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0806 wrote:所以結論就是要有獲利才會分紅嗎?? 我覺得這與國內保險公司的分紅不一樣。我在國內買的終身壽險,在十餘年前都還有紅利,現在這種低利率環境,已經很久都沒有分紅了。我以自己購買的AXA保單做說明,所謂的<非保證>依據合約其實是包含有下列兩項:(1) 積存紅利及利息。(2) 特別投資回報。所以,<非保證>一定有,只是樂觀就多,悲觀就少。mou0806 wrote:並不是文宣上說的穩定的4%對吧!! 我覺得4%應該是業務的話術。其實,每個年度撥入帳戶的錢就已經是你的錢了,要如何運用就是客戶自己的事情了。只是業務都會希望客戶不要領太多,因此才都會建議每年領4%。我的想法很簡單:國內如果可以每年領4%,但是你的本金永遠不會增加。但是,香港的這種保險,你可以每年領4%,不過本金在前十多年還是會虧。但是,等十多年過去後,你還是可以每年領4%,但是本金已經開始在增加了。放的愈久,本金會愈來愈多。所以,一定要用閒到不能夠再閒的錢,因為我是要留給後代使用的。另外,最重要的一點:前十多年解約是一定會虧錢的,絕對是虧錢的。
退休陳 wrote:原因是:稅捐單位針對遺產超過憶元的個案,核准處理的速度是快則半年,慢的話可能就要一年以上。問題是在未完成遺產稅繳納前,被繼承客戶的銀行帳戶是暫時凍結的,請問這時公司沒錢要如何正常運作。此時,只有保險公司可以很快核准繼承人的保險理賠申請,這筆錢就可以當成是企業繼續運作的資金了。 啊...原來如此我也一直納悶為什麼需要用保險的方式原來是為了避免資金缺口看到這才想到當年溫世仁的遺孀就是吃了這個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