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有保證發電收入不然還是別碰太陽發電受日照影響很大,台灣冬天幾乎沒什麼日照即使南部也一樣主要深受霾害空汙影響,一年之中有四分之一發電是GG的太陽光電效益最佳主要集中在4、5、6、7、8月情況1.有保證發電收入下就是日照天候因素由中租承擔情況2.沒有保證發電收入就是中租把日照天候因素轉嫁給投資人吸收情況2.之下投資人GG<===中租就是要拉你進來分攤日照風險用的人頭
raymond0322 wrote:有這麼好, 財團 外資早就買光了, 何必還要開放給一般民眾來買這恐怕都是財團 外資不敢碰的, 所以只好找看看有沒有民眾要來買另外是這裡面風險他完全沒說, 投資有賺有賠, 他卻說的好似穩賺不賠 沒錯,而且20年,通膨都把獲利吃光了,這麼好賺,財團自己賺就好,財團又不缺錢。
中租作法,4%看似合理,合約裡面可能暗藏玄機,要仔細審視....為何不向銀行融資?1.一般業者以太陽能案向銀行融資也大約4-5%利息,這部份看似與大眾募資所提供收益4%相似,但本質完全不同,銀行是保證你中租要給我4-5%,無論你出啥意外(天災.....),而與一般大眾4%卻被綁天災....不發電的月收入損失下。又或再建置成本分擔?又或發電板發電逐年衰減收入降低之損失(不過這一般都會計算在內),4%會好嗎。中租你獲益幾%?2. 颱風....天災、火災.....意外來了怎辦?1.有保險不怕,但之前颱風已有數家保險公司慘賠經驗,很多保險業者看似相對保守,審適合約中是否有保險是重要的。3. 政策變動怎辦?1.無須擔憂,這是合約,是受法律保障,除非台電倒了,現在綠能吃台電豆腐,政府是幫凶,拿納稅人的錢補貼售電與賣電價高額價差。國外電價相對高很多,太陽能賣電基本上不太需要補貼電價差,但台灣說要20%綠能佔比,電價上漲是遲早的。4. 中租好賺?1.中租是太陽能製造商?是模組廠?是設備安裝公司?都不是,所以說太陽能只要有錢誰都可以介入(很多錢+銀行關係好)...錢滾錢,完全無須出資,建置總成本中,一部分從銀行貸,另一部份全民入股(以前這部份要中租出),風險轉嫁,把收到的錢再去蓋新案場......(感覺跟建商手法相似),但卻每個案場都可以數鈔票。還是提醒,投資本就有風險,合約須審視清楚....別看到比定存利息優就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