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9999 wrote:
我同學昨天就噴了20W...(恕刪)
在股市中浮沉久了之後,你會體會到價差只是浮雲,現金股利才是真實的存在。以大盤跌幅6%來說,帳面會一下子少20W,股票市值至少330W。如果是三年前8000點以下時進場,以指數的角度來說成本不過230W,從高點獲利100萬的價差,一天之中減少了20W,但至少還有80W的獲利在,而且這還不計入這三年領的股利。在現階段還是可以從容地評估是否要完全出場,或者等待反彈再出場,甚至續抱。
在股市中,如果你的獲利模式只想著價差,這是零和遊戲,你賺到的錢,必須有人在高點買走你的股票來買單。但大家都會說台股殖利率不錯,平均起來最少4%,但又一直說參與除權息沒填權息是割自己的肉,那每年台股上市櫃公司賺錢所發的股利,難不成會人間蒸發? 關鍵就在股東持有的成本高低,如果能買在未來十年該公司的低點價格帶之內,而公司經營穩健,年年都有穩定範圍的股利可領,縱然年年領股利時,價格會因除權息而短暫減少,但試想一家現在股價20元的公司,每年穩定配發股息2元,經過10年後,難道會變成0元就能買到? 相反的,反而是經過十年後,你領了2*10=20元的本金回來,然後只要該公司繼續有賺錢,未來你就能用0成本的角度持有這家公司的股票(當然中間還是會消耗一些定存的機會成本)。
但股市中最弔詭的一點就是,萬般拉抬皆為出,有人會想來拉抬,而漲勢凶猛的股票,反而是無法長期穩穩配發股利的公司,因為拉抬的人知道,他們拉的了一時,但公司經營狀況的起伏,他們自己也看不了多遠,自然要趁有利多,投資環境火熱時,炒他一波,然後在高檔倒貨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