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主動 VS 被動投資,dochi,你選哪一個?

我想樓主講的主動/被動指的是主動式基金與被動式基金。

看回文的人大概都是說被動式基金比主動式基金好,就樓主提供的數字,主動75%,被動25%,顯然主動式基金還是主流。

我喜歡探究數字背後的意義,在沒有被動式基金之前,全部都是主動式基金,隨著被動式基金的推廣,有部分的基金買家變心改持被動式基金,網路上的鄉民應該算是散戶代表了,所以我假設這些變心的以散戶為主。

為什麼大戶還是留在主動式基金?
我想第一個原因應該是規模問題,以0050為例,規模400多億,對散戶來說當然是天價,但是對像勞退基金這種幾千億的大鱷來說,要怎麼買?這是ETF的侷限所在,這種基金的成立就是要照權重去買到足夠的籌碼,一下子買太大量就會影響市場,也會提高你的持有成本,所以ETF在不影響市場運作的條件下,規模就會有限制。

第二個原因我想是,大戶們多少還是會有主動的思想在,我不自己操作,只是我不想搞那些細節,但是我對配置還是有看法的,主動式基金可以提供客製化的服務。

其實我覺得指數型的被動式基金就是交易所或指數制訂者搞出來造勢用的,0050是台灣證交所弄出來的,跟台灣的加權指數連動,而像美國S&P500是標準普爾訂出來的,越多S&P500的ETF,就越鞏固S&P500的江湖地位。

當然對散戶來說,ETF是比主動式基金更好的選擇,最大的好處就是費用低了(其實大戶買主動式基金的費用也不高就是了),績效的話,我認為是差不多啦,畢竟ETF就是幾種投資組合而已,主動式基金的組合成千上萬,有人比ETF高,有人比ETF低是必然的,這個是比不完的,重點還是在於費用率,1年差1%,10年就會差10%。

ejan1969 wrote:
我想樓主講的主動/...(恕刪)


樓主講的應該是"投資方法",主動與被動的選擇。

您說的是基金&ETF本身運作方式主動與被動的差異,而基金&ETF只是一個工具。

就算0050是被動式ETF,但有人的操作方法是XX元以下買,XX元以上賣。這樣的投資方法仍然是主動投資。


被動投資的核心要點有二:

1.不擇股:不選擇個別公司、產業類型的股票。最好是連國家、地區(如亞太、歐盟)都不去選擇。

2.不擇時:不依循任何判斷方法來試圖低買高賣。只有定期買進,賣出時機則是再平衡或需要錢的時後。


被動投資的報酬來自市場績效,市場績效是投資人無法掌握的。被動投資人能掌握的只有找追蹤誤差小、成本低,的工具來使用。

而主動投資人追求的是超越市場(大盤)的績效,因此如何找出能超越市場績效的方法就是他們的功課。


您提到台灣大戶不使用被動投資,這有很多原因,沒有適當的工具也原因之一。

您提到的0050的確不適合台灣大戶用,其實以這些大戶的規模可以委託證交所或證劵業成立一支追蹤加權股價指數的基金&ETF,買進台灣全市場就不會有您說的問題了,不過這一天大概永遠不會來臨吧(笑)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