和中國)的協議,是愚蠢的!」93歲的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Mahathir Mohamad),21日結束了為期五日的中國訪問行程,並正式與北京當局達成協議,確認無限期凍結兩國合作開發、總價超過230億美金的「東海岸鐵路計畫」(ECRL)與沙巴天然氣管線開發案。雖然這系列開發案,是中國「一帶一路」的第一波旗艦級海外投資,但馬哈迪政府的強硬立場、以及直言「硬要作,大家就一起破產」的表態下,中國政府也只能表示「同意並理解馬國的考量」。
斯里蘭卡有沒有恨一帶一路,恨得牙癢癢的?
搞一帶一路,建了一個港口,結果一年只服務了34艘船,搞到國家要破產.
把港口與周邊土地轉交給中國控制使用99年來抵債.
https://www.nytimes.com/2018/06/26/world/asia/china-sri-lanka-port-hant.html
中國如何令斯里蘭卡將漢班托塔港拱手相
在多年的建設並與北京最大國有企業之一中國港灣工程公司重新協商後,漢班托塔港口開發項目的失敗是意料之中。這是世界上最為繁忙的貨運通道之一,沿途有成千上萬船隻駛過,但是在2012年,該港口只吸引了34艘船隻。
然後,它就成了中國的港口。
2015年,拉賈帕克薩敗選下台,但斯里蘭卡的新政府卻難以償還他所攬下的債務。背負著嚴峻壓力與中國進行了數月談判的政府於12月交出了港口以及港口周圍15000英畝的土地,租期99年。
沾上一帶一路的國家,全都倒楣.
還是馬來西亞的馬哈迪最聰明,及早踩煞車.
但還是回到最基本的原点來做討論,至少可以理出一点頭緒。
一切就從供給與需求來說,歐美日各國企業,都有想在中國市場大展身手的企图,畢竟全球快速成長又体量龐大,而且不斷地在「抹平」並「統合」中的市場,除了中國,沒有之二。看看這次進博會中張勇的談話,雖不中亦不遠矣。
以上是國內的需求,再來是國外的需求。美國市場當然很大,世界各國的企業之前也都利用中國的產能出口到美國,各種便宜,又可以躲在中國政府背後偷著樂,川普要加関稅,其實所有利用中國工廠出口美國的企業都會中招。雖然川普政府放話要各國企業轉移產能,但考慮到中國本身的內需也相當驚人,而且生產效率位居世界前列,事實上根本不可能出現將所有產能都移出中國這件事,而只會發生「把要出口到美國的產能移出中國」這件事,這還是最理想的狀況,因為考慮到各種摩擦成本,以及定價轉移的能力,所以實際移出的比例還會更少。
此外,歐日這些國家,並沒有跟隨美國起舞,出現同中國打一場以關稅壁壘為主軸的貿易戰的傾向,大家雖然都會抱怨中國各種有形無形的貿易障礙,但各國希望的是能「公平」地在中國與國企競爭,而非阻止中國商品進入各自的本國市場。也就是說,各國企業仍然對中國市場抱持有高度興趣,但反正這次有川普政府打頭陣,大家也就跟著一起「公論」一下中國,看能不能逼中國做出具体的讓步,事實也表明,這種大家一起說長道短的作法,也真的產生了一些效果,後續的發展會如何,值得觀察,但相信應不致於如某些觀点認為的那麼悲觀。
至於非印中亞印東協拉美這些區域,要不就是接納了中國一帶一路的各種投資,要不就是有機會出口各種一級產品原物料地方特產到中國,再不就是有機會接收部份中國移轉出來的產能(投資方更多會是中港台企,走的是以前台企西進的老路子),更有可能的是在中國市場擠佔原本美企的市場(多注意一下印度的製葯業,這真的是一個熠熠新星),大家悶聲不響發大財,反正美國也要拉攏他們,根本沒必要全部人圍著中國幹架。
以上是需求方面的討論。再來是供給面。供給面大家都知道要看勞工、資本、生產技術,這些中國樣樣不缺,而且世界拔尖,所以今天大家才會看到中國連續20年如此亮麗的出口數字。雖然大家都在講薪資福利很高等等等等,但這是個動態均衡,因為若企業一旦將產能全部移出到其它國家,因為能提供足夠數量訓練有素的勞工和穩定政經環境的國家沒有幾個,真的全部移過去,最後只會快速拉高當地的薪資水準,並讓其它方面成為各種短板(政策、教育、法規、基礎建設等等),瞬間原本的優勢就被打折了。這當中越南算是少數很有可能的地方,不過考慮到產業鏈出走的大多還是中企(還有港企台企),越南又離珠三角那麼近,最終很有可能出現的是越南產業鏈會被整合進大中華經濟區,嘛,也算是件好事,大家一起奔小康 ~ 至於日韓企業投資越南的,其實只要原來在華南的整個供應鏈跟得上,在哪兒設廠其實都無所謂滴,不是嗎?
其它當然還有泰國緬甸印尼等等,泰國不知為何,好像最熱衷出口吃的?緬甸國內狀況多,要進入全球生產鏈還要一段時間,我看要等翁山蘇姬這一代下去了才有可能。至於印尼,我先承認我有一点成見,是全球最有機會接下蓋達 / ISIS 棒子的國家,印尼國內的激進份子,出國炸西方人的機會沒有,在自己國內四處放炸彈的能力和意願倒是不缺,只要再出一次亂子,各國企業就會慎重考慮,也絕對不可能把重要的出口基地全設在這裡,其它就沒什麼好討論了。
至於拉美非洲印度中亞等國,在生產力上目前並沒有挑戰中國的可能,所以大家還是一樣各自專精在自己的領域就好了,感恩 ~
拉拉雜雜講了這麼多,當然要歸納一下結論:結論是美國要成功在經濟上圍堵中國,只能說是不可能,若真能成功,則肯定是場災難;在科技上圍堵中國,則只能拖慢她的速度,卻不可能最終阻止她獲得她所需要的技術,而且這還是要建立在失去中國市場的前提下才能達成,這只能算是戰術目標,對整場戰爭的助益不大。其實中國是典型的大到不能打的國家,為了世界和平,人類福祉,最好的方法還是透過不斷的交流和經貿往來,讓彼此間的價值觀和生活型態日趨一致,屆時不論是誰當世界老大,那每一個人的生活都還能維持在一定的水平,那也算是功德一件了。
愚知淺見,不值識者一哂,稍吐近日所思所想爾。
以上
patwing wrote:
現在中國的工廠一位作業員的月薪含加班大概 5000 RMB,如果再算上五險一金,吃住等...其實已經跟台灣差不多,是東南亞國家的好幾倍,越南工人大概可以差到十倍,泰國大概兩倍...其實就算不加上關稅效應,大量製造業移轉也是遲早的事.
是嗎? 5000RMB?
我是不會質疑你的說法.
中國之大,或許某些公司真的有這樣的待遇.
不過,我也可以客觀地說,一般作業員很多應該是拿不到你說的5000元.
看看這一篇旺報的新聞,是深紅的媒體.
貴州建了一個天眼觀測站,地處偏遠,不可攜家帶眷,沒有手機與網路.
你看看這種所謂 "科研人員"一年含薪資,補貼才多少錢? 10萬人民幣.
科研人員的學歷與條件遠高於你口中的 "工廠作業員",
而且工作環境極為惡劣(下班沒地方去,沒有娛樂,沒有社交生活),還要輪三班,
一個月也才8333元。

