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上市的鴻海昨日股價並未受到工業富聯掛牌飆升漲停的激勵,股價開平走跌,終場以88.3元新台幣作收,下跌3.18%,股價再度失守半年線89.43元新台幣的關卡。外資昨日大賣近1.36萬張,市場推估,外資賣鴻海轉進FII仍是該股最大賣壓來源。 法人指出,鴻海將於6月22日召開股東會,除了討論現金股利2元案,之後亦將討論現金減資346.6億元新台幣,減資比率20%,合計股東可以領回4元股利。目前鴻海外資持股比重已下滑至45.03%,今年來外資持股下滑近5個百分點,顯示對組裝代工產業趨於保守。chenjai23 wrote:鴻海把最精華的部分都...(恕刪)
鴻海FII一個價收盤大漲+44%鎖住漲停板,那鴻海6/8大跌-2.9元-3.17%豈不冤枉?鴻海FII大陸A股上市,背後還有複雜的兩岸政治角力,甚至是統獨之爭的代表因素。但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股市歸股市的專業分析;鴻海FII大陸A股上市,會讓鴻海的價值更明顯浮現在檯面上,甚至利用大陸資本市場的資金,直接擴大大陸生產的競爭力和全球的市占率,鴻海股東持有84.8%的FII有何不好呢?最主要的是大盤到6/7連續7天急拉+462點,鴻海連漲5天到6/8開高6天急漲+6.2元,大盤及鴻海都遇到短線獲利下車賣壓所壓回。可預期下周FII蜜月期持續強攻,對鴻海6/8大跌-2.9元,規劃會是短線壓回低接的好機會,懂得低買才會是市場贏家!
最近網路上實在看到太多有關FII跟鴻海不切實際的推論想純粹就會計討論1.FII連拉十根漲停,轉投資公司的市值依持股比例認列淨值,十天後鴻海的淨值就200了?ANS.鴻海目前持有FII 80多%,會計上是以權益法認列,權益法指按FII獲利乘以持股百分比來認列損益,也就是除非未來FII持續獲利而且比過去鴻海100%持有時期賺的還要多很多對於鴻海的損益才有實際提升作用而FII的股價高低,對鴻海是完全沒影響的,權益法不是按持有公司的市值來認列2.FII上市籌資,鴻海卻是減資,郭董把錢搬到大陸去了?ANS.兩者沒有關係吧!鴻海減資是把錢退還給股東,怎麼會是把錢搬到大陸?要說錢搬到大陸勉強只能說過去鴻海持有FII 100%,現在分拆公司去大陸上市使鴻海持股比下降到80%但因在大陸可以享有較高本益比,把賺錢部門分拆上市可使籌資效益提升,馬上可以得到資金,在美國設立小尺寸面板廠(鴻海帳上現金水位不高了,籌資急迫)當然在大陸募集的資金因為實際上匯不出去應該也只能用於大陸的投資若鴻海在台灣增資不一定可以募集到這麼多資金,反過來說若是在台灣增資,反而有錢搬到海外的疑慮吧總之鴻海股價之於FII股價恐怕會有脫鉤的現象吧
鴻海,先前被外資一路狂賣,導致股價自122.5元修正至79.5元,但近日外資調節似乎已近尾聲,五月已正式轉為買超,給股價一個觸底反彈的機會。由於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在上證IPO發行價為人民幣13.77元,募資總額約為272億元人民幣,以去年獲利158億元人民幣推算,本益比約17倍,遠低於市場原先預估的20倍及A股平均的23倍,預期在掛牌後股價將有望啟動補漲行情。若FII出現連續漲停的走勢,買不到FII的資金是有可能回頭買進母公司鴻海,形成母以子貴的情況,加上鴻海減資兩成的動作,也可看出公司心態明顯偏多,有做多股價的企圖。根據目前法人預估,明年鴻海EPS成長幾乎已是共識,相較目前本益比僅約十倍的股價,評價上似乎有低估之嫌,提供一個資金買進很好的理由。
