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小米上市值得警惕

會覺得小米的產品...比很多日、韓系的家電品牌還有價值感

而且合乎性價比

日系真的是貴...又容易壞尤其是SxxY
dohan8850 wrote:
古早以前看過微星牌...(恕刪)

不是微星不做

是被美商告侵權

跟本是故意的

當時微星認這東西不是他的主業

所以宣布退出

幹,柿子挑軟的吃三爽都沒事

不過台灣廠商都不堅持也是一回事

別買iRobot跟蘋果啊

—-------------------------
iRobot於2017年9月14日宣布與微星國際(MSI)達成專利糾紛和解協議,作為協議的一部分,MSI同意退出全球掃地機器人市場,並將支付賠償金給iRobot,其餘的和解條款則是保密。

本案專利侵權糾紛始於2017年4月18日,位於美國新澤西州之消費者機器人和品牌吸塵機器人Roomba®製造商iRobot Corp.公司於美國聯邦法院[District Court of Massachusetts Case No. 1:17-cv-10647]及ITC委員會[337-TA-1057]控告多家清潔機器人廠商,涉及產品包括:Hoover Quest 600、700及800型號產品。

其中,iRobot 控告Hoover案,因為微星國際(MSI)對販售給客戶 Hoover 的 "掃地機器人" 產品履行智慧財產權擔保義務(IPR indemnification),因此微星與 iRobot的和解條件包含:賠償和退出全球掃地機器人產品業務。

2017年10月05日,微星宣布退出掃地機器人,而微星自有品牌電競已拿下近2成全球市占,日後更聚焦電競雲端市場。因掃地機器人龍頭iRobot不僅全球市占高,更掌握許多相關專利,微星必須小心避開許多專利地雷,也因此微星在整體機器人業務幾年下來也僅達損益兩平。握有關鍵客戶訂單的微星仍舊被iRobot視為不可忽略的對手,在幾經數回的專利戰後,iRobot於今年(2017)9月中旬正式和微星達成共識、雙方並簽署協議,同時微星也宣告將全面退出掃地機器人市場。

結語
專利佈局不僅是技術競賽,更絕對是企業的商業戰略之一。專利最高價值顯現更是能將競爭對手踢出市場。

本案iRobot還控告多家中國大陸掃地機器人廠商,微星應該是第一家達成和解的,其餘者又多是中國大陸業者,iRobot能否輕易令他們屈服,就等美國ITC將於明(2018)年3月舉辦聽證會後,答案就揭曉了。(556字;圖1)

starya wrote:
這家公司真的蠻賤的...(恕刪)

有這回事?
請問是從哪得知的?

GOOGLE並沒這之類的新聞阿。
只有看到微星幫IROBOT代工及和IROBOT互打官司的新聞。
starya wrote:
這家公司真的蠻賤的...(恕刪)

好像一開始選錯對象就不得退出就是了,這玩意的技術關鍵又不在機構
接觸小米5年多,看著小米一路成長,家裡小米的產品早就多不勝數了,我連小米電視都買了,就我看小米最強的一點在眾籌,但有些人卻覺得就大家集資罷了,但有個問題,你能啥都做嗎,你怎麼確定人家做得好的東西願意給你賣,你有多少把握,能賣我多大的量,東西一定是賣越多越便宜,在我看來台灣不是做不好,而是我們太不習慣把東西給人家賣,總認為人家要抽很多,就寧願自己搞自己的通路,這樣的結果,當然就讓別人取得了先機,說小米的東西好又便宜,應該研究的是這東西真的是小米做的嗎,如果不是,人家自己東西做得好為何不自己賣,就要把貨丟去給小米給他抽,正確地說小米是一個超級銷售員,而不是製造業,老一輩的人說得好.做的好有啥稀奇,賣得動才叫高桿,台灣的公司缺的不是好的產品,是缺少銷售的觀念
ango1320 wrote:
會覺得小米的產品.....(恕刪)

太同意了!!
小米的產品質感真的没話說
拆包裝時都有尊榮的感覺
他們在包裝和產品外觀.耐用度……
各方面都有下功夫
這就是為什麼他没什麼商業廣告
商品卻賣很好的原因
他的每一個顧客都是他的活廣告阿……
期待小米的實體店面在台灣遍地開花!!

Caesar-2017 wrote:
我並不是說為酸而酸...(恕刪)

今年已經是全球第三大安卓廠了,感覺現在才是剛開始,未來幾年到第二名應該不難

小晨勃道尼 wrote:
今年已經是全球第三...(恕刪)


小米手機就中規中矩

我到是蠻度爛他的相機

但看著他們跟三爽搶第一

也是不勝唏噓
小晨勃道尼 wrote:
今年已經是全球第三大...(恕刪)


我會支持小米是因為雷軍的工程師性格

記得在研發MIX的時候小米的工程師發現很多技術要挑戰要花很多錢而且可能不會成功

但雷軍說做就對了 不管花多少錢我們追求工程的極致 追一個夢想

在台灣也從事科技業但只要談到錢 台灣老闆往往都是算了吧 扼殺了多少工程師的夢想
小米從做rom我就在用了
真的覺得他們就是站在使用者角度來做東西
因為新創公司規則都自己訂,想做甚麼自己都可以決定
不像大多數廠商走傳統制式模式,還要兼顧董事們的口袋
從一個好的想法開始
最後經過一次一次的會議後
為了毛利率
功能開始一直刪減,然後選便宜供應商的料
最後跑出一個爛東西,然後用行銷話術來包裝
久了自己玩爛就是現在這種情況
被幹掉不意外
還是希望小米能繼續走自己的路
不要上市後人多口雜就歪掉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