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11222 wrote:
我自己50幾歲,每...(恕刪)
樓主的年齡,賺來的錢,應該是自己花的少,小孩花的多的時候,
養一個小孩在外地上大學的話,學費,食宿,雜費....大部份領薪水的都壓力大.
講那些政治的怪誰都沒什麼用,台灣是金權政治,再者是魯蛇民粹敢鬧再分一點渣,民主??哈哈.
普通的勞工只有義務,什麼好處都分不到勞工頭上,那些老板們,說台灣招不到工??
所以工廠外移,所以留下要求更多外勞,事實是老板肯付的定價薪水招不到工,這個價錢只能找外勞,
然後派遣制度,大公司怕違反勞基法被告,用派遣,違法就去告派遣公司當防火牆,
沒有勞工保障,想加薪就是做夢,長期低估的薪資,產業為何要升級??
這幾年最低薪資就算調漲,根本不可能去調漲本來35K以上那些人,何必??
現在很少公司會全面大調薪了,至少在北部,25K以下的本來就少,南部誰管你勞基法,
最好那些小店找工讀工會給140元...
有些錯誤犯了,就再也回不去了,官方可能把外勞的成本拉的比本勞還高嗎??
都是勾結的,什麼福利也輪不到勞工.
Braddom wrote:
低薪/少子化/高房...(恕刪)
我不認為問題有那麼單純與直接... 銀行企業存款、獲利及單位勞動成本增加,而員工低薪... 就是所謂既得利益者自私與政府官員短視?
首先,這或許代表的是台灣實際上還停留在「資本驅動」經濟型態,也就是說.. 台灣除了極少數公司(如:台積電之輩)外,其實賺的錢、獲得的利潤大多是購置設備而賺來的,員工的價值貢獻越來越低,從事的大多是可以被機器取代或進入門檻不高的工作,這跟產業結構有關!但也可能與現在很少有人願意在一個位置上待10年、20年而累積出獨特技能有關!
而老闆們的問題在於以往接中國、美國訂單而賺錢,現在人家往數位經濟走了~老闆們看不懂又不敢投資,所以反過頭來跟中國、東南亞國家競爭越來越少的代工訂單,當然利潤越來越薄!他們就越不敢調薪水、越不敢投資、越不願意研發...
所以.. 整件事本來就是一個系統性問題,動不動怪低薪、怪慣老闆、怪既得利益者是沒有意義的!
倘若多數的利潤是機器設備產生的,人工的價值沒有展現,反而只是與原物料一樣的消耗成本及投入費用,請問怎麼加薪?錢畢竟也是人家的本事賺來的,誰又說既得利益就要把利益分給下一世代呢?人家未必欠了你什麼...
我想,也許找一個簡單又直接的方法就是... 政府的教育、研發及產業資源80%集中在新經濟、新產業上,讓新的一代企業創造好的價值與就業機會,而年輕一代呢... 墊墊自己斤兩,你有本事在新產業工作嗎?你有本事跟前輩一樣承擔舊產業的工作嗎?
快充實自己吧~在學校裡多修幾門課,不要只挑營養的、不點名的課程去上,學IT得去多學學社會科學、生命科學... 要知道新經濟、新產業都是跨領域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