外資看好FII效益 鴻海今年營收挑戰5兆元2018-06-11 01:17鴻海上周五股價收88.3元、跌2.9元,外資轉賣1.3萬張。不過,FII股價大漲,對鴻海業績挹注可期,麥格理、瑞士信貸、摩根士丹利等外資仍正向看鴻海後市。外資圈以FII去年貢獻鴻海獲利52%、今年FII成長力道及潛在市值表現等綜合預估,預測最快今年、最慢明年,鴻海年營收就可突破5兆元,為台股首例。鴻海2017年營收為4.7兆元,創新高,年增8%,若今年順利跨過5兆元,年增率逾6%。麥格理預估,鴻海今年營收有挑戰5兆至5.5兆元實力;瑞士信貸估今、明年各為4.95兆、5.09兆元,並看好FII旗下雲端、通訊、工業機器人等業務成長潛力,可望推動鴻海股價重返95至100元。摩根士丹利預測鴻海今、明年營收告為4.71兆、5.03兆元,目標價108元。
顧立雄表示,鴻海依舊對FII持有85%,即FII的獲利仍是會回歸鴻海,但這並非金管會關切的重點,金管會關心的是鴻海的本業是否被重新組合到FII,顧立雄說,現在看起來FII著重在雲端、工業物聯網等未來性的部分,鴻海的本業「我們分析起來還是有守住」,但還是要持續關注。
顧主委又沒說真心話了他真正關心的應該是果凍與泛綠較疏離的政治立場吧yves8235 wrote:顧立雄表示,鴻海依舊對FII持有85%,即FII的獲利仍是會回歸鴻海,但這並非金管會關切的重點,金管會關心的是鴻海的本業是否被重新組合到FII,顧立雄說,現在看起來FII著重在雲端、工業物聯網等未來性的部分,鴻海的本業「我們分析起來還是有守住」,但還是要持續關注。...(恕刪)
鴻海三利多護體 大摩喊優於大盤2018-06-13 02:02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鴻海旗下工業富聯(FII)在大陸A股掛牌後,昨(12)日拉出第三根漲停板,外資昨(12)對鴻海由賣轉買,推升股價漲0.3%、收87.7元。摩根士丹利出具最新報告表示,看好FII掛牌行情、新iPhone拉貨,以及物聯網與智慧製造商機成長等三利多助陣,鴻海後市將優於大盤。摩根士丹利目前給予鴻海108元目標價,為樂觀派外資代表。在FII正式掛牌前,摩根士丹利便分析FII表現向上,帶動鴻海股價。摩根士丹利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施曉娟最新報告再提出鴻海三大利多,包括FII由戰略投資人持有,安定有利股價;蘋果新款OLED版iPhone啟動拉貨,及鴻海跨市場整合FII、夏普等資源切入物聯網與智慧製造趨勢,有利鴻海股價後市。施曉娟表示,FII獲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三巨頭戰略入股,籌碼鎖定至少一至二年,FII最新財報並揭露,第1季獲利成長,網通設備及雲端業務穩定。另外,夏普宣布收購東芝,進軍消費性行動裝置,鴻海版圖也因此跨入筆電代工,未來搶進物聯網、智慧製造等趨勢可望直接或間接展現綜效,擴大營運想像空間。麥格理證券針對FII啟動首次評等,認為FII中長線在中國製造2025、工業4.0、5G物聯網、機器人等領域占有重要地位,以網通部門來說,2018年至2020年每股純益年複合成長率預估達到20%,5G及機器人業務深度受惠中國加大政策力道,與鴻海同樣給予「優於大盤」評等。
