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成交量相對多的價位,可視為 壓力價 或 支撐價
股價上方 的 相對大量 →「大量壓力區」
股價下方 的 相對大量 → 為「大量支撐區」
設定壓力價為停利價;支撐價為停損價
買股前,可先設定上檔 「離股價最近的大量區」為目標價(停利價)
因為當股價上漲接近大量壓力區時,
容易有解套的賣壓,阻礙股價上漲!
除此之外,我們也必須把最糟的情況考慮進去
同時設定下檔「離股價最近的大量區」 為停損價
因為當股價跌破市場最有支撐的價位
容易形成停損的連鎖效應,很有可能是起跌的開端!

同理,操作強勢股
找出短線「支撐」和「壓力」 不怕被洗出去
利用「分價量統計表」能幫助我們找出中長線的支撐跟壓力
然而,很多強勢股長線來看 上檔幾乎沒有什麼壓力
為了更細部的去判斷短線的壓力與支撐
我們可以進一步去看看「大單券商」裡的統計表
判斷的方式 幾乎跟「分價量統計表」一模一樣
只需要尋找期間相對大量的價格當壓力或支撐
特別的是,大量區除了顯示價位之外
還統計了這個價位的買方及賣方的家數
當買方遠低於賣方的家數,代表籌碼集中度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