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第一次買了投資型保單

台南阿翰 wrote:
六年加起來共150%
或許你認為要以216000元當分母
但真正的分母是年繳36000元_54000/36000=1.5
一定有人會出來反駁
所以推這篇文章
連結
我的心得:如果這是門好投資、好保險!
為何業務員跟保險公司要把「投資型保單」推銷給不懂投資的外行?


150% 是用六年來的「總費用」除以「首年度」的保費,用六年比一年,才會有1.5倍,
只是原始文章的部落主用東概念湊到西命題,難怪她下面一堆負面回文。

以前傳統型的保單,保險公司收了保費後,由公司四處尋縫隙投資,拿利潤來理賠或付保戶利息。
保險公司就算經營不善倒閉(已經倒過很多間了),也跟保戶無關,因為是寶島,
政府會找其他公司接手。總之,保戶該有的保障,一毛都不會少。
後來發現光用保障(保險的原意)來吸引客戶不夠美了,只好祭出高獲利的旗號,
但保險公司既非銀行,不能保證利率,也不能合法募集基金吸金,所以「投資型保單」應運而生!

投資型保單分「一般帳戶」跟「分離帳戶」,兩個帳戶是獨立的,只有分離帳戶裡的錢才能
拿來投資,這也是我們一般說扣掉前置費用後,真正拿來投資的錢。
分離帳戶的投資是「盈虧自負」,所以它們都會告訴你保單帳戶的價值有可能增加,
因為投資獲利了!但更常見的是價值金減少,投資基金、債券...本就是一門大學問,
而散戶在市場上永遠是弱勢。

保險公司真的那麼佛心,關心你的投資利益嗎?不,它們只想賣保單給你而已,
如果保戶投資有賺,恭喜;如果虧損,跟它們毛關係沒有,
因為合約裡白紙黑字清楚寫著「盈虧自負」。
保險公司念茲在茲的只有保費而已,而且還狠心先收,前五年會先把這六年的保費都收齊了,
這也是150%的由來,第六年起,你繳的保費才會幾乎進分離(投資)帳戶。150%是拿六年來
的總費用比「首年度」的保費,才會出現1.5倍。平均到六年就是有每年有1/4(25%)的金額被保險
公司吃掉(用在一些哩哩扣扣的行政費、保單保管費..),也是非常恐怖的數字!

接著就是大家很糾結的地方,既然投資的錢是我自己出,投資的標的也是我自己選,何不自己
在銀行設自己的投資帳戶就好?為甚麼還要把錢繳給保險公司,過一道水之後,再由保險公司把錢
存到分離帳戶裡?豈不是疊床架屋,畫蛇添足嗎?
的確,一般我們算報酬率,一定是把結算後的總金額扣掉成本之後,有剩才叫獲利,不足當然虧損。
以投資角度而言,那些保費加上前置費用當然就是成本了,都還沒開始投資,就元氣大傷!
所以,除非你自己挑的標的很賺,賺到足以彌補這些費用,否則根本划不來!
至少在前六年是這樣的,因為前六年有1/4(25%)的錢是永遠蒸發掉了!
重點在於,沒有人期待會用到這筆理賠金吧(必須在死亡或全殘時),所以用投資的角度來看,
這些都是費用都是成本,都是支出,所以怎麼看都不划算!
但是如果用保障的角度來看,第六年起,保費大幅降低,之後每年用少少的錢享有高保障,
如果投資還有獲利(當然也可能賠),帳戶價值金還能增加...似乎還不錯?但是,
羊毛出在羊身上,後面保費會低,也是因為前五年就先繳完大部分保費了。

總之,投資型保單真的是一種很「畸形」的商品,講白點,要買基金幹嘛透過保險公司
買?自己看要定期定額還是想怎麼買都行。後來出了「類全委」投資型保單,高喊「月配息」,
銀行的理專死命地推...透過銀行買保險--> 再由保險公司買基金,更是無言。
這個世界上,包裝成精美禮物的投資型商品一堆,業務員的舌頭咕溜咕溜的,
只有靠自己多作功課判斷了!
透過保險買基金確實成本比較高,這點也必須誠實告訴客戶,
客戶能接受再來選擇這項工具,如果一樣工具只有缺點沒有優點,
那麼業務一定就是昧著良心靠話術亂賣一通,
我不懂什麼叫做賺錢再去買壽險,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應該先去考量風險再去投資,而這類的保單就是基於這樣的概念設計的,
所以才有所謂甲乙丙丁型的投資型保單出現,讓客戶依照需求選擇,
投資本來就有賺有賠,萬一在賠錢的情況下身故,有這樣機制的啟動,
本金還是會完整的交到受益人身上,而指定受益人本來就是保險的功能,
最近就遇到一位長者,他就是不想把資產留給他的女兒,
所以把所有保單的受益人全改了,
買這樣的保單是因為他的機制,而非完全投資,如果單純講投資,
那當然不如直接去買ETF,或者買股票,買基金,保單成本高是事實,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誰要免費要幫你身故保本還指定給特定受益人?
我不否認我是從業人員,但我一樣會完整誠實告知風險和成本,
最後讓客戶決定,全盤否定一個東西存在的價值也許只是你還不適合,
而不是這個東西真的不好
久違的留言,就決定給你了
這份我有買,不多說,錢只有愈來愈少的份,建議解約把錢拿回來
danielif wrote:
錢只有愈來愈少的份,建議解約把錢拿回來 ...(恕刪)

老祖宗說:從南京到北京,買的沒有賣的精。
我覺得人會投胎來這世上,也是要累積在世上的陰德,多積點陰德對自己及子孫有好處,但如同板主遇到的朋友,讓版主短短一年直接虧損16%,版主還傻傻的以為沒什麼,這實在是很恐怖的一件事!
danielif wrote:
久違的留言,就決定...(恕刪)


這段期間每個月都有配息,必須把配息也考慮進去才能算到正確的投報率,
目前確實是虧損的狀態,但基金淨值本身就是會波動的,
要給客戶建議時也請先瞭解客戶的投資標的是什麼,
是不是真的能夠放長期再來建議解除或持有會比較客觀
投資型保單機制不是為了投資賺錢,乾脆改名有錢人避稅保單好了,投資不是為了獲利享受人生,而是為了附加保險才本末倒置。
真的要看清楚再買
kenlovesky wrote:
大家好~第一次在討...(恕刪)
有錢人沒辦法用投資型保單避稅,
忘了將理賠金(或者以為保險理賠金免稅)列入遺產
加罰一倍稅金

國稅局針對躉繳,投資,鉅額..等保單,實質課稅
上法院,國稅局目前戰績,16勝,0敗


kim122 wrote:
投資型保單機制不是...(恕刪)
如果要課稅,那本人認知有誤,抱歉。但想法還是一樣,投資就是要賺錢,不然那叫投資,也不是說一定要穩賺不賠,至少勝率要比人高麻,讓人印象差,不就是長虧又要收行政費,投資還要附保險,其實也不是免費送的,是前置費用扣好扣滿,這樣有什麼意義。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