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djb wrote:
也許用詞有些不妥,...(恕刪)
也許用詞有些不妥,但我說的還是事實
-----> 這點小弟也同意您說的 目前終身醫療險在現況的醫療大環境下確實保障受侷限^^
保險規劃的原則是盡可能壓低保費拉高保障
-----> 沒錯 這也是我們做業務能提供給客戶的價值所在 不然客戶自己上網投保就好了對吧^^
終身醫療這樣的險種真的不太適用在當下的環境,
當初我也有買終身醫療,後來認識一位財務策劃師,
他就送我這句話"不是現在才賠錢,是你在簽下保單時就已經賠錢了"
也許文字的語氣跟說話有出入,當下我沒有被冒犯的感覺,
現在已經繳六年,還有十四年要繳,又沒得減額繳清,
這樣效益低的產品難道不該停損嗎?
------> 說真的啦 這樣的人真的不能稱作財務策劃師,他的證照真該被撤銷= =
保險怎麼可以用賠錢 停損的字眼來說明呢?更遑論是醫療險,他是否把保險當作投資商品來跟客戶說了?
如同您說的保險就是用低保費謀求高保障的一種方式
但我也說過 醫療險的確沒有得減額繳清(這的確是很多客戶反應不好的地方)
可客戶已經繳了六年的錢,難道就該摸摸鼻子算了嗎?解約的錢不是錢嗎? 講的未免也太輕鬆了吧?為何呢?(因為花錢的不是他)
非解約不行嗎? 不能考慮許多保險公司的保單活化 轉換險種的方式嗎?
保險本來就是會隨著大環境而變化
就像現行的長照險,殘扶險 20年前難道有嗎? 沒有對吧
可是20年前的人未來難保不需要長照險呀對吧? 可想買時也許保費已經高出自己預料了> <
那該怎麼說? 難道要否認以前客戶買的醫療 意外保障嗎?
剩下來的錢把他放到投資部位不是更好的選擇?
-------> 投資部位? 保險跟投資真的是完全不同的 設計的出發點就不同了
在網路上貼出一張保單問好不好,那我當然是老實回答了,
而且我也不是服務樓主的業務,我自己幫客戶規劃的時候是從客戶的狀況瞭解開始,
包括資產負債,撫養親屬,收支狀況等等資料瞭解之後再檢視保單去調整,
如果我是服務樓主的業務我會建議主約跟終身防癌減額繳清,終身醫療解約,
意外傷害跟平安保險可留,但我會拿產險公司的產品給他參考,
最後保單要怎樣他自己決定,因為樓主並不懂這些東西,
所以最簡單的方是就是參考保險經紀人公司的業務怎麼買,
畢竟這些人會去比較,會去找CP值高的產品,
當然也不會分散太多家徒增困擾跟主約費用,
既然這張保單的保障不足,也必須再新增附約,
而且又是一年期的定期險,沒有必要依附在同一家保險公司,
也許用字上強硬了點,但無意冒犯請見諒
-------> 這點小弟也認同您說的 畢竟小弟跟您都是業界業務 能了解您想回答問題的初衷 小弟有感受到
只是主約跟終身防癌減額繳清,主約是利變儲蓄險這或許可以
但是終身防癌險為何減額繳清呢? 癌症險客戶已經繳了6年,再繳14年保障終身 再者21歲客戶保癌症險時的保費
跟6年後再重新保癌症險即便是定期癌症險 保費都是相對高的 這樣做不見得好
何不考慮終身癌症險持續繳,再以定期癌症險補強就好呢?
終身醫療解約,小弟為何提出上面論述 就是因為小弟也曾經被客戶質疑過: 就是你叫我解約,那我之前繳的錢呢?
保險公司不退給我,那你要退給我嗎?..........請問您怎麼回答? 我當下是啞口無言 被客戶活生生地罵(雖然之後客戶有跟我買)
解約絕對是對客戶最不好的方式 我們是業務 不是神 無法替客戶決定 甚至大肆評判客戶過往買的保單內容
當然保經公司的業務 的確有多家商品可以搭配比較
但是否真的都是站在客戶立場去推薦CP值高的商品搭配計畫,小弟個人持保留看法
因為各家保險公司 保經公司都有業務品質差異 實在不能一概而論
K.C影 wrote:
也許用詞有些不妥,...(恕刪)
其實停損想表達的意思是,保障效益不高但保費昂貴的險種後續保費就不要再浪費了,
畢竟還有十四年的費用要繳,這筆錢省下來換成效益高費用低的險種,
然後搭配投資把六年繳的費用賺回來,如果繳超過十年我絕對也不會建議解了,
現在解約來說就等於是過去六年用高的費用買了六年的保障,
當然客戶必須是在這段期間沒有體況下才會建議這般處理,
以保險業務的角度看這件事,您說的是沒有錯的,但以財務策劃的角度,
必須全面去考量到後面的財務目標,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要儘可能避免浪費,
過去的事情已經發生無法改變,但重點就在後面如何去調整,
已經繳了的費用那時的財務策劃師也不是停損就算了,而是透過投資把錢賺回來,
而他也確實辦到了,當時也沒想到保單活化跟險種轉換的方式,
這方面的資訊我也還不甚了解,也還請大大指教了
癌症險的部分也確實可以用大大建議的方式,先保留再用定期補強,
就是選擇性的問題,留給樓主去作決定
內文搜尋

X