看看廈門的餐飲業人員薪資.
廈門算是二線城市,不是窮鄉僻壤.
我問過餐廳員工,這是從開店上班到閉店的工時,約14小時,下午休息2小時(實際工作12小時)
員工學歷比較貼近一般工廠作業員.

如果你要說中國全中國普遍一般普通工廠作業員薪資與加班能達5000元,我是存疑的.
Katong wrote:
你既然要假日加班發...(恕刪)
呵呵 ~ 重點是每次問這些問題 , 你這幾個老是顧左右而言它 , 沒人回答呀 !
要不然你試著解釋一下 為何媒體鋪天蓋地宣稱中國藥丸 , 這些跨國公司反而
爭先恐後赴中國投資咧 ??


piwu0540 wrote:
不對吧 ?
明明是那些跨國公司根本不甩台灣媒體及網路黨工所宣稱洗腦中國即將崩潰 ,
紛紛大舉投資中國 , 所以才造成資金排擠效應的吧 ??
事實上單單過去兩個月 , 就有美國特斯拉宣布在上海投資50億美元設廠 , 德
國巴斯夫宣布在廣東湛江投資100億美元建廠 , 韓國LG Display宣布7.4兆韓
圜(折合65億美元)在廣東設廠 日產汽車87.5億美元 艾克森美孚一百億美元在
廣東設廠 BMW宣布30億歐元增資等這些大型投資案哩 !!
這真是把台灣媒體及網路黨工的臉打腫得像豬頭呀 .......(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