從FII股價 談鴻海股東權益2018-06-13 00:44經濟日報 葉銀華本文解釋這個現象,也期許郭台銘董事長建立「維護台灣股東權益」的歷史定位。自從鴻海精密(簡稱鴻海)子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簡稱FII, 工業富聯)在上星期五於中國大陸A股上市以來,連續三個交易日股價皆連拉漲停板,漲幅高達74.2%!而鴻海股價在此三個交易日不僅沒有大漲,反而是小幅下跌;同時FII 市值漲成人民幣4,724.9億元(約新台幣2.2兆元),超過鴻海的市值(約新台幣1.5兆元)。這到底是什麼現象?大家必須瞭解在FII上市後,鴻海目前「間接合計」持有約有FII約85%股權,在母以子貴的影響下,FII狂漲,理應該鴻海也要大漲才對,但實際完全不是如此。而且,居然FII目前市值的85%,還超過鴻海市值有新台幣3,000多億元,難道鴻海之非FII資產的市值為負數?當然原因不會如此簡單。解釋上述現象之可能原因。首先,由於大陸股市非屬開放體系,目前僅開放合格專業投資機構(QFII)與透過滬港通的外國投資人,可投資上海A股;而台灣股市是屬於開放體系,因此兩個股市投資人不同,對兩家公司預期不同,價格形成機制也不一樣所致。有評論說,近年來外資大賣鴻海股票、把資金移到大陸買FII股票,進行跨市場套利。此一說法,必須是賣掉台灣的鴻海股票的外資,也是已取得大陸QFII 額度者,或者FII有列入香港股市的可投資上海股市的名單,才能成就。即使上述條件成就,這些外資也未必有抽到FII上市前承銷股,而現在FII狂漲,這些外資也未必買得到。第二個原因,有可能FII上市後上漲屬於蜜月行情,FII是政策股,短期股價大漲在大陸並非特例,長期是否能維持需要進一步考驗,因此台灣的投資人選擇不跟,造成FII 狂漲、鴻海不漲的現象。然而此一解釋必須等待後續驗證,現在難下定論。第三個原因,我比較擔心的是台灣投資人不再相信「母以子貴」的說法。過去有一些上市公司,持續將創新、符合潮流的部門分拆成子公司,隨著此子公司不斷增資、上市母公司對其持股比率愈來愈少,甚或微不足道。而且母公司通常不是以直接持股控有該子公司,而是以其他子公司或從屬公司,間接持有該子公司的股權。此一設計使未來其他子公司或從屬公司放棄對該子公司的增資認股,不用到母公司董事會,造成資訊不透明,甚或傷害母公司股東權益。更令人害怕的是,該子公司的增資,有部分是母公司管理團隊以人頭設的投資公司或海外帳戶認購,造成該子公司未來市值的增幅是由原母公司管理團隊私人獲得,而傷害母公司股東權益。台積電創業者張忠謀董事長,在治理過程中,不僅持續提升競爭力之外,還有他不玩上市集團分拆手法,使台積電的價值讓股東完全享有,而受到投資人的尊重。上述第一、二個原因是市場因素造成,那就讓市場運作,我們當然不希望是第三個原因。FII可是鴻海分拆在大陸最有價值的資產所設,當FII獲得大陸證監會允許上市,郭董是希望台灣鴻海投資人能夠參與FII上市承銷之抽籤,因此我們相信郭董念茲在茲台灣鴻海股東的權益。其實要照顧台灣鴻海股東權益,最直接的作為是鴻海不明顯降低對FII的持股。目前鴻海對FII的控股結構是屬於間接控股,此可能是要符合大陸避免同業競爭與確保獨立經營之上市最重條件所致。因此,我們建議郭董,能像FII招股說明書般,在鴻海每季財報說明其他子公司或從屬公司對FII持股比率的變化,有下降必須說明;除了合乎大陸法規、引進真正的戰略投資人或不降低鴻海價值之必要調節外,不任意降低對FII的持股。這當然是超過台灣法規的要求,但也是郭董建立「維護台灣股東權益」的歷史定位之必要作法。(作者是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
美林證券發布最新報告指出,看好鴻海旗下工業富聯(FII)股價大漲帶動市值膨脹,將鴻海目標價調升至90元,為蘋概股再添柴火。美林證券出具鴻海報告表示,下半年新款OLED版iPhone即將量產,鴻海面臨市占挑戰,評等維持中立,然而FII掛牌,連拉三根漲停,就投資角度,FII將挹注鴻海獲利,對股價正面,上調目標價由88至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